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韋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5812(2016)12-0034-03
摘要:本文以“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九省市制造業上市公司2013年年報為數據來源,從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發展能力四個方面選取10個能綜合反映“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制造業上市公司財務績效的指標進行因子分析,并對其綜合得分進行排名和評價,指出“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制造業上市公司應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借助資本市場、修煉內功,更好地把握“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這一發展契機。
關鍵詞:新絲綢之路經濟帶 制造業上市公司 財務績效 因子分析
一、引言
“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是由國家主席習近平于2013年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演講時提出的,是指中國與西亞各國之間形成的一個經濟合作區域,包括我國西北五省(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市(重慶、四川、云南、廣西),它的提出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從宏觀上看,我國東西部地區差距日益加大,西部地區急需找到新的經濟刺激點,該戰略的實施勢必會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推動西部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從而縮小東西部差距,提升我國的綜合經濟實力。從微觀上講,該戰略的實施對于處在“經濟帶”范圍內的企業既是一次良好的發展契機,又是一項艱巨的挑戰。上市公司是經濟形勢的晴雨表,對“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進行全面細致的了解和掌握迫在眉睫,對該區域企業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價值。因此,本文運用因子分析法對“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九省市制造業上市公司財務績效進行測度和評價,找出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建議,從而使其更好地把握這次發展良機。
二、因子分析
(一)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截至2014年12月31日,“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制造業上市公司共計213家。為了減少研究誤差,本文剔除ST公司19家,最終獲得有效樣本194家(其中重慶22家、云南14家、四川54家、廣西21家、陜西23家、甘肅16家、青海8家、寧夏9家、新疆23家),觀測值1 940個。本文對制造業的劃分依據是《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2012年修訂)》。本文選取的財務指標數據皆來自于國泰安數據庫。
(二)指標設定。為了能夠綜合客觀地對上市公司財務績效做出評價,本文在借鑒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依據“四能力”說構建財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即上市公司最核心的財務能力應表現為: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發展能力和營運能力,見表1。
(三)可行性檢驗。因子分析是以不同主成分之間應存在相關關系為前提的,因此,有必要在提取公因子之前通過KMO檢驗和Bartlett球形度檢驗來確認樣本是否適用因子分析。檢驗結果如下頁表2所示,可以看出,KMO的測試值為0.637,說明比較適合做因子分析;同時,Bartlett球形度檢驗值為1 373.999,自由度為45,計量顯著性概率為0.000,高度顯著,即拒絕Bartlett的零假設,也說明樣本比較適合做因子分析。
(四)公因子的確定。通過上述相關性檢驗,已表明樣本比較適合做因子分析,接下來需確定公因子數目。本文采用主成分法,對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進行提取,形成以下碎石圖。碎石圖以特征值序號為橫軸,以特征值為縱軸。從圖中不難發現,第4個點是一個明顯的拐點,該點之前折線比較陡峭,該點之后則相對緩和,說明前4個因子能夠概括樣本的大部分信息,因此需保留前4個因子。
表3是總方差解釋表,它進一步提供了公因子對樣本數據的解釋力度。本文需保留的前4個因子貢獻率分別為25.682%、22.318%、17.858%、14.808%。其累計方差貢獻率為80.666%,即這4個因子對樣本數據的解釋力度達到80.666%,已經足以解釋樣本的大部分信息。所以,用保留的前4個因子來評價上市公司的財務績效是合理的。
(五)因子旋轉矩陣。為了使各個指標具有明顯的傾向性,本文采用方差最大法進行正交旋轉,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結果見表4。通過分析表4可知,因子F1在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和股權比率指標上具有較大的載荷值,可稱F1為反映償債能力的因子;因子F2在基本每股收益、總資產凈利率、凈資產收益率指標上載荷值較大,可稱F2為反映盈利能力的因子;因子F3在總資產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指標上的載荷值都超過了0.9,可稱F3為反映營運能力的因子;因子F4在總資產增長率、營業收入增長率指標上的載荷值明顯超過在其他指標上的載荷值,可稱F4為反映發展能力的因子。
