6月16至17日,在山東理工大學美輪美奐的T臺上,一群潮氣蓬勃、青春靚麗的女生身著華服,優雅、自信地款款走來,在燈光效果的映襯下,更顯得婀娜多姿,風采動人。現場掌聲不斷,氣氛熱烈歡快。濟南市科協、山東省服裝協會的領導,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齊魯石化齊魯腈綸廠等企業的負責人以及各高校師生代表近千人觀看了比賽,他們的欣賞和贊許之情溢于言表。
這是“魯泰杯”第九屆齊魯大學生服裝設計大賽決賽的現場。本次大賽從2015年5月底啟動,吸引了外省的許多高校參與進來。經層層篩選,最終全國46所院校報送的573份作品中,有136份入圍決賽。這些優秀服裝設計作品均來自參賽的大學生之手,每一件都詮釋著大學生們對時尚和傳統華服文化的理解,每一件都是他們智慧和創新精神的結晶。
該項賽事是第八屆“山東省大學生科技節”、2016年齊魯大學生創新創業行動的重要內容之一。
“山東省大學生科技節”是山東省科協聯合省教育廳等部門共同組織的一項比賽活動,2009年成功舉辦第一屆,今年是第八屆。經過8年的精心打造,目前已成為山東省科協的一項品牌活動。這個項目的打造,體現了山東省科協的高屋建瓴,以及服務意識和時代使命感。
當今世界,國家核心競爭力越來越表現為對人力資源和智慧成果的培育、培植和調控能力,以及對知識產權的擁有和運用能力。大學生作為最富有活力和朝氣、最富有創造力和創新力的群體,他們崇尚競爭、追求成功,是科技事業發展的重要后備軍,是科技人才涌現的潛在群體,也是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對象。加強對大學生群體的創新創業教育,培養他們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是當前社會發展的大趨勢,是提高國家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戰略舉措。只有培養出一大批具有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創新型人才,才能使我們有能力參與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
當前,從世界范圍來說,全球創客運動的蓬勃發展,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了可以借鑒的經驗和實例。從國內環境而言,我國也已經將走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上升到國家基本戰略的地位。2015年10月19日,李克強總理針對創新創業教育做出重要批示,指出大學生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要求“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切實增強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厚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土壤,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智力支撐”。
在這種國際國內大背景下,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已成為時代的呼喚,因此,山東科協將此作為自己的使命之一。
大學生自主創新創業,也是破解高校擴招與就業壓力矛盾的重要手段,被視為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緩解當前就業壓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活力的一劑良方。
據相關統計,經過連續多年的高校擴招,2013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畢業大學生達699萬人;2016年高校畢業生有765萬人,比2015年增加了16萬人,就業形勢比較復雜、非常艱難。就業成為大學畢業生無法回避的難題。尤其是山東省,雖為經濟大省,但與先進省份相比,還存在創業氛圍不夠濃厚、高素質創業人才缺乏,大學生的創業意愿很低等情況。與此同時,在自主創業的群體中,多數人既沒接受過創業教育,又沒接受過創業培訓,創業成功率較低。造成這個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創業教育不足,導致創業意識、創業氛圍不夠濃厚,創業者的創業知識和技能儲備不足。
鑒于當前的形勢,山東科協順勢而為,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時代賦予自己的職責,為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做好服務。
