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數學教學工作,既包括新知識的教學工作,又包括數學知識的復習工作。好的復習課,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識點,獲取更多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思維和方法。因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復習課的教學工作,結合知識體系和學生的學習特點實施有效的復習工作,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高中數學;復習課;實效性;教學模式
數學教學在高中階段的教學工作中占據重要的位置,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實施復習教學工作,有助于教師更好地引導學生對過往的知識進行理解和應用。高中階段的數學知識范圍廣,包括集合與簡易邏輯、函數與導數、三角、平面向量與復數、數列、不等式和推理、立體幾何、平面解析幾何、統計和算法、分布列與排列組合、坐標系與參數方程等知識系統,相應的知識系統中知識點的數量也很龐大,在復習的過程中,需要教師注重復習的方式,根據學生學習的特點和需求進行設計,制訂有方向、有過程、有結果的復習計劃和教學設計,以此提升高中數學復習教學課堂的有效性,提升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能力。
一、多種課堂模式相結合
1.問題驅動,先練后講,講練結合的教學模式
現在,大量的復習課是“先羅列知識點,再對應性講解例題”型的復習課,這種教學模式對于學生來說,優等生不新奇,無刺激,不會積極參與,學困生對羅列的知識點也記不住,由于學生缺少對問題的自主思考,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得不到提升。在課標的指導下,要實施先練后講的教學模式,也就是教師要先整體規劃章節內容的層級要求,再提出一串問題,學生自己獨立思考這些問題,之后教師再針對問題進行講解,從而引導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知識系統,感悟數學方法和數學思想,達到問題驅動,弄清“小問題”,理解“大道理”的目的。例如,“解三角形”一節的復習,可以設置下面三個例題:
2.課堂復習,習題講評的教學模式
在高中數學知識復習的過程中,對做過的問題進行復習是學生實施復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要設置完善的復習方案,不能引用過多的數學例題,以此引起學生的厭煩。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分清實際教學的主次,將重難點知識進行重點復習,相對簡單的知識放在后面復習。
二、提升作業的實效性
數學復習課的內容主要以例題和作業作為載體,要提升數學復習課教學的實效性就要提高作業的質量。
1.作業布置要有層次感
學生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到的知識點一定存在差異。因此,教師在設置作業的過程中,要考慮到相應的影響因素,確保作業符合每一位學生的需求,以此提升學生整體的解題技能,教師就可以一個問題設置多種解題方案,或是進行一題多問,從而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布置作業。每天的作業可以采用優化的彈性作業結構設計:分基本作業、提高性作業、探索性作業。凡完成本課時所必須完成的作業,視為基本作業,允許優生不做,中、學困生要完成。考慮到學生優、中、學困的實際,將題目做一些變化,視為提高性作業,供中等生、優生完成。設計一些難度較大的作業,視為探索性作業,讓優生完成,讓他們在更大的空間展示自己的能力,品嘗學習的喜悅。優、中、學困生的確定不應由教師來確定,應由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選擇做哪類作業,從而消除學生思想中的消極心理,調動學生向上的情緒。
2.作業題型要具有典型性,體現學科素養
在設置課后作業時,教師一定要說清楚施加復習的目的和要求,并且依據復習的知識點設置相應的作業。依據這種復習方案有助于學生在完成課后作業后,更深層地了解數學知識,以此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同時,教師設置的作業應是相應的范例,以此讓學生進行問題的深入研究和分析。例如,復習軌跡方程,可以布置以下四道求軌跡作業:
(1)已知線段AB=2,動點P分別與A、B相連,所得連線的斜率之積為-2,求點P的軌跡方程。
(2)已知點A是圓x2+y2=16上的動點,一個定點M(8,0),動點P是線段MA的中點,求點P的軌跡方程。
(3)已知動圓M和圓C1:(x+1)2+y2=36內切,并和圓C2:(x-1)2+y2=4外切,求動圓圓心M的軌跡方程。
(4)已知動直線L1:ax+y+1=0,L2:x-ay-1=0,求L1和L2的交點P的軌跡方程。
這四道題難度不大但具有典型性,分別代表了求軌跡方程的四種基本方法:直接法、轉移代入法、定義法和交軌法。將求軌跡問題整合在一起復習,除了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求軌跡的具體方法,還有助于學生理解軌跡是對運動不變量的代數刻畫。
三、明確復習的方向,強調通性通法
高中時期的數學知識數量多,體系龐大,學生學習的壓力很大,因此,在進行復習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明確的復習方向,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復習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一般規律,不過分強調技巧,防止出現目標不明確的復習教學,其中主要是依據課本知識進行的,結合往年的高考試卷,注重一個知識點與其他知識點的綜合。
四、進行查缺補漏,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在作業和考試中,教師經常發現很多學生會在同一個問題上出現錯誤,有的同類問題還反復錯,甚至講n遍還出錯。出現這樣的現象不能把責任推給學生,教師要分析學生出錯的具體原因,是概念理解不到位,還是計算出錯,還是公式、定理使用不當,然后設計一組題讓學生進行題組訓練,確保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高中數學的復習課程,是學生第二次學習知識的重要階段,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依據學生平日里的問題和錯誤制定有效的教學工作,以此提升學生的認知和理解能力,為學生整體高中數學知識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復習的教學方案應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復習課中羅列的知識要點,講解題型“油水分離”的簡單教學方式已不適合現在的課堂。教師要依據高中數學課堂的特點,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多點潤物無聲的細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煉解題背后的數學思想方法,實現運用思想方法調控解題策略,以此提升復習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李六七.高中數學復習課教學的實效性研究[J].考試周刊,2015.
[2]鄭永兵.高中數學復習課教學的實效性研究[J].新校園:中旬,2015.
作者簡介:方馳宇(1972—),男,江西萬安人,本科,單位:福建省長樂高級中學,研究方向:高中數學教育,職稱:一級教師。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