禤健平
(佛山市三水區婦幼保健院,廣東 佛山 528100)
新生兒科醫院感染干預的效果分析
禤健平
(佛山市三水區婦幼保健院,廣東佛山528100)
目的:探討新生兒科醫院感染干預措施對降低新生兒科醫院感染發病率,減少住院天數的效果。方法: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新生兒科所有病例納入對照組進行目標性監測,2013年3月至2013年8月新生兒科所有病例納入干預組進行目標性監測并實施醫院感染干預,對兩組新生兒均按照《醫院感染監測規范》中新生兒病房醫院感染監測要求進行目標性監測。比較兩組不同出生體重新生兒的日感染發病率、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病率、血管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發病率及兩組新生兒平均住院天數等指標。結果:干預組新生兒日感染發病率、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病率、血管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發病率及新生兒平均住院天數等指標均低于對照組新生兒(P<0.05)。結論:醫院感染干預能降低新生兒科的醫院感染發病率,減少住院天數。
新生兒科;醫院感染;干預
醫院感染控制在現今國內外都倍受關注。醫院感染監測是長期、系統、連續地收集、分析醫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發生、分布及其影響因素,并將監測結果報送和反饋給有關部門和科室,為醫院感染的預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學依據。目標性監測定義是針對高危人群、高發感染部位等開展的醫院感染及其危險因素的監測[1,2]。新生兒是醫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國內也曾發生多起新生兒醫院感染暴發導致死亡的事件,使醫院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受損[3]。為了降低新生兒科醫院感染發病率,在新生兒科目標性監測的基礎上重點對新生兒科醫院感染干預的效果進行觀察,探討新生兒科醫院感染干預的作用。
1.1一般資料將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新生兒科所有病例納入對照組進行目標性監測,2013年3月至2013年8月新生兒科所有病例納入干預組進行目標性監測并實施醫院感染干預。其中對照組患兒423例,男228例,女195例,體重≤1 000 g33例,1 001~1 500 g122例,1 501~2 500 g172例,>2 500 g96例,呼吸窘迫綜合征122例,缺氧缺血性腦病117例,肺炎83例,高膽紅素血癥101例;干預組患兒394例,男189例,女205例,體重≤1 000 g32例,1 001~1 500 g97例,1 501~2 500 g194例,>2 500 g71例,呼吸窘迫綜合征108例,缺氧缺血性腦病121例,肺炎97例,高膽紅素血癥68例。
1.2方法按照《醫院感染監測規范》中新生兒病房醫院感染監測要求進行目標性監測,感控專職人員填寫《新生兒病房日志》和《月報表》。對照組實施醫院目標性檢測:①控制病房中的人員流動。空氣中的細菌在人員流動的過程中也會發生流動。同時實施嚴格的消毒和隔離制度,非本科室人員入室后要更換衣物、佩戴防護帽。②有計劃的接受進修實習人員。③對不同病種的患兒進行分室醫治,能有效避免不同疾病之間發生交叉感染的機會;減少病床量,保持適當的床間距,減少病原體擴散和病床之間的互相影響。④做好患兒的眼部護理、口腔護理、臀部護理、醫護人員手部衛生等基礎護理工作。干預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并實施醫院感染干預,具體如下:①醫院感染管理科對新生兒科的醫護人員、清潔工進行針對性進行院感防控知識培訓。②加強患兒的基礎護理。注意口腔清潔,喂奶后喂水清潔口腔,對高熱和禁食患兒使用生理鹽水清理口腔;做好新生兒排便后的臀部護理,避免肛門周圍和尿道口被污染,及時更換尿布,清洗后在肛門處涂抹植物油。③改進護理工作程度,盡量將護理工作、病房清潔等安排在較為集中的時間段,減少其他時間段的清潔工作。④為了避免二重感染及菌群失調,需嚴格掌握抗菌藥物的應用指征,并減少聯合應用或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如發現引起醫院感染的行為和隱患,進行實時干預糾正。與此同時,管床醫生應按照《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診斷醫院感染病例,并填寫《醫院感染個案登記表》報醫院感染管理科。
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不同出生體重新生兒的日感染發病率、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病率、血管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發病率及平均住院天數等指標。
1.4統計學分析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并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并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不同體重新生兒的日感染率比較干預組不同體重患兒日感染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不同體重新生兒的日感染率比較[n(%)]
2.2兩組患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病率、血管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發病率及新生兒平均住院天數比較干預組患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病率、血管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發病率及新生兒平均住院天數均低于對照組(P<0.01或P<0.001),見表2。
醫院感染控制在現今國內外都倍受關注,醫院的感染控制水平能充分體現醫院的救治能力,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加強監測和管理醫院的感染控制,采取適當的措施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對降低感染率具有重要意義[4]。根據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低胎齡、低出生體重、新生兒窒息及住院時間長是新生兒科醫院感染的主要危險因素[5,6]。目標性監測是針對高危人群、高發感染部位等開展的醫院感染及其危險因素的監測[7,8]。

表2 兩組患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血管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發病率及平均住院天數比較
醫院感染干預著重是對行為或技術方法的改變,是目前國際上醫院感染控制的主流和趨勢,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體重的干預組患兒日感染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兒(P<0.05);干預組患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病率、血管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發病率及新生兒平均住院天數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兒(P<0.05)。證實新生兒醫院感染干預能降低新生兒科醫院感染發病率,減少住院天數,提高兒科醫療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低出生體重等是新生兒科醫院感染的主要危險因素,為減少新生兒醫院感染發生,醫院應加強醫院感染培訓,減少侵入性治療、落實消毒隔離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從而降低新生兒科的醫院感染發病率,對減少醫療事故和糾紛,提高醫院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有著積極意義。
〔1〕劉佳.醫院內社區獲得性多重耐藥菌感染籃測與護理干預[J].中醫學報,2013,28(12):64.
〔2〕楊紅梅.2010至2012年小兒腎內科醫院感染監測分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3,24(4):464.
〔3〕 楊巧玲,于淑琴,軒杰.兒科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監測與預防措施[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3,10(7):679.
〔4〕謝建英,沈嵐,朱玲先.小兒內科多藥耐藥菌感染監測分析與護理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5):1085.
〔5〕岑建萍,奕利娟,戴昆琦.小兒普外科多重耐藥菌感染監測結果[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3,11(6):566.
〔6〕艾素梅,張莉,倪黎明.小兒住院患兒的醫院感染監測及管理對策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17):4412.
〔7〕Fairclough SJ.Why tackling M RSA needs a com prehensive approach[J]. Br J Nurs,2006,15(2):72-75.
〔8〕賴海燕,伍平,鄧玉英.新生兒科醫院感染監測與護理干預[J].中國保健營養,2012,22(8):2833-2834.
(2016-01-19收稿,2016-06-13修回)
R473.72
A
10.3969/j.issn.1006-9143.2016.08.010
1006-9143(2016)04-0305-02
禤健平(1976-),女,主管護師,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