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相較于傳統顯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其具有隱蔽性、時空開放性以及教育過程持久等特點。將新媒體與職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連接起來,不僅使新媒體這把“雙刃劍”在職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得以體現,也為其帶來了新的機遇以及挑戰,使職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采用新媒體的必然性得到體現。簡單闡述了媒體在職校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途徑。
關鍵詞:媒體;職校;師資隊伍;微博;校園文化
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與顯性思想政治教育,兩者是相對而言的,而前者則更具隱蔽性以及間接滲透性,并將其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習相結合,讓學生在無形中受到教育。較之顯性思想政治教育,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不僅不具備學術性,也沒有固定的教育套路和場地,其注重的是挖掘與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當然,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
一、依托新媒體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隊伍建設
首先,要注重從事職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媒體素養的提升,使教育者能將多媒體熟練地運用到日常教學過程中,并借此展開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理論上說,職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學習新媒體科學知識的意識,并加強學習專業知識以及流行網絡文化。只有將新媒體的科學理論知識熟練掌握,并了解新媒體所具備的優勢以及缺陷,才能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知識相結合,進而對職校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根據實踐,職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想使自身的新媒體素養得到提高,只有通過不斷參與實踐,并總結累積自身經驗才能達成。其實踐類型主要包括親身實踐、創造性實踐以及間接實踐三種。此外,對于職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要努力創新,摒棄傳統思想政治的教育觀念,掙脫束縛。其次,應該確定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平等關系,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后,要有效地克服片面的唯社會主義價值觀以及個人價值觀,樹立兩者統一的價值觀。同時,老師還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需求,并且引導其合理地將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有效結合起來。只有依托新媒體,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隊伍建設,才能更好地促進職校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依托新媒體建立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新平臺
1.依托“微博”開展隱性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來,“微博”軟件已迅速普及并廣受好評。對于喜歡新鮮事物、熱愛時尚的職校學生而言,微博能滿足其大部分需求,因而擁有了一大批的使用群體。微博以其精簡的形式、便利的使用方式、強大的功能已成為當前職校學生信息獲取、思想交流以及日常交往的重要平臺,這也給開展職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徑。教育者可以通過“微博”這一平臺,通過即時發布信息與學生進行日常生活與學習的交談。這種交談不再受到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限制,而是廣泛涉及社會方方面面甚至是家庭瑣事,從而合理地將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融入生活之中。
2.依托“微信、QQ”等即時通訊載體開展隱性思想政治教育
即時通訊,顧名思義是通過網絡即時通訊的傳呼軟件,用戶之間通過建立連接直接聯系并實時進行信息交流的系統。調查顯示,這種即時通訊軟件用戶已達數億之多,其中以微信、QQ等使用人數最多。使用即時通訊的高峰人群集中在15至40歲之間,職校學生便是這個群體的主力。職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通過微信開展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需要加強語言的藝術性。首先,語言要結合環境,因人而異并具有針對性;其次,語言要飽含真摯的情感,具有親和力;再次,要尊重事實,具有哲理性;最后,通過幽默風趣的語言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只有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教育方式才能受到學生的好評,并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不斷增強,進而讓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依托新媒體豐富大學校園行為文化
每一所職業院校都有著其特殊的校園文化,它是職校得以不斷創新與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與其他職校相區別的標志。從結構上看,校園文化可以分為四個層次,即物質、觀念、行為以及制度,四者之間相互關聯也相互排斥。其中,行為文化具有開放性與多元化等特征,也是校園文化最直接的表現,是教師與學生通過日常活動所傳遞出來的。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師生的日常行為也發生了較大的改變,這就給職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堅持時代與創新性的統一,使校園文化活動不斷創新。例如,利用新媒體,開展校園征集工藝廣告,并通過比賽的形式開展活動。學生通過積極地參與,不僅能夠深入挖掘自身的潛力和才華,而且能夠進一步升華學生的思想,讓職校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升,從而促進職校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社會不斷發展的今天,多媒體技術也在蓬勃發展。尤其在新媒體環境下,對學生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將新媒體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并加強思想政治的隱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針對性。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中職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職校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魯雙.新媒體在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
[2]寇曉燕.略論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J]. 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3):55-58.
注:本文為江蘇開放大學“十二五”規劃課題“自媒體網絡環境下五年制高職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項編號:15SEW-Q-058)階段性研究成果。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