(六)確定因子得分函數,構建綜合指標模型。表5是每個因子標準化后所形成的系數矩陣,根據該矩陣可確定因子得分函數,通過因子得分函數可得到樣本公司各個因子的具體得分。
以樣本公司各個因子的具體得分為基礎,以總方差解釋表中各公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為權數,構建的綜合指標計算模型如下:
F=(F1×25.682%+F2×22.318%+F3×17.858%+F4×14.808%)/80.666%
在該計算模型中,反映償債能力的F1和反映盈利能力的F2客觀賦權值較大,說明這兩個指標是影響“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制造業上市公司財務績效的重要因素;反映營運能力的F3和反映發展能力的F4,其權重分別為17.858%、14.808%,對財務績效的影響相對較小。
(七)綜合排名分析。本文根據樣本公司的綜合得分對2014年12月31日止“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制造業上市公司的財務績效進行了排名,下頁表6僅列出了綜合排名前20的公司。通過對表6的分析可知:
1.“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制造業上市公司財務模式相對簡單,主要受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影響。
2.從區域角度來看,綜合排名前20的上市公司中注冊地在四川的有6家(新希望、創維數字、通威股份、銀河磁體、五糧液、天齊鋰業),重慶有3家(智飛生物、福安藥業、涪陵榨菜),云南有4家(貴研鉑業、云南白藥、云南銅業、昆藥集團),廣西有2家(桂林三金、中恒集團),陜西有2家(中航動力、天和防務),甘肅(剛泰控股)、新疆(新研股份)、青海(青青稞酒)各有1家,寧夏沒有1家上市公司擠入前20名。由此看來,“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上西南制造業上市公司整體財務績效明顯優于西北公司。
3.從上市板塊來看,綜合排名前20的公司中通過主板上市的有11家,創業板上市的有5家,中小板上市的有4家,二板市場為推動“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制造業上市公司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4.從行業細分來看,排名前20的上市公司涉及制造業的十大門類,分布較為分散。其中相對集中的門類有5個,包括醫藥制造類6家(智飛生物、云南白藥、福安藥業、桂林三金、昆藥集團、中恒集團),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類3家(創維數字、銀河磁體、天和防務),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類(五糧液、青青稞酒)、農副食品加工類(新希望、通威股份)、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類(貴研鉑業、云南銅業)各2家。這些上市公司良好的財務績效與充分利用區域資源優勢是分不開的。
三、建議
(一)政府扶持,借助二板市場做大做強。首先,政府應充分認識到未來“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的助力器將是中小高成長企業、高科技企業。因此,必須從政策上給予這類企業一定的傾斜,如擴大信貸資金支持、加大稅收優惠力度等,幫助它們盡可能、盡快地進入二板市場;其次,政府應在自己區域內牽頭組建創業投資公司,帶動本轄區風險投資業的發展,從而扶持一批高科技項目順利進入產業化,逐步實現“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產業結構的調整任務。
(二)利用區域資源優勢,提高企業盈利能力。“新絲綢之路經濟帶”蘊藏著我國大量的礦產資源及能源,該地區的上市公司多屬于資源類公司,長期以來采取粗放式經營模式,僅滿足于資源的開發及初步加工帶來的效益,而忽視了企業管理、技術創新等重要要素。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以利益損失、資源浪費和環境惡化為代價的經營模式已暴露出很多問題,因此面對“新絲綢之路經濟帶”這一大好發展契機,上市公司應盡快轉變經營模式,即由資源導向型轉向市場與技術導向型。通過資產合理配置,降低生產經營成本,加速資金周轉,將自己的優勢產業與本地資源相結合,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提高盈利能力;同時,還應充分挖掘上市公司的資源配置功能,利用其進行有效的資產重組,使“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盡快形成資源開發與經濟社會良性、互動的可持續發展新局面。
(三)修煉內功,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從上述分析不難發現,營運能力、發展能力對“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制造業上市公司財務績效的影響相對較小,這充分說明“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制造業上市公司在資產管理、公司成長性方面還很薄弱。在競爭日益激烈的資本市場中,只有管理水平高、核心競爭力強的企業才會受到投資者的青睞,才能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因此,上市公司應從內部控制、法人治理結構等方面加強自身修煉,從而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李雪燕,陳志平.“絲綢之路經濟帶”視角下新疆上市公司發展研究[J].克拉瑪依學刊,2015,(4).
[2]潘紅洋.絲綢之路經濟帶下的新疆企業價值研究[J].商業經濟,2014,(10).
[3]秦曦,雷成虎.新絲綢之路經濟帶資源型上市公司績效評價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5,(7).
[4]候加珂,陳玉萍.西北五省制造業上市公司經營狀況分析[J].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