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浚中
2016年7月29日,渝中區中山四路“名流公館”小區。
走進位于此地的“U創空間”,我立即被熱烈的創業氣氛所吸引。
“U創空間”辦公樓一頭,重慶一山農夫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策劃著一場農耕文化體驗活動方案;另一頭,重慶隕石數碼科技有限公司辦公室里,在攻關一個VR(虛擬現實技術)項目的設計師們,正飛快地敲著電腦鍵盤。
誰也不會想到,這個洋溢著創業激情的眾創空間,曾經是一個閑置樓盤。
平臺驅動
幾年前,武漢名流地產公司看中了中山四路的“文藝范”,投資開發了樓盤“名流公館”。
樓盤的住宅很快銷售一空,近2萬平方米的寫字樓卻無人問津。
2014年末,轉機來了——重慶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將閑置的工業廠房、商務樓宇、科研樓宇等,打造成樓宇產業園。
結合本地樓宇經濟特點,渝中區委、區政府提出“雙輪驅動,轉型升級”的戰略路徑。
隨后,渝中區電子商務和創意產業園管理委員會成立,一場“提升機關黨員干部服務,助推樓宇經濟發展”的攻堅戰隨之展開。
盤活“名流公館”,成為這場攻堅戰的開篇之役。
如何盤活?
結合渝中區產業定位,管委會擬定“正面清單”,希望通過引入電子商務、互聯網服務、建筑與環境設計、文化傳媒、創意設計等產業項目,激活閑置樓盤。
計劃雖好,卻有“瓶頸”——僅靠管委會出面單干,在場地租賃上很難與樓宇開發商議價,在企業引進后也很難提供配套服務。
針對這個問題,管委會將注意力轉向市場——引進平臺企業重慶科萊姆企業孵化器有限公司,以市場化渠道吸引其他企業入駐。
2015年7月23日,在管委會的協調下,樓宇開發商與平臺企業達成協議:由后者以每平方米30元的價格將整棟樓宇租下,打造成為供創業微企使用的“U創空間”。
至此,盤活“名流公館”的第一步順利完成。
“龍頭”聚力
2015年9月23日,“U創空間”企業服務大廳正式啟用,招商工作隨之展開。
當時,主城區已經有不少和“U創空間”定位相近的眾創空間。
“為吸引企業入駐,一些眾創空間展開‘優惠攻勢’,競相開出低廉的租金——如果一味降低場地租金吸引企業入駐,會造成虧損?!敝貞c科萊姆CEO陳瑤說。
怎么辦?
“一個眾創空間好不好,不在于租金有多便宜,而在于能給入駐企業帶來什么。”陳瑤說。
為此,“U創空間”制訂了引進龍頭企業,吸引上下游企業配套入駐的集群招商策略。
不久,一個消息傳到陳瑤耳中:知名互聯網企業“酷狗音樂”打算在重慶建立線下直播室。
“把‘酷狗音樂’引進來,讓其成為我們的‘龍頭’!” 陳瑤看到了希望。
可是,如何才能和人家大企業搭上線?
“我們幫你聯系?!钡弥惉幱龅降膯栴},管委會主動出手相助。
很快,“酷狗音樂”負責人來到“U創空間”,開設了創業指導課。
課程結束后,陳瑤主動和這位負責人“搭訕”。
一番長談,雙方相見恨晚。
最終,“酷狗音樂”與“U創空間”簽約,決定在這里建立西南片區總部。
隨著“龍頭”入駐,其產業鏈上下游的一大批文化創意企業慕名而來,很快形成了一個文化產業集群。
“抱團”弄潮
2016年初的一天,“U創空間”。
重慶隕石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大門前,一個人手拿一紙合同,深吸一口氣,推開了公司的大門。
他叫王敏,是“U創空間”另一家入駐企業——重慶一山農夫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這天,王敏要與隕石數碼董事長李鵬坤舉行簽約儀式。
“我們決定和你們合作,打造VR體驗項目?!?王敏說。
“太好了?!甭勓裕铢i坤高興地說。
以“農耕文化推廣”為主營業務的一山農夫,計劃在其農耕文化園內建一個VR體驗區。而隕石數碼,正是一家VR虛擬現實、網絡游戲、3D游戲內容生產商。
兩家公司的“姻緣”,源自“U創空間”推出的一個發展導向——通過抱團,提高園區企業生存能力。
為此,“U創空間”打造了“周四夢想課堂”,作為企業“相親”平臺。
就是在這個課堂上,王敏與李鵬坤相識。
當一山農夫謀劃VR項目之際,王敏立即想到了隕石數碼。
一段“姻緣”就此成就。
對王敏來說,喜事還沒完。
很快,一山農夫又與另一個“鄰居”——重慶千百壽健康管理服務有限公司達成合作。
“樓宇內合作信任感較高——這更像是熟人經濟,品質可控,價格優惠?!?陳瑤說。
“活血”通暢
2016年5月的一天,“U創空間”舉辦了一場“困難征詢會”。
“我們企業需要政策金融支持?!?/p>
“我們企業要融資,風投卻不愿來?!?/p>
…………
入駐企業主們將各自難題和盤托出——句句不離“融資難”。
問題逐漸匯聚到面前,讓陳瑤有些頭疼。
陳瑤心里清楚,如今眾創空間的功能,早已不是提供工商稅務等審批手續代辦這么簡單,更要為企業提供一套完整的金融服務解決方案。
如何做?
陳瑤將問題逐個分類,得出結論:要為企業解決融資難題,不僅要為企業“輸血”,還得讓企業學會“造血”。
很快,“U創空間”找到了解決方案。
在幫助企業融資擴大發展方面,“U創空間”推出了U創俱樂部融資路演項目,邀請軟銀中國、硅谷天堂、中信資本、三胞集團等投資機構到現場與入駐企業對接。
而對于融資難的項目,“U創空間”成立了自己的風投基金,對入駐企業進行投資和業務指導。
“我們之所以有勇氣給部分融資難的公司投資,是因為他們就在我們眼皮底下運作,破解了投資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陳瑤說。
在保障企業項目順利推進方面,“U創空間”則與渝中區電子商務和創意產業園管委會建立了長效合作機制。
“U創空間”協調管委會與入駐企業對接,一旦企業提出政策方面問題,“U創空間”便會迅速聯系管委會,再通過管委會與相關職能部門進行協調。
至此,盤活閑置樓宇最后一步完成——抓住“輸血”“造血”兩個核心,讓企業長期健康發展。
如今,“U創空間”已聚集了24家文化創意類企業,帶動500余人就業,實現年產值上千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