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冠華
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是推進自主創新的一個重大舉措,意義非同一般。這個技術創新體系能否建設成功,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自主創新戰略的成敗。
為什么要將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
多年來的經驗告訴我們,科研機構的研究開發活動,存在著單純的技術導向傾向,注重技術參數、指標的先進性,對市場需求和規律卻缺乏把握,其成果往往不具有市場能力。比如,有的成果技術水平高,成本也很高,缺乏市場競爭力;有的成果技術水平高,卻達不到產業化生產的要求。這都是多年來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率不高的原因。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經濟活動的主體。技術創新活動本質上是一個經濟過程,只有以企業為主體,才能堅持市場導向,反映市場需求。講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就是要使企業成為研究開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和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
為什么必須堅持產學研相結合?這是因為,我國企業整體上創新能力不足,企業研發機構少。據統計,目前全國規模以上企業開展科技活動的僅占25%,研究開發支出占企業銷售收入的比重僅0.56%,大中型企業僅為0.71%,只有萬分之三的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而我國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經過多年積累,已經具備了比較充足的技術條件和潛力,同時有源源不斷的原始創新成果涌現出來。因此,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必須盡快整合資源,充分發揮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的作用。
如何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
首先,要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通過項目支持企業是重要的,但項目能夠支持的企業數量是有限的,項目能夠發揮作用的時效也是有限的。更重要、長期起作用的是政策,也只有政策才能真正調動千千萬萬的企業投入技術創新。
其次,大力發展中介服務機構。這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一項重大的基礎建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各類信息服務機構、企業孵化器、知識產權機構、資產評估機構、投融資機構、共性技術服務機構等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是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將千千萬萬企業和眾多大學、研發機構聯系起來的橋梁和紐帶。
第三,大力支持中小企業的創新活動。據統計,我國65%的發明專利是由中小企業獲得的,80%的新產品是由中小企業創造的。為什么這些中小企業有這么多創新?道理很簡單,這些中小企業如果沒有自己的技術訣竅,就不能生存,也不能發展。
實際上,不僅僅是中國,在市場經濟發達的其他國家也同樣如此。在美國,80%以上的新開發技術是中小企業付諸產業化的。還要特別強調的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小企業是孕育大企業的搖籃。許多大企業都是通過中小企業由小到大、“大浪淘沙”滾動發展起來的。大家熟知的惠普、微軟、戴爾以及我國的聯想、海爾、華為、中興等,都是如此。從長遠來講,造就有生命力的大企業靠什么?就是要靠千千萬萬的中小企業。因此,政府的一個很重要的責任,就是要為中小高科技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國家科學技術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