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靜
[摘要]柔性管理是一種適合知識經濟時代特征、體現人文主義思想、現代化的管理模式。筆者在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從當前圖書館管理存在的問題、柔性管理對圖書館管理的意義、柔性管理在圖書館管理的具體應用這三方面共同探索柔性管理在圖書館管理的有效應用。
[關鍵詞]柔性文化;圖書館管理;組織模式
[中圖分類號]G251[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6041(2016)04-0092-03
在知識經濟時代,“以人為本”被認為是一種現代化的管理理念,柔性管理是“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體現。在柔性管理模式中,“強調‘人性化,主張建立一種富有靈活性的,多元化、網絡化、扁平化的組織機構,營造溫馨、人性化的管理環境”[1]。通過柔性管理,激發員工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力,從而提高組織適應環境的能力與競爭實力。
1圖書館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些圖書館管理人員的管理觀念比較陳舊,以經驗管理為主,使得管理相對滯后,不能跟上知識經濟時代的步伐,也不能滿足讀者的需求和提升圖書館管理水平的客觀要求。在對圖書館管理問題的認識上,還比較傳統,在對圖書館服務功能的認識上,還比較欠缺,僅僅把圖書館當做一個借書與藏書,以及為讀者提供瀏覽資料或學習的文化場所,這不僅淡化了圖書館管理人員應具有的信息服務意識,也無法實現館藏資源有效的利用。
圖書館管理缺乏人本管理意識。在傳統計劃經濟模式下,忽略了人在圖書館管理中的作用。按照常理都認為,圖書館擁有數量穩定的固定讀者群,讀者也經常以自助方式展開學習活動,如自主查閱期刊、資料或者雜志等。圖書館管理人員為讀者服務的作用被忽略了,這造成了圖書館管理人員服務意識低下,思想比較僵化的狀況。在圖書館管理模式上,各個管理部門之間缺乏配合、難以協調,導致讀者在享受借閱圖書或者查閱圖書時,互相脫節,無形中極大耗費了讀者查閱資料的精力,浪費了讀者的時間,無法達到圖書館便民的目的。
圖書館管理機制創新乏力。一直以來,圖書館管理機制的創新問題常被研究者關注,但往往是“只聞雷聲,不見雨下”,傳統的管理機制并未有根本性的改觀,一成不變的管理實踐讓管理機制的創新成為空中樓閣,圖書館管理也缺乏創新的動力和活力。
2柔性管理對圖書館管理的意義
2.1 適應圖書館改革之形勢
傳統的圖書館管理模式,是一種垂直型的、縱向的、等級權力控制式的管理模式。這種管理模式,特點是用“制度方式來控制人,自然能促使員工完成領導布置的工作任務,使員工勤奮努力工作”[2]。然而,這一種機械化管理模式,缺乏靈活性與活力,不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圖書館生存與發展的需要。柔性管理是建立在人本主義理念基礎上的,強調發揮人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推動圖書館管理模式由經驗型模式向科學化管理模式的轉變。由此看來,柔性管理對改革傳統圖書館機械化的管理模式是極其有利的。
2.2 有利于形成和諧的組織氛圍
傳統的圖書館管理模式,有許多硬性條文規定,造成館員較大的精神壓力,以及人際關系之間的不和諧,嚴重抑制館員工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壓抑館員的個性發展,影響了館員創造力的發揮。柔性管理模式主張重視館員自身的價值,在管理工作中滿足館員的各種需要,從而有利于激發館員的聰明才智。柔性管理的人本主義思想,還主張根據館員需要、自身發展、權利來設計館員目標,有利于人際關系和諧、部門之間和諧、圖書館和諧氛圍的實現。
2.3 激發館員的創新精神
圖書館管理的主導因素是館員,館員的實踐活動直接影響著圖書館的管理。因此,圖書館最為重要的資源,就是人才資源。柔性管理主張采取以館員成長為重點的激勵措施,以及通過信息溝通激勵、精神文化激勵、工作激勵、教育培訓激勵、職業發展激勵等激勵手段,激發與釋放館員的內在價值和創造力,從而有助于改變傳統的圖書館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
3柔性管理在圖書館管理的具體應用
3.1 建立柔性化組織模式
建立圖書館柔性化組織模式,最主要就是建立扁平式的組織結構。扁平式的組織結構,“是一種非權力控制型的、非等級型的管理模式。最基本特征,就是強調工作機制不再是剛性制度下的領導命令,應該是一種學習+激勵”[3]。通過“學習+激勵”的制度,促使館員充分調動潛能,勤奮努力地工作,并且在一個個任務完成的過程中,推動圖書館組織不斷實現創新。由此可見,柔性化組織模式的特征,決定了必須建立一種學習型的圖書館組織,這也是圖書館適應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時代的需要。
3.2 建立柔性化管理模式
管理是一切組織活動的中心。因此,在柔性化組織模式建立之后,應建立柔性化管理模式。通過柔性化管理,激發員工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達到最大程度發揮組織效益的目的。
