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賢藝



[摘要]目的探討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采用中藥固齒膠囊聯合牙周基礎治療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接受治療的120例糖尿病患牙周炎患者,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組,牙周基礎治療的患者設為對照組,牙周基礎治療聯合中藥固齒膠囊治療的患者設為實驗組,比對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血糖指標、牙周指標的改善情況和臨床作用效果。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指標出現顯著變化;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牙菌斑、探診出血、探診深度以及附著喪失指數指標改善明顯,且實驗組患者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95.00%)與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68.33%)存在明顯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藥固齒膠囊聯合牙周基礎治療對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的臨床效果突出,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關鍵詞]中藥固齒膠囊;牙周基礎治療;糖尿病;牙周炎
[中圖分類號]R78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6)03-210-04
糖尿病是由于胰島功能障礙、胰島素抵抗造成的疾病,目前在臨床是一種不能完全治愈的疾病,且同時并發其他多種疾病,牙周炎是常見的并發疾病之一。中藥固齒膠囊是臨床治療牙周炎的新型藥物,在臨床治療上具有顯著應用優勢。糖尿病患牙周炎患者采用牙周基礎治療聯合中藥固齒膠囊是臨床上具有顯著研究性的項目,對我院確診并接受治療的120例患者進行臨床研究,現將研究過程和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20例患牙周炎的糖尿病患者均來自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確診并接受治療的患者,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兩組,對照組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齡39~80歲,平均(52.7±18.6)歲,患病時間1.4~12年,平均(6.43±2.23)年;試驗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齡40~79歲,平均(54.82±16.53)歲,患病時間2~11.5年,平均(6.32±2.27)年。入選標準:(1)空腹血糖≥7.0mmoI/L或餐后2h血糖≥11.1mmoI/L符合糖尿病的診斷標準;(2)均為臨床早期患者,出現牙齦出血、口臭,檢查出現腫脹、松軟,顏色變深在齦緣、齦乳頭等部位;x線片顯示牙槽骨有不同程度的破壞消失,只在咀嚼時或膿腫形成時才會引起疼痛。(3)無其他系統性疾病,在接受治療前未使用過其他治療牙周炎的藥物;(4)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協議,積極配合治療。在性別、年齡、患病時間等基本資料方面,兩組患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牙周基礎治療是對照組患者主要治療方式,具體操作內容如下:(1)口腔健康宣教與指導,內容包括自我控制菌斑方法,正確使用口腔清潔工具;(2)對于可以消除的菌斑和牙石頭實施潔治、刮治,用氯化鈉和過氧化氫對牙周袋進行沖洗,必要時可用碘甘油進行藥物治療;(3)去除不良修復體,拔除無法保留的患牙,糾正垂直食物嵌塞;(4)在保證患者的炎癥完全消除后,對牙齒進行咬合調整,可行暫時性松動牙固定。治療后測定指數牙的PD、齦溝出血指數SBI,如指數牙有缺失則測量最近鄰牙,每顆牙記錄頰舌(腭)側近中、中央、遠中6個位點取平均值,由兩個醫師共同完成。
在實施牙周基礎治療同時服用中藥固齒膠囊(成都九芝堂金鼎藥業有限公司,Z51021248)為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方式,服用膠囊原則為3粒/次,3次/d,飯后服用,服用1個月。
1.3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的血糖指標和牙周指標是主要觀察項目,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是反映血糖的主要內容,每天在飯前和飯后進行測量;牙菌斑、探診出血、探診深度以及附著喪失指數是反映牙周情況的主要內容,治療1個月以后進行測量。
1.4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患者的臨床表現均發生顯著改善,血糖指標和牙周指標恢復正常,患者可食用較硬的食物;有效:患者的臨床表現有一定改善,血糖指標和牙周指標在正常值周圍波動,患者只能食用較軟食物;無效:治療前后無顯著變化,血糖指標和牙周指標極差,不能正常進食。總有效為顯效和有效的總和。
