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愛
【摘 要】心理宣泄室的運用有利也有弊,本文從中學設置心理宣泄室的作用、中學使用心理宣泄室的弊端、正確使用心理宣泄室的策略三個層面進行分析。
【關鍵詞】心理宣泄室 利與弊 使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7B-0072-02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不斷深化,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中學教育工作者的關注,不少學校建立了心理咨詢室。一些中學設置心理宣泄室,宣泄室里擺放了供學生發泄的橡皮人、宣泄墻等。心理宣泄室的設置為中學生發泄心中的抑郁,釋放心中的壓力等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權衡它的利弊,還需要我們認真反思,正確運用。
一、中學設置心理宣泄室的作用
(一)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不斷得到提升。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獨生子女在學生中的比例不斷增加,升學壓力居高不下,學生的不良心理問題呈現上升趨勢。這樣的形勢迫使學校重視和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校配備了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心理健康教育進入課程安排表,投資建立了心理咨詢室和心理宣泄室。這些都體現了學校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地位和作用的進一步突顯。
(二)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在不斷得到拓展。心理宣泄室是心理咨詢室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的建立進一步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式,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泄的天地。在心理宣泄室里學生可以無拘無束地發泄心中的壓抑和怨氣,這種發泄可能是有目標的,也可能是無目標的,但都能達到一泄為快的目的,從而緩解學生心理負擔和心理壓力,這種發泄方式有時候可能比單純說教更有效、更管用、更能讓學生接受。
(三)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設施不斷得到完善。學校重視心理健康教育陣地建設,做到了傳授心理健康知識有課堂,安排心理健康輔導有時間,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有場地,為學生心理健康答疑解惑有教師,學生發泄心理壓力有“靶子”。形成了解疑、求助、幫扶、釋放等較為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
(四)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不斷被師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被師生認識、理解、接受、重視經歷了一個艱難的過程。過去我們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混為一談,以政治思想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結果事與愿違。后來師生雖然共同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不敢面對這種教育,認為誰接受這種教育誰就心理有問題或心理不健康,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反而有一種無形的心理負擔。實踐證明,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良好心理素質,促進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培養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節。它是一門集培養性格品質、開發智力潛能、增強心理適應能力、激發內在動力、維護心理健康、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等多功能的教育手段,它在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過程中發揮著其它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中學使用心理宣泄室的弊端
(一)忽視心理宣泄室的負面效應。心理宣泄是一種輔助的心理調節辦法,不起根本作用。它的使用會使一些學生遇到困難、挫折、矛盾時,不能客觀認識自身問題以及合理處理情緒,而是遷怒于人,到心理宣泄室通過打、砸、吼等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問題。青少年學生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期,可塑性很強。如果長期無原則的發泄,很容易養成任性、霸道的不良性格,培養仇恨意識,誘發暴力傾向。
(二)忽視心理引導和心理激勵的作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對學生心理各層面施加積極的影響,以促進其心理發展與適應,維護心理健康的教育實踐活動。心理宣泄室的設置導致部分教師不善于學習和鉆研心理輔導的技巧和方法,喪失了用積極的、健康的、向上的核心價值觀激勵和引導學生的信心和恒心;不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以此點亮學生的人生;缺乏進取精神和擔當意識,片面夸大心理宣泄室的作用,重發泄輕輔導,甚至以發泄代輔導,導致心理健康教育簡單化,粗放化。
(三)忽視環境創造與心理健康發展的關系。中學生壓抑心理有多方面的原因,治療方法要因人而異,對癥下藥。到心理宣泄室發泄一通只能暫時緩解心里的不快,治標不治本,如果“心結”未找到,問題沒解決,不良情緒會很快回來,而反復的宣泄顯然不是辦法。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還需要一個良好的校園環境,如多開設一些健身室、音樂室、娛樂室,多搞些文娛活動,引導學生自我調節,勞逸結合。教師平時注意多和學生溝通,適當為學生“減負”,如此,既鍛煉了身體,又能培養情操。如果僅僅依賴心理宣泄室而忽視校園文化建設,忽視人文內涵的培養,忽視社會實踐活動的參與,將會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引入歧途。
(四)忽視心理健康教育與政治思想教育的相互制約。心理健康教育與政治思想教育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片面強調心理健康教育而忽視政治思想教育,就不能培養學生正確的是非觀,也不能培育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片面夸大政治思想教育的功能,也會制約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政治思想教育是我們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保證,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二者必須有機結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正確使用心理宣泄室的策略
(一)強化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教育的關鍵在教師?,F在學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參差不齊,有而不專,專而不精。有些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只參加一二次短期培訓就上崗了,這些教師缺乏最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心理咨詢的要領和心理輔導方法,不會組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活動,導致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學校要舍得花人力,舍得花時間,舍得花資金,采取請進來幫教、送出去學習、網絡遠程培訓、搭建互聯網資源共享平臺等方式盡快提高師資隊伍素質,以適應心理健康教育快速發展的需要。
(二)促進教師心理健康與學生心理健康同步發展。做人民滿意的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學識,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和光明磊落的陽光心態,教師的這些優良品質也需要不斷培養和錘煉。當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人抓,有人管,教師心理健康發展卻被忽視了。個別教師急功近利,人格被教學成績排名、職稱評聘、提拔任用等個人利益扭曲,性情暴躁,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現象時有發生,在學生的心靈里留下暴力陰影。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師生共同參與,共同健心,同步發展。
(三)不斷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學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教育教學工作的各個層面,通過開展科技創新、體育競技、文學社團、合唱團、器樂隊,青少年志愿者社會實踐等群體性活動,不斷豐富學生課余文化活動,用活動為每一個學生展示精彩人生提供舞臺,在活動中使學生增加戰勝困難和挫折的信心,在活動中尋找解決矛盾的答案,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希望,在活動中培育學生健全人格。堅決反對因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化、知識化加重學生心理負擔的現象。
(四)營造師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校園環境。全方位優化校園心理環境,盡可能地減少劣性刺激。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增強制度建設的人性化,加強師生對話交流,疏通家校教育溝通渠道,建設文化墻,栽培感情樹,讓墻壁說話,讓樹木傳情,努力創建師生和諧、管理科學、言行優雅、舉止文明、干凈整潔的校園環境,讓學生心理在優美的環境中得到熏陶、凈化和完善。
(五)正確處理心理輔導與心理宣泄的關系。心理輔導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和關鍵所在,心理宣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輔助手段,心理宣泄務必在心理交流和疏導的基礎上使用。心理輔導中缺乏心理宣泄,心理健康教育可能成為簡單說教;過度使用心理宣泄而忽視師生心靈的交流與疏導,容易誘導學生暴力傾向和復仇心理的滋生。我們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正確處理二者的關系,使之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