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彥榮
“課堂輕松活潑,師生互動多,課外教學實踐活動也很多。”說起在臺灣高校的交流學習經歷,貴州商學院財政金融學院金融與證券專業學生李佩佩侃侃而談。
今年2月,李佩佩和另外5名同學赴臺灣建國科技大學和臺灣弘光科技大學進行交流學習。對于第一次出遠門的李佩佩而言,4個月的交流學習經歷短暫而愉快。在臺灣建國科技大學,赴臺交流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和興趣愛好自主選課學習。
讓她記憶猶新的課程是鄉村旅游資源管理,“比如茶葉種植,老師會帶我們去茶坊實踐,茶坊本身就是旅游景點,游客可以了解其發展歷史、茶葉制作工序等,進入茶園需要購買門票,門票又可以轉為購買茶產品的代金券,從而促進消費。”李佩佩說,“茶產業也是貴州重要的旅游資源,貴州和臺灣兩地可以相互借鑒發展。”
除了專業課程學習,豐富的課余活動項目讓她們應接不暇。“課余時間,我們跟當地學生一起參加社團活動、當地的民俗活動,學習生活充實忙碌。”
6月29日,李佩佩一行6人在臺灣的交流學習結束,大家如期返回貴州商學院,一同帶回學校的,還有各類證書、獎項:海陸空物流承攬證照、英語多益證書、國際化妝設計圖特優獎、初級物流師證照……
“出去交流學習的學生,回來都有變化,最重要的是學生變得自信、開朗了,表達、溝通能力也有提高。”貴州商學院國際教育學院黨支部書記薛蓮說。
在學生費翔眼中,出國交流學習的經歷是他求職履歷中的亮點。2012年,費翔被貴州商學院貿易經濟系商務英語專業錄取。2014年9月,他同另外4名同學赴加拿大堪納多學院交流學習。讓費翔沒有想到的是,正是3個月的交流學習的經歷,讓他更加自信——回國實習時,他曾到英語培訓教育機構當兼職老師,“本來對方不會讓沒有工作經驗的大學生直接給學生上課,但因為我有出國交流經歷,英語能力得到很好的鍛煉,經過培訓后,我就可以直接給初二的學生上課。”
在教學工作中,費翔的課堂氣氛活躍,師生互動頻繁。“我會借鑒勘納多學院的某些好的課堂模式,讓學生把知識消化得更徹底。”費翔說,交流學習結束回校后,老師組織了座談會,大家在會上暢談自己的學習心得。
“優秀的教學建議會被采納吸收。”薛蓮介紹,貴州商學院立足本土、放眼國際,培育優秀人才,大力推動本校師生進行對外交流學習,努力“走出去”,同時引入更多優質教育資源為我所用。
近年來,貴州商學院先后與美國西北理工大學、美國克雷恩大學、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大學、新西蘭教育學院、南昆士蘭大學新西蘭院區、臺灣朝陽科技大學、美國管理科技大學、韓國總神大學、馬來西亞世紀大學、加拿大凱布萊恩應用文理學院、印尼棉蘭職業技術學院、萬隆第11職業高中、馬來海峽第1職業高中等20多所國(境)外院校、高中簽訂合作辦學協議,開展交流合作,先后派出近百名教師和管理人員到國(境)外相關院校進修深造或考察學習,派出多批學生前往馬來西亞、加拿大、臺灣等國(境)外簽約大學交流學習。
此外,包括法國IPAG高等商學院、英國哈德斯菲爾德大學、美國職業教育代表團以及新西蘭教育學院、澳大利亞南十字星大學、馬來西亞林肯大學學院、臺灣建國科技大學等國(境)外院校的領導、專家先后到貴州商學院訪問、交流,促進合作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