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珊

通過對2015年新課標I卷的分析,我們總結了2015新課標I卷文理科各知識點難度系數表,以方便同學們更加直觀地了解試卷特點.
2015年試題的整體設計科學規范,主干內容.覆蓋全面,難度適中,區分度和信度都比較好.從得分情況來看,以下三點是值得同學們思考與提升的。
●常規題得分不高
從得分情況來看,第4、7、8、10、13、17、19等常規題的得分并不高.這說明考生在閱讀審題、數據分析與處理、運算求解等基本技能方面尚有一些不足,重視程度不夠高,而這些基本技能既是容易補救和提分的地方,也是容易失分的地方.
●幾何問題得分偏低
(1)解析幾何:第5題(0.61)、第14題(0.54)、第20題(0.35)(多點交匯) (2)立體幾何:第6題(0.69)、第18題(0.37)(空間想象與邏輯推理)
(3)平面幾何:第22題(0.32)(演繹推理的邏輯思維) 幾何問題得分偏低,究其原因,這里面既有2015年試卷中幾何試題偏難的因素,也有對幾何知識的重視程度不夠的因素,尤其是第18題的立體幾何題目,第一問必須用純幾何推理來證明垂直,否則后續的建系無法進行,許多考生由于平時忽視這方面的訓練,而導致整道題未得分,非常可惜.這也提醒大家,平時對于傳統的幾何推理訓練一定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對冷門知識較為陌生 2015年概率與應用統計部分考查的是將非線性的相關關系轉換為線性的相關關系,再用線性回歸直線方程求解,這其實是教材上的例題所用的方法,許多考生對于這一知識點比較陌生,不僅本題得分不夠理想,而且由此產生的負面情緒還影響了后面題目的得分。所以,對一些偏冷的知識點,務必要在平時加強關注,不留死角。
有序構建知識體系——回歸課本、筆記 數學能力的考查是以數學知識為載體的,而復習數學知識,課本是一個首選的素材.一方面,課本把知識的來龍去脈交代得非常清楚,容易幫助考生形成知識網絡;另一方面,高考的許多試題都是由課本上的習題引申變化而來,如果你非常熟悉課本,那么這些高考中源于課本的題目自然也就會做了. 筆記是課本的進一步延伸,是課堂內容的靜態記錄,筆記里有老師將知識與典型例題的提煉總結后呈現給你的更重點、更實用的東西,筆記里也包含著你的學習閱歷、體會,是最容易把所學東西轉化為解題能力的寶典,值得認真研讀幾遍. 可惜的是,很多同學往往忽視了這一點,覺得課本上的內容簡單,距離高考太遠,筆記課后也不再翻閱,盲目地看了很多教輔資料,做了很多題,反而搞不清哪些是重點,甚至過分“拔高”以后,連基礎題都覺不出簡單了,可謂得不償失。
實際上,越是迷茫,搞不清復習方向時,越要靜下心來,從頭到尾將課本、筆記梳理一遍,將課本和筆記本上的例題、習題再動動筆做一做,將筆記本上重點標注的東西再思考一下,完成之后可能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重視典型錯題——彌補自己的“短板”
錯題其實非常有針對性,直接反映了你在哪些方面是比較薄弱的,對于那些因為知識缺陷、思維不夠嚴謹、方法使用不當的典型錯誤,要仔細地翻閱一遍甚至多遍,因為這些錯題可以很好地查漏補缺、糾正你的思維習慣,并能讓你在做同類型題目時,防止類似的錯誤產生。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還有一個效率問題.如果時間不允許你仔細去摳每一道錯題的話,那就要刪繁就簡,對于算錯的、看錯的、特別繁難的(即看了答案還是覺得很“繞”的),可舍棄不看,但對于起初想不到,但看了答案后立馬就明白的,則要給予足夠的時間去看、去反思和沉淀,因為它們往往是你分數的“增長點”。
做好每一套卷子——力爭每一套都有收獲 “化蝶”階段,每個學校都會給同學們做一些模擬試題,我們要盡可能讓這些試卷的價值最大化. 首先,要養成解題規范的好習慣,俗話說“不怕難題不得分,就怕每題都扣分”,所以務必要將解題過程寫得層次分明、詳略得當、結構完整。 其次,要重視考試中暴露出的問題。對于“通性通法”出問題的,要高度重視,加以改正,因為越是基礎的越是重要的.反過來,如果是技巧性非常強的題目出問題的,不要過于關注,它們往往不是高考的重點. 最后,要積累“卷感”.卷子做完以后,根據試卷特點,分析一下各題目的時間分配、做題順序、某些題目的取舍經驗與失誤等,以便在高考時針對不同“口味”的試卷,都能夠果斷自信、從容不迫地發揮出自己的水平。
注重考試策略——考場上做個“明白人”
考試時,同學們需要搞清楚以下幾個關系:
(1)在審題上多花點時間永遠是值得的.把題審清了,有了解題方向以后,再有條不紊地去做,往往最省時,否則題目審錯了,或者在起始位置就出錯了,那從一開始就已經輸了.
(2)中檔題的準確率決定了你的位置,高檔題則是用來“錦上添花”的.因此,對于多數考生來說,“押寶”在中檔題上比押在高檔題上“靠譜”,
(3)考試最終比的是誰的分高,而不是比誰做得多.所以,選擇、填空和前三個大題及選做題要舍得花時間做好,而后面兩個壓軸題即使做不完,也要記得拿步驟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