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雪 李正麗

森林覆蓋率達49.93%,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常年保持在350天以上,喀斯特地貌與生物多樣性特征明顯,地熱資源富集,山水林田錯落有致……良好的生態資源優勢成為貴陽市烏當區的特色名片,孕育了綠色發展的生機。
烏當區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深入貫徹五大發展理念,以“守底線、走新路、上臺階”為總攬,緊緊圍繞打造“生態健康之區”目標,著力建設“全省大健康醫藥產業發展示范區、貴陽創新型中心城市腹地和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隨著全區健康產業高速發展、山地特色城鄉形態逐漸形成、內外聯動開放局面基本實現、社會治理保障水平大幅提升、綠色低碳生產生活理念深入人心,一幅產業健康、環境健康、居民健康、社會健康和諧統一及低碳烏當、山水烏當、人文烏當共建共享的“綠色畫卷”正徐徐展開。
環境優化為家園“添綠”
吃過晚飯,家住烏當新天城區年過七旬的張金成老伯和老伴帶著小孫子慢慢走到溫泉路,道路兩旁鳥語花香、空氣清新,是張老伯每天飯后散步的必經之路。
“最近天氣熱,傍晚在這里散步,不僅可以吹到徐徐涼風,還可以感受城市里的青山綠水。”張老伯說的地方位于烏當區溫泉路小河口,道路的一邊是梅蘭山山體公園,另一邊是正在清理改造的松溪河。
松溪河是南明河的支流,起源于烏當區奶牛場,全長9.335公里,其支流環溪河全長4.113公里,被譽為烏當人民的“母親河”。近年來,由于烏當區城市規模快速發展,松溪河、環溪河污染加重。
為切實改善這條“母親河”的面貌,今年3月,烏當區正式實施松溪河、環溪河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項目分兩期完成,今年預計完成排污管新建、維修,水生植物、親水植物種植,復合木棧橋、親水平臺、騎游道、管理用房、休閑廣場、青石步道建設等。
多年來,烏當區一直堅守藍天、綠地、水清的建設底線。通過實行“鄉(鎮)、社區行政一把手‘河長制、河流認領制、部門聯動管理制、河流保護宣傳活動定期開展制、違法排污有獎舉報制”五項管理措施,使轄區內的12條河流水質得到明顯改善。通過執行嚴格的工業固體廢物和生活垃圾管理,全區規模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及處置率、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率、工業企業污水達標排放率、城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均達100%。同時,通過在農村實施清潔能源工程、石漠化治理綜合工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建立高效示范農業園區、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等措施,協調平衡農業生態系統,控制農業生產過程中造成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問題,有效保障全區農村生態環境質量。
今年6月初,貴陽市生態文明委將烏當區作為首個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試點區,構建貴陽市生態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烏當區將通過試點建設,對大氣環境、水環境、聲環境等基礎環境質量信息進行全面、連續、有效的記錄,為環境執法和決策提供直接依據。
綠色產業為發展“提速”
仲夏時節,在烏當區新堡鄉馬頭村新寨組的200畝威門藥業種植基地大棚里,被稱為“中華仙草”的中藥材鐵皮石斛正綻放著黃綠色的花朵,預示著今年的大好收成。
“鐵皮石斛的生長對自然環境要求很高,烏當區不僅有豐富的植被,而且水質好,空氣濕度大。”負責鐵皮石斛種植的威門藥業子公司興黔科技有限公司種植主管余久輝介紹,烏當區位于貴陽市東北部,交通便利,加上溫和濕潤的氣候以及低緯度、高海拔、地形多樣的地理特征,適合種植多種中藥材。
隨著貴陽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新天高新技術工業園”落地烏當,1996年,威門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烏當區正式成立。19年來,威門藥業集種植、科研、生產和銷售為一體,成功打造成為貴州省龍頭企業和烏當區知名藥企。如今,該公司立足烏當生態資源,在烏當區新堡鄉投資4645萬元建成鐵皮石斛核心種繁基地200畝,年產600萬株種苗的綜合性鐵皮石斛繁育中心;在烏當區下壩鎮投資3762萬元,建成300畝鐵皮石斛種植示范基地,年產鐵皮石斛鮮條50余噸。今年1至5月,鐵皮石斛種植基地共實現銷售額200萬元。
