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思
2016年9月4—5日,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及有關國際組織負責人齊聚西子湖畔,共商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大計,共襄推動全球經濟治理盛舉。這是中國今年最重要的主場外交,也是近年來中國主辦的級別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會議。杭州峰會達成什么成果、產生什么影響?世界在關注,歷史在記錄。
實現G20機制由危機應對到長效治理的華麗轉身
G20是在七國集團體系下倡議成立的,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啟動峰會機制,迄今已歷十屆,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全球經濟增長、改革全球經濟金融治理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今,世界經濟正遠離危機懸崖,主要國家經濟走勢和政策分化日趨明顯,峰會在危機應對過程中形成的集體干預、有效救助的多邊協調機制出現轉折,達成共識的難度在增加。2014年G20布里斯班峰會啟動從危機應對機制向長效治理機制的轉型,但進程艱難,何去何從仍面臨抉擇。杭州峰會把創新機制建設、搭建合作平臺確定為峰會目標之一,兼顧經濟增長和全球治理兩大課題,提出治標以求眼下穩增長,治本以謀長遠添動力,無論從議題確定、成果設計還是與非會員國關系上,都積極推動機制轉型。沿著這個方向,G20在杭州實現再出發,未來作為全球經濟治理平臺將發揮更積極的引領作用。
以中國責任和中國智慧為全球經濟治理做出貢獻
當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新舊動力轉換青黃不接,杭州峰會緊扣“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主題,圍繞“創新增長方式”“更高效全球經濟金融治理”“強勁的國際貿易和投資”以及“包容和聯動式發展”四個議題,從創新、新工業革命、數字經濟、結構性改革等領域挖掘世界經濟增長潛力,顯示出中國為全球經濟增長尋找出路的強烈責任意識。針對全球經濟治理碎片化,杭州峰會強調凝聚共識、遏制分化,中國力挽狂瀾于既倒的擔當精神備受矚目。峰會積極打造十大成果,貫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既聚焦自身改革發展實踐,也反映當前世界經濟發展大潮流、大趨勢,引領世界經濟未來發展方向,為世界經濟增長以及全球經濟治理貢獻出最富中國智慧的公共產品。責任和擔當源自智慧,而智慧植根于文化。中華文化以兼容并蓄、和諧共存、超越自我、勇于創新見長,為“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提供了智慧源泉,也成為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勇于擔當的文化基因。
“同舟共濟,合作共贏”的G20精神進一步得到弘揚
“同舟共濟,合作共贏”是G20的精神實質,也是自華盛頓峰會以來G20得以成為全球性應對危機重要平臺的關鍵所在。較之七、八年前,今天的世界少了應對危機的壓力,但各國凝聚力也隨之淡化,離心力、排他性上升。在一股逆全球化浪潮中,分裂的色彩重了,美國加緊構建TPP和TTIP,英國公投決定脫離歐盟;分歧的地方多了,特別是美國執意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與中國在南海的對抗上升。G20杭州峰會此時召開,以共同行動凝聚成員共識,強調面向未來,加強國際經濟合作,發揚同舟共濟伙伴精神,共同應對風險挑戰,向世界傳遞團結合作、開放包容的強有力信號。盡管各國理念不同、想法各異,但大家終要踏上求同存異的大道,向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前進。昔夏禹治水后南巡,大會諸侯于會稽,舍其舟于此,便為余杭。G20領導人今于此同舟,弘揚“同舟共濟,合作共贏”精神,不獨與上古之意合,更順世界歷史發展之大勢。
歷史上的杭州,不僅繁華形勝,還盛產絲綢與茶葉,早至漢唐就借絲綢之路實現了東西方貿易,以各取所需換世界太平,影響著世界經濟發展,也在世界文明演化中留下了無法磨滅的烙印。今天,杭州,這座風韻典雅的城池,也必會帶著濃郁的中國色彩,印記在G20領導人腦海之中,印記在世界政治經濟格局轉換的歷史性記憶深處。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研究室)
(責任編輯:張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