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飛杏

[摘要]目的探索研究針對供應室工作人員職業暴露防護行為進行干預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將本醫院供應室的工作人員作為研究對象,針對職業暴露感染風險實施防護干預。將干預前后所發生的職業暴露感染事件進行對比。結果實施針對性干預后,供應室工作人員未有效防護、銳器刺傷、血液污染、違規洗手、藥物污染等相關職業感染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干預前(P<0.05)。予以針對性干預后,供應室人員的銳器刺傷處理、銳器刺傷上報等相關方面職業暴露感染防護行為評分均顯著高于干預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供應室工作人員職業暴露感染實施防護,可以產生顯著的效果,能夠有效降低工作人員的職業暴露感染率,對于確保工作人員以及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供應室;職業感染;暴露防護;護理管理
供應室是醫院的重要部門之一,是各種病原體最集中的場所。擔負著醫院的絕大部分醫療器械以及醫療設備等能夠重復使用的相關物資的回收、處理。消毒和發放等相關任務。由于工作性質的特別,面臨著可能受到交叉感染的困境。美國非常重視職業安全,有專門的機構對職業危害進行管理。而我國當前護理人員自我防護率只有72.8%。因此,必須積極干預供應室人員的職業感染防護行為。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和完善措施,有效提升該類人員的職業防護,盡可能預防以及控制供應室發生職業感染的風險。這對于確保工作人員的健康顯得至關重要。我院積極開展該項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厩闆r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時間范圍為2014年6月~2015年6月,研究對象為此期間我院從事供應室工作的人員,共計47名,其中男4名、女43名;年齡為24~55歲,平均(32.5±5.5)歲;工作年限為2個月~12年,平均(4.5±2.8)年。日常資料收集表明,研究對象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職業暴露感染相關危險情況。如未按照規定戴上口罩和手套、未按照規定穿好防護服以及防護鞋、未按照規定正確洗手、在操作過程中未嚴格遵守程序被血液污染皮膚或者被銳器刺傷等。
1.2方法
1.2.1完善管理體系
由科主任積極協調,牽頭成立職業感染防護工作監督推進小組。對供應室目前使用的一系列工作制度以及操作流程進行系統化研究分析,針對目前的發展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等,及時進行修訂和完善,使其更加符合實際。在此基礎上,積極值得針對性的管理制度和防護流程等。選用1名資深人員擔任職業暴露感染防護質量工作的監督員,其主要職責就是針對工作人員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的防護措施落實情況實施檢查以及考核,對檢查過程中發現的不合格行為及時指出,并以意見以及建議方式進行糾正。
1.2.2加強培訓教育(1)業務學習。通知所有工作人員參加職業暴露感染相關知識培訓,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課程表,其教學內容主要包括職業暴露的危害性、防護概念、防護措施、急救和處理措施、處理流程等。在教學方式上,緊密結合內容,實施多媒體授課,同時實施案例分析以及操作示范等,確保工作人員學習有效果。完成培訓后,組織進行考核。(2)科內考核??己说男问椒矫?,主要為實踐操作、模擬考核和工作考核等。在考核內容方面,包括了實際操作中的器械回收,器械分類以及整個工作流程的清洗、檢查、滅菌等。同時,還要考核工作人員的應急預案準備和執行情況等??己说哪康脑谟趶娀ぷ魅藛T的學習成果,要求全部掌握。