多年來,烏當區在良好的產業基礎上,主動適應新常態,積極搶抓新機遇,大力發展醫藥制造業、醫療衛生服務業、溫泉旅游、鄉村旅游以及特色中藥材種植、特色食品加工業等產業,初步形成了集醫藥研發、制造、包裝、物流、醫療服務、健康養生等為一體的大健康醫藥產業體系,探索出一條大健康醫藥產業發展之路。在2015年首屆貴州大健康醫藥產業發展大會上,烏當區被授予“貴州大健康醫藥產業發展示范區”稱號,是貴陽市唯一一家被授予此稱號的區縣。同年,該區醫藥產業實現總產值78.9億元,占貴陽市現代制藥業總產值的34.61%,占全省規模以上制藥業總產值的24.7%,占烏當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1.45%。
2013年,烏當區成功申報成為首批住建部創建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城區,也是貴州省首批唯一申報成功的縣級城市。按照智慧城市建設“綠色、低碳、集約、智能”的總體要求,烏當區圍繞政府管理能力提升、民生服務保障和智慧產業培育,著力實現基礎設施高度覆蓋、民生便捷、產業整體提升、經濟發展協調平衡、城市環境綠色宜居的總體目標。經過幾年的實踐探索,烏當大數據產業發展初見成效,智慧城市綜合指揮管理平臺一期建成并投入運行,集呼叫中心、展示中心、數據中心機房于一體的貴州(烏當)大數據智慧產業基地投入使用……2015年,24個項目入駐呼叫中心,一期2000座席滿負荷運營,大數據及關聯產業實現銷售收入70.2億元,同比增長39.98%。
生態富民為民生“添彩”
6月9日,正值端午小長假期間,走進烏當區高新社區阿栗村,逐漸成熟7000多畝楊梅讓人垂涎。預計今年,該村楊梅產量將達200多萬公斤,實現產值逾千萬元。
阿栗村楊梅種植大戶劉洪光家里迎來今年第一批游客。作為該村最早一批楊梅種植大戶,劉洪光種植了10多畝楊梅、櫻桃和枇杷等果樹,并依托水果采摘辦起了農家樂,僅2015年就凈賺7萬多元,比過去單純種植蔬菜的收入翻了好幾番。
阿栗村生態環境良好,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除楊梅外,全村還種植了艷紅桃、櫻桃、枇杷、布朗李、秋錦梨等10多個品種的優質果樹3000多畝,年產量達200多萬公斤,年銷售收入可達600多萬元。同時,阿栗村利用離貴陽市區僅15分鐘車程的交通優勢,積極發展農業生態旅游,為村民增收致富開辟新渠道。
如今,烏當區的下壩櫻桃、水田酥李、新堡葡萄、百宜黃金梨等水果品牌已逐步在貴陽市、乃至貴州省打響,形成一年四季有花、三季有果的生態發展格局。依托這一格局,烏當區立足山地環境,規劃建設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及3個省級高效示范園區,夯實蔬、果、畜、花、藥、茶生態觀光農業六大支柱產業,培育和壯大農業龍頭企業,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改造升級。不僅帶動了當地農業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烏當區“貴陽市民周末花園”的打造力度,豐富了鄉村旅游的內容,吸引更多游客。
與此同時,烏當區以被列入全省小康寨行動計劃重點示范縣為契機,累計投入3.5億元,強力推進“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六項小康行動計劃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建成小康示范寨403個、“提高型”示范點16個,完成項目建設484個,制定美麗鄉村建設46項地方標準。通過全力推進以羊昌省級示范小城鎮及省級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建設區域為核心,“泉城五韻”美麗鄉村示范帶、云開公路沿線生態景觀帶、南明河下游美麗鄉村示范帶、“羊百”“羊新”公路高效農業示范帶的“一核五帶”建設,為羊昌鎮、新堡鄉、下壩鎮等沿線鄉鎮群眾的增收致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烏當區正在集結專家團隊,以大健康旅游、鄉村風情等為主導,研究制定全域旅游規劃,初步規劃“一城八鎮”的健康旅游全產業格局,即一個城區健康配套服務中心,結合八個鄉鎮特色,分別打造健康農莊產業、健康溫泉產業、健康運動產業、健康服務產業及健康民俗產業,在原有農旅發展基礎上,增加療養、會展、教育、度假、運動及秘境等新要素,培育新的發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