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美花黃華玲
PDCA循環在急診科危急值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效果
艾美花1黃華玲2
目的 探討PDCA循環在急診科危急值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急診科2015年3月1日~5月31日隨機抽查危急值記錄及相關病歷125份,通過PDCA循環管理后再次收集資料,2015年6月1日~9月30日隨機抽查急診科132份危急值記錄及相關病歷進行調查,進行前后對比。結果 經過PDCA管理后,危急值記錄完整性,危急值接收的準確性,醫護有效溝通,及時有效的處理,規范的記錄等各個環節存在的問題都得到了改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將PDCA循環應用在急診科安全質量控制中起關鍵作用,真正實現以患者安全為中心的國際安全目標。
PDCA循環;急診科;危急值;管理
危急值通常指某種檢驗、檢查結果出現時,表明患者可能已處于危險邊緣。此時,如果臨床醫師能及時得到檢查信息,迅速給予有效的干預措施或治療,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則就有可能出現嚴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失去最佳搶救時機[1]。危急值是JCI評審醫院患者六大安全目標之一,我院將危急值處理時間≤50 min的病例符合率大于80%作為重要監測指標之一。急診科收治患者往往病情復雜,發病急驟,病情發展變化快,尤其急性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腦出血、嚴重毒物中毒等患者病情極不穩定[2],隨時可能發生病情變化,甚至危及生命。若未認真執行危急值報告制度及危急值處理流程,就可能錯過最佳的搶救時機,甚至導致患者死亡[3]。因此我科危急值的管理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我科將PDCA循環引入急診科的危急值管理作為科室的重要監測指標,取得了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起止時間2015年3月1日~9月30日,引入PDCA管理前數據收集于2015年3月1日~5月31日,共危急值125例次;引入PDCA管理后隨機抽查2015年6月1日~9月30日132份危急值相關病歷。兩階段的病例總數及患者特點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PDCA管理方法
1.2.1 現況分析 對2015年3月1日~5月31日調查的危急值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檢查標準以醫院的危急值報告制度為核心及在JCI檢查過程中的評審要素制定的查檢表。主要存在:
(1)危急值登記本記錄不完整,有缺項及漏項涂改。
(2)護士在接到檢驗科危急值電話未執行回讀確認。
(3)護士未在10 min之內報告醫生。

表1 急診科PDCA執行前后危急值執行情況比較
(4)護理記錄未準確記錄接收危急值的時間及遵醫囑進行的處理措施。
(5)醫生未在30 min內處理患者。
(6)病例記錄中無處置完成情況。
1.2.2 原因分析 (1)科室管理存在缺陷:科室質控小組缺乏監管,未認真、嚴格督促醫護人員落實危急值管理制度及流程。(2)科室相關培訓力度欠缺,尤其是新上崗人員對危急值的意義,報告處置流程不熟悉。(3)執行力不足:部分人員雖然對危急值制度及流程能夠熟知,但執行力度不足,沒有規范落實到工作中,造成理論與實踐脫節。(4)缺乏獎懲機制。
1.2.3 制定整改方案并實施 (1)規范危急值管理流程,嚴格按照危急值制度進行管理。①值班護士接危急值報告后及時記錄在危急值登記本上,危急值登記本放置在護士站電話旁專用抽屜,以方便獲取及時記錄。登記的內容包括:日期時間具體記錄到分鐘,患者姓名,病案號,檢查項目,檢查結果,回讀確認,報告者姓名,報告者電話,接電話者姓名,被通知的主管醫生姓名,報告醫生的時間具體到分鐘,逐項填寫。尤其重點加強護士接到危急值電話回讀確認執行率。②護士記錄完危急值立即報告主管醫生確保在10 min之內。③如遇主管醫生遇大搶救,則由主管醫生依次匯報值班醫生、二線醫師、科主任,同時醫師接危急值報告后及時簽字確認,并根據情況做出處理,必要時向上級醫師匯報確保在30 min內給患者做出恰當的處理。④認真做好醫患溝通,及時將處置情況進行病程記錄(危急值病程記錄),同時在病程記錄中要反映后續病情變化及處置情況。(2)加強危急值相關知識的培訓、考核,組織全科進行危急值報告制度培訓,由專人負責,同時在早會時間進行反復培訓及固化,考核由書面考核與提問考核,由科室JCI督導員進行全員提問考核,由護士長及科主任在工作中隨機提問落實,做到人人過關。(3)在科室的護士站備常見檢驗檢查各項危急值的范圍,以便護理人員及時查閱及學習。(4)科室組織醫療護理督導員進行各小組間相互督查,存在問題及時反饋及整改,落實到個人,專人負責每日檢查危急值登記本及相關記錄。(5)建立獎懲機制,每月對危急值的管理進行考評不規范處置扣個人質控分1分,完成好的醫務人員個人質控分加2分。
1.2.4 監測評價 整改措施實施后2015年6月1日~9月30日隨機抽查急診科132份危急值相關病歷根據調查表進行調查。
1.3 統計學方法
將所收集的數據采用SPSS 11.5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DCA循環進行前后危急值的各個環節質量進行比較,危急值記錄完整,護士接收危急值后回讀確認,醫護有效溝通,處理及時規范,記錄規范,這5個危急值關鍵環節執行率均較PDCA管理前提高,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DCA執行前后危急值執行情況對比,見表1。
通過PDCA循環的方法對危急值進行管理,提高了我科危急值管理的規范性,從表1危急值記錄的完整性從56.8%提高到80.3%,回讀確認從60%提高到100%,醫護有效溝通從59.2%提高到87.9%,處理及時規范從57.6%提高到94.7%,護理記錄規范從52%提高到90.9%,各方面提高的主要原因為:
(1)嚴格執行危急值的制度,重抓落實。
(2)醫護人員處理危急值意識提高。
(3)根據執行情況規定相應的獎懲措施,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醫護人員的積極性。
(4)針對急診科的工作性質規范了報告流程減少了醫生因為搶救其他患者而延誤存危急值的處理。
(5)積極的整改執行中存在的各種細項問題。
危機值的管理涉及的細項還有很多方面,本研究主要針對危急值關鍵環節中的五項進行分析及PDCA循環。
3.1 規范危急值的處理流程,持續質量改進
嚴格按照醫院規定的危急值制度執行,根據科室的具體執行情況定時進行總結分析,使用PDCA循環對危急值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同時加強科室的監督力度,提高醫務人員對危急值認識及重視度。急診科工作特點致使仍然未能杜絕上述情況的發生,危急值管理仍需持續質量改進,為保證保質保量的完成及為下一輪PDCA提供數據及依據。
3.2 加強醫護之間有效溝通