多方研究籌劃后,山東科協決定舉辦“山東省大學生科技節”,以此為抓手,對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2009年,山東科協舉辦了首屆大學生科技節。在此之前,科協所屬省級學會數量已達130余個,分布于農、工、理、醫、綜合交叉學科等各個領域。其中,部分省級學會在組織高校學生競賽方面已經有過自發探索,取得了一些經驗。但單個學會單打獨斗組織競賽的方式,無論從主辦單位的人財、物、力方面,還是對創新導向的把握,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山東省大學生科技節”就是山東科協發揮橫向聯系廣泛的優勢,組織條件相對成熟的省級學會,凝聚多學會力量,形成品牌效應,搭建起的規模大、覆蓋面廣、內容豐富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平臺。
2009年4月,首屆“山東省大學生科技節”開幕式在山東師范大學舉行。8年中,省科協逐步培養和吸納條件比較成熟的省級學會加入到“科技節”的籌辦隊伍中,不斷豐富“科技節”的內容。尤其是根據形勢需要,把“科技節”活動與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環境相結合,新增了“山東省大學生物聯網創造力大賽”“齊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齊魯大學生機器人大賽”等賽事內容。專題活動由創辦伊始的6項擴大至2016年的39項,賽事活動覆蓋全省所有高校。截至2015年底,直接參賽學生達11.1萬人,獲獎團體和選手1.38萬人,參與企業300多家,近2300名獲獎學生被企業優先錄用。實踐證明,“科技節”培養、發現、舉薦科技人才的作用不斷提升,其在高校學生中營造了熱愛科學、勇于創新、敢于競爭的環境和氛圍,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了良好機遇,為企業選人、用人開辟了新的渠道,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好評。
這一切成績的取得,都滲透著山東科協的汗水和心血。一是精心籌劃。每一屆賽事,山東科協都是精心做好前期籌備,科學謀劃實施路徑,以確保其順利舉辦。由于“科技節”內容多、受眾廣、規模大,涉及很多單位和環節,山東科協最終將“科技節”的實施路徑定位為板塊組合的方式。即由科協組織申報、統一評估,確定當年“科技節”的賽事板塊和相應承辦單位,由省科協與各承辦單位簽訂合同,對各板塊的舉辦時間進行協調,對賽事質量進行控制。同時對大賽的背景板風格、主題及logo進行統一。具體組織實施由各賽事板塊的承辦單位來承擔。這樣,確保了“科技節”分而不散、忙而不亂,使各參與方在良好的溝通和協作中順利完成當年的整體賽事任務,并形成品牌和規模效應。二是準確定位。科協及相關承辦單位在確定“科技節”的內容時,著眼于大學生能力的提升,同時關注企業的用人需求,以企業用人需求為導向,合理設置“科技節”賽事內容。因此,“科技節”的主題是“提高綜合素質,促進就業創業”。“科技節”作為積極探索教育與產業、高校與企業共同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平臺,一直立足于融合產業和企業需求發掘人才、培養人才。以2015年為例,“山東高校大學生測量技能比賽”“齊魯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齊魯大學生美的杯制冷空調設計大賽”等由企業冠名或贊助。賽事內容設置上,與企業需求直接相關的賽事板塊達18個,占全部賽事板塊的66%。按照計劃,今后還將進一步加大這方面內容的比重。例如,從2016年起,將組織參賽學生在科技作品的基礎上,開展工業設計和計劃書撰寫的評選活動,以幫助大學生掌握商業計劃書撰寫技巧,理清創業的目的、預測風險的能力,鼓勵大學生組建合作團隊,進行協同創新,推動作品向產品乃至商品轉化。三是積極爭取相關部門對“科技節”的配合和支持。早在醞釀及籌備階段,省科協就多次向省委、省政府匯報。由于“科技節”把科技活動同大學生就業結合起來,緊扣當前嚴峻的大學生就業形勢,符合省委、省政府關于做好大學生就業工作的決策部署,因此受到了相關領導的高度重視,使活動自啟動之初就具備了一定的關注度和較好的基礎。在其發展過程中,省科協一直以開放、合作的態度,與相關部門勤溝通,尋找合作契機。在8年的發展歷程中,省高校工委、團省委、教育廳、省學聯等陸續加盟,成為“科技節”的聯合主辦單位。這些單位形成合力,為“科技節”的持續舉辦、良性發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8年的實踐證明,山東科協主辦的“科技節”在高校學生中營造了熱愛科學、勇于創新、積極探索、敢于競爭的良好氛圍,提高了大學生們的綜合素質和科研創新能力,加強了大學生之間、大學生與企業之間、大學生與社會之間的接觸和交流,為其就業、創業和社會、企業選人、用人開辟了更加廣闊的渠道。因此,大學生的參與熱情很高,相關用人單位也對賽事給予高度關注,并積極參與其中。
相信這一接地氣的“科技節”一定會越辦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