前面論述,柔性管理強調的是“人性化”,主旨就是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營造和諧、平等、互相尊重的管理環境。因此,柔性管理的開展,就是在管理工作中一切以人為本。具體來說,圖書館領導作為管理活動的決策者,應一切以館員利益為本,為館員營造一個互相尊重、進取上進、溫馨愉悅的工作氛圍。在平日,圖書館領導應密切與館員情感上的溝通,在工作中,關心館員、尊重館員,讓館員體驗到上級領導的關懷與集體的溫暖,從而迸發主人翁責任意識,以及拼搏進取、友愛、團結合作的思想意識,形成一股強大的工作合力,為圖書館營造一個溫馨的工作環境,最大程度發揮圖書館的管理效益。
人本管理的管理理念,強調管理活動中一切以館員為中心。這就需要圖書館領導確立館員在管理活動的中心地位,圍繞激發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來展開管理活動。每個員工都有著自尊心,都希望在職場上獲得成長,享受應有的社會地位和待遇。為此,圖書館領導在管理活動中,應積極培養員工的工作興趣,滿足員工在職場上的各種需要,支持他們在工作崗位上發揮自己的特長。圖書館領導也應建立完善的職業發展機制,采取建立完善的專家制度、員工培訓、拓寬職業晉升渠道等多種方式,為員工營造職業成長與發展的有利條件與空間,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柔性管理,使圖書館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需要。
柔性管理開展的一個有效管理手段,就是激勵機制。通過激勵,讓員工自發努力去工作,實現個人價值與組織目標。因此,圖書館領導在建立柔性人力資源管理機制上,還應健全圖書館激勵機制。現代員工都是一個個經濟人、道德人、自然人、社會人、自我實現人的綜合體,人力資源管理的激勵機制,也應滿足人的多層次、多方面的需要,以達到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圖書館崗位是多種多樣的,圖書館領導應根據不同崗位層次、不同類別崗位、處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員工的不同需求,實施有所差別的激勵機制。圖書館領導可以采取精神激勵、物質激勵、工作內容豐富化激勵等多種激勵方式。在激勵內容上,應突出柔性管理的特征。在激勵手段上,圖書館領導應注重引導館員體驗工作樂趣和占有所得的利益,滿足員工對榮譽、社會地位、自我實現等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如圖書館領導可以為員工設置多重激勵目標,使員工在努力完成工作目標后,享受應得的獎勵,激勵員工勤奮工作、不斷上進,促進圖書館的發展。
3.3 建立柔性化圖書館文化
圖書館文化,是圖書館在建設與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為圖書館所具有的,由所有員工共同遵守的職業道德、最高目標、行為規范、價值標準的總和。圖書館文化一旦確立,就會為員工提供恰當的言談舉止、行為活動標準,使圖書館組織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有利于圖書館組織凝聚力的增強。
由此看來,柔性管理的推行,也需要建立柔性化圖書館文化。圖書館文化是通過精神理念、價值、文化共同塑造人、管理人。因此,柔性化圖書館文化的建立,需要形成文化價值導向機制,通過廣泛、持久、深入的柔性價值理念,潛移默化地提升圖書館管理的效果。
圖書館柔性文化價值導向機制的建立,與領導者素質修養的提升是密不可分的。價值理念的形成,與領導的非權力影響力是有關系的。領導者通過自身的管理能力、魅力、魄力,讓圖書館員工自發服從領導管理,認同領導管理,從而熱愛組織。然而,非權力影響力的形成,與領導者素質的提高是密切相關的。圖書館領導應在工作實踐過程中,不斷提高素養,在各方面做員工的榜樣。同時,領導還應注重在提高創新素質、政治素質、領導素質、智力素質、決策素質的基礎上,努力塑造人格魅力,以自身道德標準、言傳身教去影響、感染員工。此外,圖書館領導還應提高廣大員工的專業素質和思想素質。在知識經濟時代,需要高素質員工服務于圖書館工作。民主管理作風,與高素質的員工也是密不可分的。為此,圖書館應善于利用文化、價值、精神塑造人的方式,全方位提高員工的專業素質和思想素質。只有在員工與領導素質都獲得提高的基礎上,柔性管理在圖書館中才能發揮獨特作用。
[參考文獻]
[1]王艷紅.數字環境下傳統圖書館管理的批判與創新[J].中國培訓,2016(8):55—56.
[2]劉蘇莉.圖書館管理思想與模式變革探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5(23):28—29.
[3]武萍.“讀者權力”理論為圖書館管理提供新思路[J].知識經濟,2015(21):30—31.
[4]鄭直,張欣.基于公共服務理念的社區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6(4):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