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前江?徐元芳

開放創新
努力創辦一流高水平商學院
:在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6年年會上,貴州商學院承辦了“中瑞對話2016”教育子論壇,與瑞士兩所高校簽訂合作項目協議,成為省內外媒體關注的焦點。作為一所新興的本科院校,貴州商學院主動作為,出于什么考慮?
涂小亭:貴州商學院是一所既年輕,又歷史悠久的學校,商科辦學底蘊厚重,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得到社會的高度認同,先后為貴州經濟社會發展輸送了6萬多名高素質應用技術型人才,享有“黔商搖籃”的美譽。
作為一所年輕的商科類本科院校,從當前的形勢看,我們感到挑戰和機遇并存:我們既面臨中國高等教育轉型的共性問題,也面臨在實現本科層次的辦學后,如何有效地“轉”和“改”的個性問題。這種“轉”和“改”,要打破學校傳統的模式,要與原來的專科辦學相區別,同時,我們要辦應用型本科,與以往的普通本科辦學又不一樣。如何辦好應用型本科?全國地方本科院校都在探索,可謂是千軍萬馬,你追我趕。我認為,在這樣的背景下辦學,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從全省經濟發展形勢來看,現在大數據、大旅游、大健康、大交通時代已經到來,特別是全省旅游業呈“井噴式”增長。新的發展形勢,對人才類別、人才標準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作為孵化器的高校,尤其是與社會經濟發展緊密相關的學科專業,怎么適應這種新形勢,培養出合格的優秀人才,以滿足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
我們認為,唯有在傳承中創新、在開放中合作,貴州商學院才能找到一條符合自身實際、辦一流高水平商學院的最佳路徑,才不負省委省政府的重托。
貴州商學院的前身是貴州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將近70年的專科辦學歷史,造就了學校生生不息的靈魂和特質,沉淀了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比如“從嚴管理、愛心育人”的傳統,以市場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辦學道路等,這些都是經過實踐檢驗形成科學的、有效的育人思路和辦學思想。這些理念,我們要傳承,也要創新。
長期以來,學校堅持“創新、開放、合作”的辦學理念,積極推動學校國際化辦學水平,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在加強與國內高校交流互動、資源共享、相互學習借鑒的同時,通過訪國際名校、拜國際名師,與世界各國大學開展合作交流,廣泛吸收國際上先進的辦學思想,不斷拓寬辦學視野,優化辦學理念,有力地推動了與國際教育水平接軌的步伐。
今年4月,在貴州省商務廳、省貿促會的支持下,我院到瑞士尋求教育合作,拜訪了歐洲頂尖級酒店管理教育學校——瑞士盧塞恩酒店管理學院,同時拜訪了瑞士西北應用科技及藝術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這兩所高校分別在酒店管理教育、中小企業管理人才培訓方面經驗豐富,成績卓越。雙方在交流中彼此留下非常好的印象,經過進一步的溝通,形成合作共識。
在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6年會期間,我院與這兩所大學簽訂協議,確立全面合作關系,在友好合作、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基礎上建立長期伙伴關系,在酒店管理教育、職業培訓等方面努力實現良好的聯合辦學模式。這標志著我院在“黔瑞攜手、綠色發展”這一時代背景下,實現了教育攜手和協同創新,學校對外開放辦學邁出了關鍵一步,對黔瑞經濟、教育和文化交流與發展無疑將起到促進作用。
因此,這一系列舉措,是貴州商學院落實省委省政府“貴州擴大對外開放,高校要率先”“高校要注重辦學理念的開放性,推進教育國際化進程”等要求的體現,也是實現自身迅速成長發展的現實需要。
高端引領
打造人才培養模式升級版
:你認為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核心是什么?為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貴州商學院有哪些舉措?
