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庾慶華
乳酸桿菌與豬的腸道健康
文/庾慶華

庾慶華,南京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動物腸道微生物(益生菌和病原)與腸上皮細胞間的相互作用、動物腸道滅活病原的吸收和腸黏膜免疫機制、豬腸道干細胞模型等方面的研究。
腸黏膜屏障不僅是抵御微生物侵襲的重要結構,而且決定營養物質的吸收效率;然而病原微生物感染豬的主要入侵途徑是通過腸道黏膜組織,因此維護腸黏膜屏障的完整性對豬的腸道健康至關重要。仔豬出生后48h,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及雙歧桿菌逐漸生長,5~6d后乳酸桿菌才開始占優勢地位,在整個哺乳期乳酸桿菌數量能維持較高水平;在仔豬斷奶階段,乳酸桿菌的數量明顯降低,而腸桿菌的數量則呈上升趨勢,菌群變化易造成病原菌感染。在豬的腸道中,乳酸桿菌的數量以直腸為最多,空腸次之,每克直腸內容物乳酸桿菌數量為109.4cfu。研究表明,乳酸桿菌可以調節豬胃腸道的菌群平衡,降低腸pH,抑制病原菌的粘附和定植,增強豬腸道黏膜的屏障作用和控制炎癥反應等。乳酸桿菌除產生抗菌物質之外,有些乳酸桿菌還產生類似于細菌素(bactericin)的抑菌物質,抑制病原菌和部分真菌的生長。同時乳酸桿菌還能產生非特異性的免疫調節因子,刺激腸道局部的免疫反應。例如,羅伊氏乳桿菌(L.reuteri)等能夠減少及緩解豬的各種腹瀉疾病。
最新研究表明,豬胃腸道中的乳酸桿菌能分解飼料中的蛋白質和脂肪等營養物質,通過分解糖類產生乳酸等有機酸,從而顯著提高食物消化率和生物效價,促進營養物質的吸收,提高日增重和飼料利用率。此外,乳酸桿菌在代謝過程中產生的有機酸會使腸內的pH降低,增強維生素的穩定性,促進鈣和磷的吸收,維護骨骼發育。在飼料消化代謝中,乳酸桿菌可以降解一些抗營養因子,提高飼料的適口性,增加家畜的采食量,提高飼料的利用率。
目前,在我國規?;B豬過程中,抗生素作為飼料添加劑長期大量地使用,已給養豬業和人類健康造成了巨大隱患。抗生素造成豬腸道菌群紊亂、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導致豬場疾病頻發,進而需要使用更多的抗生素用于治療,形成抗生素使用惡性循環的養殖現狀,嚴重制約著我國養豬業的健康發展。乳酸桿菌作為豬腸道的優勢菌群,通過降低pH,分泌抗菌物質和腸黏膜上皮細胞占位效應等機制,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維護腸道健康,有望在豬的飼養中替代抗生素的使用。
因此,乳酸桿菌可以維護腸道黏膜屏障,提高營養物質吸收效率和改善抗生素濫用等,保障養豬行業的綠色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