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高中生來說,他們的壓力來自多方面,尤其高考的壓力更是讓他們喘不過氣來,為了能取得一個好成績,他們純粹是為了學習而學習,沒有興趣可言,甚至他們感覺學習是痛苦的。沒有興趣的學習,會扼殺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只有擁有了興趣,才能真正減輕他們的學習負擔,讓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這樣的學習更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有必要。
一、精心設計導入,增強學習動力
除了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外,新穎的課堂導入也能讓學生產生興趣,教師要精心設計導入課的環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參與教學的興趣,只有產生興趣,才能提高數學學習效率。因為興趣是學習成功的秘訣,是提高能力的保障,是獲取知識的開端,能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
二、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習熱情
興趣的激發離不開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在數學中,教師要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與學生建立一種民主、融洽的師生關系,縮短和學生的心理距離,讓學生敢于甚至愿意與教師交流,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以愉悅的心態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一是平等。教師要放下身段,把自己放在和學生平等的地位,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參與者,與學生一起學習探究,實現教和學的和諧統一,在共同參與的過程中促進教學相長。二是實現民主。老師不是課堂的主角,要退居幕后,由一言堂轉變為多言堂,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允許學生提出不同見解,加強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三是愉悅。在新課改背景下,要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讓他們自主去學習探究,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就需要教師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四是激勵。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會有疑惑,會遇到各種問題,也會出現各種錯誤,這時候教師不能指責,要激勵他們,幫助他們分析并找到錯誤的原因。作為教師,要善于挖掘學生的潛力,捕捉他們的閃光點,善于運用激勵性語言為他們送去溫暖,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三、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探究欲望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聯系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誘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提高能力。比如可以把問題情境、實踐情境、生活情境、游戲情境、表演情境等運用到教學中去,使抽象的數學知識更加形象、直觀、生動,更富有趣味性,這樣有利于學生理解數學知識,避免了學生單調枯燥的學習,同時還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實現了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對于學生的學習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四、實施合作交流,提高學習效率
學生在課堂上不但能獲取知識,還能培養各種能力。小組合作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這種學習方法為學生提供了較大的發展空間,給學生提供了動手、動口、動腦的機會,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有效促進了學生認知能力的提升,使他們在實踐中獲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便于學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同時通過合作探究,學生的創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合作能力得到培養。比如排列與組合是高中教學的重點,很多學生感覺這部分知識難學,但是每年高考的時候都要涉及,為了能讓他們熟練掌握這部分知識,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在開展合作探究的時候,學生分工明確,在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礎上,列舉了很多生活中的實例,學生通過大量材料得出結論,真正弄清楚了排列與組合的聯系與區別。這種方式獲取的知識要比教師直接灌輸效果好很多,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五、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新課改背景下,應注重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能全面發展。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激發全體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課堂的參與率,對學生的情況全面了解,按照學生的能力分為三個層次,根據學生能力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制訂不同的教學計劃,提出不同的問題,讓每個學生通過自身努力都能準備回答老師的問題,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要注意學生學習的變化,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個學生,及時調整學生所在的層次,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以促進學生取得更大的進步。在實際教學中,實施因材施教,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產生持久的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課堂上要講求教學的藝術,構建高效課堂,是教師永恒的追求。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把趣味引入課堂,教學內容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以高中生的特點為出發點,全面調動高中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變苦學為樂學,積極的情感,能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深刻地理解數學概念,讓高中生真正愛上數學學習。
參考文獻:
[1]徐真真.創設問題情境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淺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學習:中,2012(3):36-37.
[2]仇慧珍.學生數學思維障礙的成因、表現及突破:高中數學要重視學生的思維能力[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3(30):18-19.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