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評價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都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高度關注的熱點問題,教育評價其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現代評價應更注重評價主體的互動和參與以及評價過程的動態發展。主要探討如何利用信息技術的學科優勢,通過網絡信息化平臺實現無紙化教育評價,讓學生也能參與到評價中,使評價更趨于有效和系統。
關鍵詞:信息技術;網絡評價系統;評價模式
“評價”是評定價值的簡稱,在《辭海》中是這樣說的,評價是“泛指衡量人物或事物的價值“。在英語中,“evaluate”(評價)這個詞在詞源學上的含義也就是引出和闡發價值。從上述定義可以看出,沒有“價值判斷”就不能叫做評價。而在信息技術課堂中如何有效進行教育評價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做到學有所得,這就是本文主要探討的問題。而我研究的方向就是結合信息技術學科的優勢,建立一個“網絡學習評價系統”,讓整個信息技術教學的評價實現“無紙化”。
一、教學目標與準備性評價
教學評價是教學目標的判斷,而教學目標則是教學評價的前提,確定學生的已有水平和狀態是科學、正確地制訂教學目標的必要保證,尤其是信息技術學科本身存在的特殊性。剛入學的新生計算機水平差異性比較大,主要反映在班與班之間的差異,以及班里面學生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差異,所以,有必要在新學期正式教學前開展水平調查,對學生主體先進行一次準備性評價。具體實施方法可以通過網絡學習評價系統,利用類似問卷調查以及讓學生完成一些任務作品來實現。這樣可以方便老師對這些數據進行管理、分析和評價以及在以后的教學中隨時調用查看,為更好地制訂學期的教學目標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問卷調查的使用:(老師管理界面的其中一個功能)通過準備性評價可以讓老師更明確學生現有的水平,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由于教學目標制訂不當帶來的消極影響。
二、注重教學的形成性評價
所謂“形成性評價”是指在活動運行的過程中,為使活動效果更好地修正其本身軌道所進行的評價。
1.注重對學生評價的及時性和激勵性
形成性評價主要是評價每一階段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存在的各種問題,從而為下一階段的學習提出改進。所以,對每一階段的評價,老師必須首先做到及時,尤其是信息技術課,基本上每一節課,都可以看作一個階段,每節課后,老師都必須對學生本節課所掌握的知識有一個了解,并且對學生完成的本節課對應的任務要有一個及時的評價,讓學生能及時明白自己存在的問題,也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一份重視,自己的每一次作業、每一份作品老師都在關注。針對這一點,我在學習評價系統中設計了能系統地對學生每次作品任務進行管理和評價的功能。讓老師能通過網絡對學生作業進行評價,大大提高了老師評價的效率。
2.讓學生成為評價的參與者
首先要明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現代教育評價應從單純的老師對學生評價轉變為除了老師對學生以外,還包括學生對老師、學生對學生、學生對課堂的多主體參與的評價。這樣更利于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甚至還能讓學生在評價中更全面地認識自己。
學生的作品互評功能,讓學生也能有機會參與自己作業的評價,對此我也嘗試了多種組織方案,并且承擔了一些相關的公開課,效果也不錯,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除了讓學生評價打分之外,還要每位學生說出評價的理由,為什么這樣評,讓學生能從評價別人的過程中對自己也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從而對下一階段的學習有一個促進作用。
三、信息化的成長記錄袋
成長記錄就是根據教育教學目標,有意識地將學生的相關作品及其他有關證據收集起來。從上述定義可以看出,成長記錄袋主要作用是為教學和評價服務的,主要看重和關注的是學生的過程性發展。
而在信息技術課堂中,過程性評價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信息技術學科本身不需要參加高考和中考,更多看重的是學生掌握各種操作技能的程度,對學生的發展應更著重于其成長發展的方向以及學習態度等表現。所以,在課堂中我也為每個學生設置了一個屬于他們自己的成長記錄袋。當然,信息技術課中的記錄袋與傳統的不同,不是一些紙質的材料,而是通過網絡系統記錄的一些電子信息,但它的作用與傳統的記錄袋一樣,記錄的是學生每節課的任務作品、成績、老師給予的評價,甚至包括自我反思。
最后,從教育評價的未來發展趨勢來看,評價的信息化必然是其中一個方向,而本人開發的學習評價系統是評價的一種手段,希望通過它的輔助,能讓評價變得更加有效,讓評價的方式更加多樣,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評價中,讓課堂的評價體系更完整,而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在有效的評價中更好地成長發展。
參考文獻:
[1]Grant Wiggins.教育性評價[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02.
[2]董奇.有效的學生評價[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3-01.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