在危急值管理中,護理人員是關鍵,護理人員是危急值第一接收者,最能在第一時間內掌握危急值[4],接收的危急值能否準確無誤報告給醫生至關重要,護理人員應做好與檢驗科室及臨床醫生的無縫連接,使醫護能有效的溝通,以確保患者能在第一時間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與搶救。提高護理人員和臨床醫生以及檢驗科人員的工作效率,保證工作有序、連貫、有證可循的體制操作,可減少和防范醫療事故的產生,提高醫療效率[5]。
3.3 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減少醫患糾紛
危急值報告制度的建立旨在防范醫療糾紛與醫療過錯的發生,它提高了醫務人員的責任意識,加強了醫務工作者對生化檢查結果的分析判斷能力,降低了危重患者的死亡率,是確保護理安全的重要措施[6]。PDCA注重細節量化、環節監控、全程互動[7]。通過計劃(P)、實施(D)、檢查(C)、處理(A)4個階段的管理,使工作質量在不斷循環中得到提高[8-10]。國內許多研究表明,將PDCA循環管理應用于危急值管理中可取得較理想的效果[11-13]。尤其是急診科急忙亂雜的科室,患者周轉快,病情變化快,危急值的有效管理,進行持續的PDCA循環,危急值的制度的執行在任何時候都得到有效的監督及執行,不斷的固化,從而可減少醫療隱患,保障了患者安全。
[1] 馮海麗. ICU檢驗“危機值”護理安全管理的體會[J]. 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0):888-889.
[2] 唐世川,柯紅,李秀池. 門急診管理模式改革與發展[J].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2,12(19):108-109.
[3] 張桂凌. 普通外科檢驗危急值分析及護理管理對策[J].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5,36(15):2271,2290.
[4] 吳秀玲,羅玉珍,梁婉珍,等. “危急值”報告在ICU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5):129-130.
[5] 范紅玲,郭曉紅. 采血不規范造成的“危急值”報告制度[J].實用醫技雜志,2006,13(18):3226.
[6] 王培昌. 危急值報告若干問題的商榷[J]. 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13,36(2): 117-122.
[7] 楊華英. 護理管理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 131-132.
[8] 潘紹山. 現代護理管理[M]. 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9:212.
[9] 李潤蓉. PDCA循環在醫院感染管理中的運用[J]. 中國醫學創新,2014,11(11):123-125.
[10] 許新平,邱碧清. PDCA循環法在產科助產風險防范中的應用[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12): 256-257.
[11] 朱本淑,付敏. 利用PDCA方法加強檢驗危急值管理[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34(10):1339-1340.
[12] 祁海鷗,金雙燕. PDCA循環在臨床危急值質量管理改進中的實踐[J]. 護理與康復,2013,12(4):378-380.
[13] 胡云嵐,陳信良,李學成,等. PDCA循環法應用于臨床檢驗危急值的管理[J]. 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10(9):1107-1108.
The Application of Critical Value Effect of PDCA Cycle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AI Meihua1HUANG Hualing21 Emergency Department,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Xiamen Fujian 361003,China,2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critical value effect of PDCA cycle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Methods Selected our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 in a critical value from March 1 to May 31 2015,taking a random sample of critical value record and 125 related medical records,collecting data again after PDCA circulation,taking a random sample of 132 related records from June 1 to September 30 2015,we investigated the critical value of records and contrast the present with the former. Results After the implement of PDCA management,the integrity of critical values,the accuracy of the receiving of critical value,effective communication,and prompt and effective treatment,the aspects of specification of records had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Applying PDCA circulation has 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safety quality control,truly achieved the international security goals focused on patient safety.
PDCA cycle,The emergency department,Critical value,Management
R473
A
1674-9316(2016)15-0251-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6.15.156
1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福建 廈門 361003
2 神經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