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滌新
[摘要]目的研究空心拉力螺釘內固定與克氏針張力帶在髕骨骨折治療中生物力學的對比。方法選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接診的60例髕骨骨折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采用空心拉力螺釘內固定,對照組采用克氏針張力帶,觀察兩組患者膝屈曲角度及各參數受力、愈合情況、并發癥比較。結果治療后,觀察組膝屈曲角度(45.10±2.78)a、髕腱拉力(2320.28±150.23)P、股四頭肌拉力(2930.05±180.19)F、髕股關節作用力(2465.12±160.68)R均優于對照組(39.05±3.59)a、(1456.29±132.27)P、(1839.75±65.28)F、(1532.09±157.29)R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7 30±0.50)d、愈合時間(8.12±0.53)周均小于對照組(11.20±1.50)d、(9.50±0.78)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10.00%(3/30)小于對照組40.00%(12/3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生物力學研究得出,空心拉力螺釘內固定治療髕骨骨折有顯著療效,有利于患者術后早期功能鍛煉,減少愈合時間。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空心拉力螺釘內固定;克氏針張力帶;髕骨骨折
髕骨骨折屬于關節內骨折,使患者關節面出現不平滑,以及伸膝裝置的連續性中斷等問題,對患者的膝關節近、遠功能造成影響,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有研究表明,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和交通的變更,髕骨骨折患者越來越多,且多數是中老年患者,主要由于骨折部位出現骨質疏松。臨床上主要采用保守治療和手術兩種方法,非手術方法主要是對于髕骨骨折移位較小或者無移位情況的患者。隨著對髕骨骨折的不斷研究,目前有4種手術方法,其各有優缺點。手術的方式與患者后期療效和膝關節功能鍛煉、骨折的強度、愈合的時間有聯系,應選擇正確的手術方法,本研究主要比較空心拉力螺釘內固定與克氏針張力帶在髕骨骨折治療中的生物力學情況。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接診的60例髕骨骨折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髕骨前方疼痛,膝關節屈伸困難;(2)膝關節出現腫脹和淤青;(3)經檢查確診為髕骨骨折;(4)均新鮮骨折患者;排除標準:(1)合并關節炎患者;(2)由疾病引發的骨折;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30例,年齡30~60歲,平均(42.3±3.1)歲,其中跌傷15例,撞傷15例,對照組30例,年齡32~65歲,平均(43.1±3.4)歲,其中跌傷17例,撞傷13例。兩組患者均同意本次研究,本次研究已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進行,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分析。
1.2方法
將兩組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給予兩組患者基礎治療,患者麻醉后,在大腿根部使用止血帶,然后在患者髕骨前方做一個皮膚切口,切開每層皮膚組織,將髕骨骨折處暴露出來,把關節腔內和骨折處的血凝塊和碎骨片清理干凈,把患者骨折處的髕骨前軟組織和骨膜,復回到髕骨前表面,在患者的髕骨遠端骨折面平行逆行打入兩枚導針,然后將導針抽出直至導針剛好沒入骨折端,此時將骨折處復位。復位后,將大號布巾鉗固定住,然后將導針打入骨折端,并從股四頭肌肌鍵旁穿出。觀察組患者采用空心拉力螺釘內固定,用鉆頭順著兩枚導針分別鉆孔后,沿克氏針擰人兩枚空心拉力螺釘,將兩枚骨導針拔出后,用鋼絲穿過空心螺釘,在髕骨前以8字形固定,將患者膝蓋彎曲90度檢查是否固定,然后沖洗關節腔,放入一枚引流管,最后將切口縫合。對照組患者在基礎治療后,用鋼絲繞過兩枚克氏針,在髕骨前以8字形固定。患者痊愈后,給予兩組患者生物力學測試。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膝屈曲角度及各參數受力、愈合情況、并發癥比較。生物力學測試,將股骨端固定于萬能電子力學試驗機上,型號為WD-10E,將懸臂式高精度位移傳感器安放在髕骨骨折線兩側的張力側,當脛骨端加壓時,膝關節會產生彎曲,以2mm/min的速度加載。記錄位移1.0mm時膝屈曲角度及各參數受力值。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AS11.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進行方差分析,兩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加載位移1.0mm時膝屈曲角度及各參數受力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膝屈曲角度、髕腱拉力、股四頭肌拉力、髕股關節作用力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后愈合情況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愈合時間小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治療后并發癥比較
觀察組總發生率小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髕骨是人體內最大的杼骨,呈三角形的形狀。由于股四頭肌肌鍵分別附著于髕骨的上級和脛骨結節處,人體的所有活動都會對髕骨產生作用,因此,髕骨是人體最重要的關節之一。髕骨骨折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影響,若患者是髕骨骨折無移位或者移位較小的(小于0.02mm),可以采用非手術治療方法。其保守治療方法不需要手術,只需將石膏托固定膝關節,4~6周的伸直位固定后,即可卸下石膏托。但有研究表明,此方法不利于膝關節早期功能鍛煉,并且并發癥較多,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髕骨是膝關節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不僅能夠保護人體的膝關節,還能夠避免外力對股骨髁及股骨下端關節面所造成的損傷。有研究表明,髕骨還對股四頭肌的肌力有一定的增加作用。膝關節在半曲位時的穩定性,也是由于髕骨的車鏈作用。髕骨關節之間兩種運動方式,分別是自旋和滑移,這兩種自旋方式能夠增加人體膝關節的旋轉度。因此在治療時,要選擇正確有效的治療方法。
有研究表明,對于髕骨骨折研究的四種手術治療方法,其各有優點和缺點。克氏針張力帶是臨床上常用治療髕骨骨折的方法,但其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具有許多不足之處,克氏針針尾沒有埋沒在髕骨內,因此會刺激到患者的局部軟組織,使患者產生疼痛性滑囊炎,還會出現固定物送到,退針的情況。在膝關節伸屈活動中,克氏針和鋼絲會有相對的滑動,長期反復的滑動會導致鋼絲的斷裂,導致固定失效,不利于早期功能鍛煉和骨折愈合。有研究表明,空心拉力螺釘具備了松質骨加壓螺絲釘的力學特征,擰入的空心螺釘在通過患者的骨折線時,這樣的方法會對骨折斷端進行加壓,再用鋼絲從釘孔中穿過以8字形固定,對骨折起到了張力帶的作用。空心拉力螺釘的作用,再加上張力帶的雙重作用,能夠使患者的骨折斷端緊密結合在一起。空心拉力螺釘的質地堅硬,抗變形能力強,患者活動也不易斷裂。有研究表明,由于空心螺釘是埋于患者髕骨內的,這樣就能減少了釘頭和釘尾對局部軟組織的刺激作用,并且,對于骨質疏松患者,還能夠減少其松弛的并發癥。從生物力學測試能夠看出,空心拉力螺釘固定的治療,能夠有利于術后早期功能鍛煉和骨折愈合。可以在骨折愈合之前下床活動,能夠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在本次研究中,當給予兩組患者治療后,進行生物力學測試,加載位移1.0mm時膝屈曲角度和各參數受力結果得出,采用空心拉力螺釘內固定的患者,在各個測試中得出的參數情況中,均優于采用克氏針張力帶的患者,住院時間明顯較短,愈合時間較快。因此,本研究通過生物力學測試認為,空心拉力螺釘內固定在治療髕骨骨折的時候,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其抗壓能力和膝關節伸屈活動有明顯的改善,并且能夠減少患者術后并發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訴,通過生物力學研究得出,空心拉力螺釘內固定治療髕骨骨折有顯著療效。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