1.5統計學處理
統計分析采用SPSSl7.0軟件,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f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指標的變化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f=0.16、0.13,P>0.05)。治療后實驗組的空腹血糖(6.21±2.07)mmol/L、糖化血紅蛋白(7.20±2.53)%明顯優于對照組的空腹血,糖(8.34±2.72)mmol/L、糖化血紅蛋白(8.23±2.8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83、4.10,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牙周指標的改善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牙菌斑、探診出血、探診深度以及附著喪失指數無顯著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25、0.10、0.18、0.24,P>0.05)。治,療后實驗組的牙菌斑(1.56±0.52)mm、探診出血(17.56±5.83)%、探診深度(2.63±0.83)mm以及,附著喪失指數(2.01±0.67)mm明顯優于對照組的,牙菌斑(2.21±0.73)mm、探診出血(9.42±3.24)%、探診深度(4.32±1.43)mm以及附著喪失指數(2.83±0.92)mm,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情況比較
兩組用藥后均得到了—定的治療效果,但實驗組患者的總有效率(95.00%)明顯高于對照組(68.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4.24,P<0.05)。見表3。
3.討論
牙周炎是一種發病率較高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是口腔疾病中較為嚴重的一種病癥,同時也是誘發糖尿病、冠心病等全身系統性疾病發生的主要因素,同樣系統性疾病也是誘發牙周炎發生的客觀因子。糖尿病是一種以血糖升高為主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功能代謝紊亂的臨床綜合征。糖尿病和牙周炎之間的關系是雙向性的,互為病發的因子,同時都是危害機體健康的常見病和高發病。臨床治療要根據糖尿病患者情況給予針對性措施,對于糖尿病并且嚴重的患者,要進行應急的牙周治療和控制感染;對于糖尿病患者可以控制血糖的,應積極進行牙周治療,盡量消除徹底牙周感染,指導患者進行有效的治療。
牙周基礎治療是牙周病患者最基本的治療,同時也是必須接受的,通過消除病因治療可以成功治療大多數牙周疾病,但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存在一定的差異。對于糖尿病牙周炎患者來說,基礎治療只能緩解基本病情,去除部分危險因素,但是不能使病情得到完全根治。有效的牙周系統治療對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一定的作用,可以通過控制口腔感染達到降低胰島素和改善血糖的目的,但臨床作用效果不突出,時間持續性不長久,需要患者在平時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降低牙周組織受到刺激的程度來保證穩定療效。研究表明,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明顯低于治療前且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牙菌斑、探診出血、探診深度以及附著喪失指數明顯低于治療前且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的;實驗組患者的總有效與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中藥固齒膠囊中含有五倍子、黃芩、白芨、骨碎補、枸杞、山茱萸等,五倍子能對多種導致牙周病的細菌有抑制作用外,可以拮抗內毒素對人牙周膜成纖維細胞活性的抑制作用進而可以控制內毒素的侵襲,進而可以起到重要的保護作用;黃芩抑制牙周可疑致病菌的生長,利于牙周微生態平衡,利于保持或恢復牙周的健康狀態;白芨具有抑菌、抗炎、抗腫瘤、抗凝血等作用,在體內可生物降解,無抗原性和毒副作用;枸杞、山茱萸可以抑制炎性反應的發生,降低炎癥反應造成的組織破壞,抑制牙槽骨的吸收,促進牙槽骨密度的恢復;還可以調節骨代謝,調節機體免疫、內分泌系統,還可以改變局部齦下微生態環境,能抑制牙周主要致病菌的增長,并且可以調節細胞因子的分泌,并改善局部微循環;在牙周基礎治療的基礎上,使用中藥固齒膠囊,不僅有效地控制了血糖水平,還改善牙周臨床指標,治療效果更長久和有效。中藥固齒膠囊與牙周基礎治療的結合可以相互彌補,發揮各自優勢,從而起到協同作用,提高了疾病治療的效果。盡管此治療方法是一個長期過程,但患者不僅能很好的配合,又能避免經常來醫院由醫生親自上藥帶來的不便,也能避免由于長期使用抗生素所帶來的毒副作用,且中藥成本低廉,資源廣泛,又為患者節約了醫療花費,不失為一種好的治療牙周炎的方法。
綜上所述,中藥固齒膠囊與牙周基礎治療在患有牙周炎的糖尿病患者上具有高效、安全的臨床特點,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