涂小亭: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只有技能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有視野、有境界,要從低端就業向高端就業轉變,要變一線“技術工”、低端管理者,為行業領域高端管理者、領導者和引領者。
要實現這一目標,從學校的層面,必須要創造更多的條件,從師資能力水平提升、課程設計、培養環節等方面來促成這種目標的實現。我們以世界一流高校為標桿,比如,這次與我們簽訂協議的瑞士盧塞恩酒店管理學院、瑞士西北應用科技及藝術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在酒店管理教育、中小企業管理人才培養培訓方面都走在業界前列,他們人才培養的模式、經驗對于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具有直接的借鑒價值。關鍵在于我們如何結合貴州本土及學校的實際,讓瑞士這些高校人才培養的模式、經驗在貴州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瑞士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有哪些地方值得借鑒學習?
涂小亭:經過考察調研,我認為瑞士商科高校,最突出的就是三個字:精、專、高。這些學校規模不大,有的甚至只有一個專業。以盧塞恩酒店管理學院為例,在校學生只有600余人,每年畢業生不過100多人,從學校創建以來,就一直只辦酒店管理這一專業。但是他們培養的學生一畢業就進入世界頂尖的酒店,成為行業的引領者。
盧塞恩酒店管理學院“以未來為導向、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以塑造高技能的未來酒店業經理人為目標,其辦學教育體系和辦學理念都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無論是理論教學還是實踐培訓,他們都非常強調“工匠精神”,注重培養學生對專業的熱愛、對細節的耐心、對職業的崇敬、對行業頂尖水平的追求。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把“工匠精神”寫入其中,說明“工匠精神”已經引起高層關注和全社會的重視。我認為,“工匠精神”集中體現在“三專”上,即專心、專注和專業,就是精益求精的專業精神和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能夠提供一流的產品和服務。把“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教育體系的專業設置、人才培養各環節,融入學生職業生涯理念和技能養成的各階段等,這也是我們需要向瑞士學習的地方。
我們學校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有自己的經驗和作法,但是我們不能固步自封、自滿自足。與世界一流高校相比,就知道我們的差距在哪里。這次我們承辦“中瑞對話2016”教育子論壇,圍繞“創新人才培養的成功模式”這一話題,與中瑞教育界、企業界的專家學者、一線管理者進行面對面交流,分享智慧,目的就在于開闊我們的辦學視野,啟迪我們辦學思路,整合優質的辦學資源。通過高端引領,打造人才培養模式的升級版。
拓展對外合作
走教育發展新路
:以世界頂級學校為標桿,占領人才培養的制高點,貴州商學院志在高遠。你對學校與瑞士高校的跨國合作有怎樣的期待?
涂小亭: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瑞士聯邦主席施奈德·阿曼時,強調“雙方應該在鞏固擴大自由貿易和金融合作基礎上,把中國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同瑞士的創新優勢相結合,支持兩國搭建創新合作平臺,開展企業、高校、科研機構間創新合作,深化在可再生能源、現代生態農業、節能環保、醫藥等領域互利合作。”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為貴州商學院與瑞士高校下一步合作指明了方向。
雙方合作的目的,就是要優勢互補、實現雙贏。我們選擇與瑞士盧塞恩酒店管理學院、瑞士西北應用科技及藝術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等瑞士高校的合作,是看中其在專業領域的地位與經驗;瑞士高校愿意與我們聯合辦學,既是看中了貴州商學院人才培養理念和模式的先進性與獨特性,也是看中貴州商學院在助推貴州大旅游乃至于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后發優勢,更是看到了貴州對外開放的胸懷、新興市場的潛力和跨越發展的前景。
特別是貴州正在構建“大旅游”格局,打造“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的品牌,在旅游業迎來“井噴式”增長,對高層次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大的情況下,黔瑞高校合作正當其時,這必定是互利共贏的結果。
下一步,我們還將進一步尋求與德國、韓國等國外頂尖商科院校的合作,努力探索項目合作形式、合作內容和合作機制,不斷引進先進的辦學理念,整合優質辦學資源,努力將貴州商學院建設成為高水平一流的商科院校,切實為貴州“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