1.2.3規范操作行為(1)防護操作。在操作過程中按要求穿戴防護用具。按照要求提前戴好帽子、口罩以及手套等,應用專門回收車,將收回的器械和相關物品妥善置入整理箱,封閉后送回供應室,在專門區域予以批量性處理;工作人員進入處理相關收集物品區域之前,要在緩沖間完成相關防護措施,包括戴好帽子、戴好口罩,穿好防護服、戴好護目鏡以及手套和鞋套等。如果手部皮膚有傷口,則要戴好雙層手套,如果操作中發現手套破損,立即脫下,洗手后再戴新手套;嚴格實施分類處置,復用器械嚴格按流程進行清洗,廢棄銳器放入專用容器;手工清洗過程中,不能拿出液面,必須浸入液體中進行處理。遵守操作流程,妥善使用高壓水槍,不能使污水隨意發生噴濺,尤其是不能沾染到操作人員皮膚和衣物。清洗完畢后,去除防護應當在緩沖間完成,認真執行洗手后才可以進入其他區域。(2)銳器處理。對使用后沒有及時進行處理的縫針、刀片以及針頭等,不可以直接用手拿捏,必須用鑷子或血管鉗夾取,放入專用銳器盒。針對沒有拆卸的刀片,必須用持針器實施拆卸。可以再生并重復使用的銳器,完成清點后單獨放置,銳利端同方向。清洗銳利器械時,盡可能實施全自動清洗機。手工清洗時,必須小心操作,不直接接觸銳器尖端;檢查銳利器械可以應用勾劃棉花以及紗布方法,不直接用手感觸。包裝前做好保護,尖端用無紡布包裹,用相應護套套好。(3)正確洗手。在將要接觸污物前、穿上防護服前以及取下手套后,都必須洗手。在已經消毒的物品前,也要洗手。要求工作人員掌握正確洗手方法。在各區域安裝洗手設施,應用非手觸式水龍頭,放置洗手液以及擦手紙等,引導指督促工作人員嚴格按照要求正確洗手。
1.3評價方法
觀察并記錄研究對象發生職業暴露的相關情況。事先查閱相關文獻,綜合分析我院供應室常見的職業暴露危險因素,依據其具體情況制作出相關的調查問卷。分別于實施干預前和進行干預后6個月,針對職業感染防護行為依從性情況分別對本研究涉及人員的進行問卷調查,具體內容為佩戴口罩手套、穿好防護鞋服、佩戴防護眼罩、銳器安全處理、銳器專門放置、及時洗手、銳器刺傷處理、銳器刺傷上報等相關方面實施5分制等級評分:(1)1分為完全做不到;(2)2分為偶爾能夠做到;(3)3分為50%時間能夠做到;(4)4分為70%時間能夠做到;(5)5分為完全能夠做到。干預前后分別發放調查問卷47份,全部完成回收。
1.4統計學分析
本實驗數據分析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相關測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干預前后供應室工作人員職業暴露發生率情況比較
實施針對性干預后,供應室工作人員未有效防護、銳器刺傷、血液污染、違規洗手、藥物污染等相關職業感染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干預前(P<0.05)。見表1。
2.2干預前后供應室工作人員職業感染防護行為評分情況比較
實施干預后,供應室工作人員的佩戴口罩手套、穿好防護鞋服、佩戴防護眼罩、銳器安全處理、銳器專門放置、及時洗手、銳器刺傷處理、銳器刺傷上報等相關方面職業暴露感染防護行為評分均顯著高于干預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近年來,社會不斷發展,人類的疾病譜也隨之產生相應的重要變化,尤其是通過血液實施傳播的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性別等存在著高度危險的一系列傳染病感染風險,已經成為重要威脅。供應室工作人員負責對醫療器具以及物品的回收清潔。在操作過程中,將會有極大的機會以及幾率等直接地與污染物品接觸,同時還可能接觸到殘留的血液以及體液。這些物品都帶有不同程度的潛在危險,因此,感染風險極大。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將有極大可能導致自身感染。同時,工作人員在被感染后,還會成為傳播疾病的重要媒介。操作人員的感染風險極大。供應室的職業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生物學因素、化學因素、物理因素、生理和心理因素等。供應室防護行為不只是保護自身安全的需要,也是保護患者安全的需要。所以,必須根據實際情況有效提升供應室人員的職業感染防護能力,提升其自我防護意識,引導其學會正確的操作方式,才可以有效預防以及減少供應室工作人員可能受到的職業暴露感染。
針對供應室的工作人員,應當積極加強心理調節。要積極預防其發生心理以及生理性疲勞,積極幫助工作人員創建良好的工作環境以及工作氛圍,積極建立一個互幫互敬的良好團隊,舒緩其心理疲勞。在此基礎上,要積極豐富業余生活,以有效消除護理人員的心理壓力。引導其均衡、合理飲食,參加體育鍛煉,全面增強自身免疫抵抗力。積極創造條件組織工作人員定時體檢,及時發現健康問題并有效處理。
供應室工作人員應自覺堅持自我防范,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供應室工作人員的年齡普遍偏大,文化程度較低,職業技能較低,其參與繼續教育和學習的主動性明顯不足。這些工作人員沒有形成良好的防護習慣,采取多種方式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其理論水平,結合具體的實踐操作,可以有效提升其職業暴露防護能力,提升防護依從性。通過嚴格的督查、考核,促進工作人人進行持續性的質量改進,可以有效強化其防護意識,從而確保防護行為的正確實施。
研究結果表明,針對供應室工作人員實施職業暴露防護行為的干預,能夠有效降低工作人員的職業暴露感染率,對于確保工作人員以及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