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壯年 張穎震
『近代兵學泰斗』蔣百里
文/張壯年張穎震
蔣百里是我國近代著名的軍事理論家和軍事教育家,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
蔣百里原名蔣方震,百里是他的字,蔣百里自幼聰慧好學,過目不忘,16歲時就考中了秀才,有“神童”之稱。
蔣百里的父親早逝,他與母親相依為命,他對母親極孝,14歲那年,他見母親病重無醫可治,便效法古人“割肉療親”的故事,在自己左臂上割下一塊肉,煎湯讓母親服用。母親病愈之后,得知此事,心疼地抱著他大哭。
1901年,蔣百里投筆從戎,東渡日本,進入東京士官學校學習。在學校,他與蔡鍔、張孝準才華橫溢,成績突出,被譽為“中國士官三杰”。參加這期學習的日本學生有三百多名。畢業時蔣百里獲得了第一名,第二名是蔡鍔,第三名本應是張孝準,但畢業發布官認為按此宣布出來,日本人太丟臉了,也無法向天皇交待,于是臨時將后面的兩位日本學生提到了第三、第四名,而將張孝準排到了第五名。按著規定,學校向第一名獲得者蔣百里頒發了天皇獎贈的“神圣之劍”。蔣百里對天皇贈劍并不感興趣,他只覺得這是長了中國人的志氣。后來,蔣百里又去德國留學,學習軍事。歸國后,任保定軍官學校校長。當時他雄心勃勃,決心創辦一流的軍校,為國家培養一批優秀的將才。為此,他向學生承諾:如不稱職,當以自殺以明責任。為辦學,他多次請求增加臨時經費,但都遭拒絕,他感到絕望,于是,決定兌現承諾,以身殉校。他將全校同學召集起來,向他們講明經過,說,我做這樣的校長對不起學生,惟出最后之手段,以謝軍界同胞,以明此心于天下而已。說罷,拔出手槍,對準自己的胸膛開槍自殺。所幸,受傷未死。此事傳開后,引起一片嘩然,也引起了民憤。袁世凱知道事態嚴重,趕忙委托日本使館派出最好的醫生和護士去保定救治蔣百里。在療傷過程中,美麗而善解人意的女護士佐藤屋子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來成了他的夫人。蔣百里為她取了一個中國名字叫“左梅”。左梅為蔣百里生育撫養了五個女兒,他們的三女兒蔣英后來成了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妻子。
蔣百里有“近代兵學泰斗”之稱,他的重要軍事論著《國防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中國軍隊的戰略指導依據。他早在1933年就指出,中日之間的大戰不可避免,是他最早提出了抗日戰爭是持久戰的軍事理論。蔣百里堅信,抗日戰爭,中國必勝,日本必敗。他在《國防論》的扉頁上,飽含深情地寫下了“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
蔣百里不僅對軍事理論深有研究,對文學藝術也有很深的造詣,有民國“半個文人”之稱。他曾主編的《浙江潮》,其思想之尖銳深邃不亞于《新青年》和《湘江評論》。他為《浙江潮》所寫的發刊詞,文采飛揚,傳誦一時,他所評的《西方文藝復興史》至今仍是中央美院的教材。著名學者黃炎培曾贊譽他是“天生兵學家,亦是天生文學家”。
1938年,蔣百里因病去世,抗戰勝利后,好友于1947年為其遷葬,起棺時,發現其尸體竟然未朽。他的生前好友竺可楨大哭,說道:“百里,百里,有所待乎?我今告你,我國戰勝矣!”一時眾人泣不成聲。后將其遺體火化后遷葬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