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登甲



一堵厚實的墻壁,最終沒有經得豬兒的鬧騰,被拱出了缺口。憨實的小豬迫不及待鉆過圍墻,盡管肥臀還卡在洞口上,但臉上卻浮現出會心的笑容,迎接美好。
這件青玉作品《圍墻》,田健橋做了兩個月。“最近經濟不景氣,國家為了發展經濟,提倡全民創業,但創業談何容易?”面對現狀,田健橋以墻為“困難”,用缺口作“出路”,構思出小豬拱墻而出的情景,以物喻人,暗指困難再大,人們也要突破,用微笑迎接美好的機遇。從事玉雕創作30幾載,田健橋專情動物題材,看似難登大雅之堂,卻能屢奪百花大獎。在玉雕界,用動物來表達創作理念以及生活感悟,田健橋是第一人。
有情懷的“醫生”
在北京通和堂玉器廠里,田健橋有間工作室。一進門便望見矗立在桌臺上的貓頭鷹,目光銳利,炯炯有神;環顧四周,展架上多為貓、狗、豬等玉雕作品,四周墻壁掛滿了山水鳥獸畫作。
田健橋善于借用動物形象,將創作理念融于其中,每件看似簡單的作品,都蘊含著故事。田健橋回憶,在嫦娥1號升天之際,他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同時也感慨時代發展之快。于是尋來一塊和田青花籽料,雕刻出飛奔的兔子,取名《節奏》,并作詩一首:“三十年彈指一揮間,改革開放追風逐電。神舟問天世界肅然,嫦娥奉月玉兔下凡。”
與其說田健橋是雕刻家,不如說他是詩人,生活中的每個點滴都能讓他感動,變成創作動力。
其實田健橋最開始主做人物玉雕,直到幾年前,一位新疆朋友拿了塊料讓他幫忙做頭牛。玉料很不規整,是一個三角形,做站立的牛不可能,做臥的又躺不穩。經過仔細觀察,田健橋做了一只半蹲半臥的牛——想站起來卻還沒立直腿的樣子。生動傳神的創作讓朋友很滿意,也讓田健橋在接下來的兩三年里,成了“牛販子”。站立的牛、聞歌起舞的牛、推犁耕地的牛……不僅如此,他還將十二生肖基本做了個遍。
就在這段時間里,一個小插曲發生了。
一位賭石的朋友向田健橋抱怨道:“最近賭了塊賠本的石頭,外面成色還好,里面卻夾雜了很多雜質,你想想辦法,看能不能雕件作品出來。”看著眼前的次料,田健橋覺得石頭的底部像只鞋子,他頓時聯想到小時候家中養的小狗,經常鉆進鞋子里取暖的場景。
田健橋立即拿起刻刀,挖臟去綹,將石頭底部雕刻成上世紀50年代盛行的大頭皮鞋,里面則臥著一只乖巧的狗崽,探出腦袋向外張望。這件名為《腳踏實地》的作品,寓意當下的人們要有那個時代的精神,拼搏上進,踏實穩重。這塊經田健橋重新創作的廢料,竟被河北省民俗博物館收藏。如此一來,更多的“石友”找上門,要田健橋幫著雕刻賭輸的玉石,“京都玉醫”這一稱號也不脛而走。
劍走偏鋒 何人埋單
給玉治“病”,也是為了順應趨勢。隨著玉雕近10年的大紅大紫,珍貴的玉石原料已越來越少,現在收購的玉料,多有瑕疵。田健橋有了預見,干脆專拿不好的玉料開刀,在材料稀少的情況下,能變廢成寶,那才是真功夫。
田健橋之前也賭了塊俄羅斯白玉,沒想到內部雜質偏多,質地不純。他大膽地將整塊石料切割成5個部分,根據每個部分的紋路走向,雕刻出5只或站或臥的玉兔。“那時環保主題盛行,我就尋思著能不能做個環保主題的作品。”經過構思,田健橋托人從新疆弄來了一棵干枯的蘇蘇木,放在兔子的后方。
“最后,我給它想了個有意思的名字——《荒漠論壇》。”田健橋解釋,人們不注重環保,導致水土流失,兔子們沒了家,聚在一起開個討論會,接下來要怎么辦。整個情景引人深思,兔子的無奈剛好印證了人類的自食惡果。
雖然寓意不錯,也得到了界內肯定,但田健橋必須面對一個殘酷的現實:動物玉雕不是市場主流,很少有人為他的作品埋單。玉石雕刻界普遍認為動物題材難登大雅之堂,就連朋友也勸過他,不要雕動物雕得走火入魔了。可田健橋則認為,藝術源于生活,應該更加接地氣,動物題材無疑是人們最喜聞樂見的。
“我準備用動物題材做一個系列,回憶、時事、感觸,用這些作品,記錄我的創作生涯。”雕刻動物,是為了自己的藝術創作,平時田健橋會雕刻一些其他題材的作品用以生計,倒也自在。
幾何玉雕
田健橋生于河北辛集市,從小就喜歡辦黑板報。中學畢業后,他先后前往河北師范大學、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進修,學習各種繪畫技巧。后來,一位老師鼓勵他:“既然你的繪畫基礎這么好,不如學習玉雕,以后可能有發展前景。”聽了老師的建議,23歲的田健橋踏入玉雕的殿堂。
在玉雕創作過程中,田健橋借鑒了國外審美標準,創立了“現代幾何玉雕概念”,整體作品運用散點透視與西方畫的三維立體,形成大巧若拙自成格局的當代玉雕風格,進一步拓展了中國玉雕形式。
《農家樂》便是幾何玉雕的代表作——在青黑的玉石面板上,一只浮雕公雞,脫離傳統的圓潤飽滿,線條明朗,立體直觀,夸大的雞冠子抽象浮夸,寓意農民的生活蒸蒸日上。它打破了傳統玉雕的表現形式,大膽張揚,獨樹一幟。
田健橋還根據創作需求,獨創了雕刻皮毛的技法。這在玉雕界是個禁忌,會破壞玉雕的圓潤美感。本著創作理念,田健橋用心鉆研,摸索出一種全新的雕刻技法——絲毛技法。河北有一位老畫家米春茂,在工筆花鳥畫上非常有功力,畫動物的皮毛時,他將毛筆的中鋒撕開進行創作,畫出來的動物有毛茸茸的質感。這給了田健橋很大啟發。雖然玉雕工具跟毛筆大不相同,只是一個鉤釘,制作毛發時須一根一根地雕刻,但通過注重穿插和輕重緩急的處理,田健橋終于雕刻出了逼真的皮毛。
獨創了技藝,又拿了各大獎項,田健橋已是功成名就。現在他身退二線,就算有了新作品,也不參加評選。“我希望更多的年輕人能投入到玉雕行業中,尤其是那些有美學基礎上過大學的。現今的工藝美術,不僅講究技藝,更講究全新的創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