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1世紀是信息發展的時代,隨著計算機的普及應用,以及新課程的推進,運用多媒體傳送教學信息已成為現代化教學的特征。用典型實例闡述了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深度應用的方法。
關鍵詞:多媒體;語文教學;深度應用
運用多媒體傳送教學信息已成為現代化教學的特征,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使課堂教學發揮最大的優勢,可以克服傳統、單調的講授方式,優化課堂結構,改進教學方法,可大大提高教學效率。筆者在使用中有如下幾點體會:
一、多媒體教學的運用,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課文內容大多數是語言文字,文字的描寫既有生動形象、幽默詼諧之處,也有簡單枯燥、復雜抽象、拗口難懂之處。運用電腦多媒體教學,課文中晦澀難懂、簡單枯燥的文字就可以變成學生看得見、聽得懂的、可以感知的圖片、聲音、視頻?多媒體是輔助教學得力的工具。多媒體正是利用數碼技術通過直觀、形象、生動、豐富的感官刺激,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佛身臨其境,從而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輕松掌握課文中的知識,通過多媒體的復制,學生可以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加大知識密度,提高教學效率。
如,在教學《海濱仲夏夜》時,我通過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因為北方住的孩子對海濱是很陌生的,而計算機卻能展現威海海濱的美麗景觀。
1.圖形。給學生播放一組海濱仲夏夜的圖片,讓學生有一個感知上的認識。用身臨其境的方法來感受課文中所訴的環境,切實體驗海濱的美景,把簡單枯燥的文字變為活靈活現的圖片,讓學生記憶猶新,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加深記憶。
2.文字。用簡潔的文字從標題開始剖析,《海濱仲夏夜》——“海濱”是一個特定的地點,是膠東半島上的威海市的海濱,“仲夏”是指夏季的第一個月,大約在農歷五月,“夜”指特定時間。用簡潔明了的文字體現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意圖,更能讓學生把復雜的東西簡單化,容易吸收和消化。
3.聲音。通過計算機多媒體播放出大海波濤的聲音,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使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濃。優美的聲音回蕩在耳邊,猶如置身于大海邊上,想象著夏季夜晚海邊的時光,這是傳統的教育無法比擬的。
4.圖象。描繪出從“夕陽落山不久”到“夜色如濃”從“月亮上來”到“夜深”的優美,依次描繪了明麗三組畫面。通過生動的圖象來加深課文的內容,就更能使學生有學習的動力,有力地拓展了文字敘述的不足,加深了學生學習文章的內容。
5.動畫。用動畫展示出夕陽的下落,海浪的波動,霞光的色彩變化,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學生見文就能迅速地想象當時的動畫,更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二、多媒體教學的運用,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各個方面的優良素質
為了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良好的記憶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在語文教學中結合語文課文,恰當地運用多媒體,啟發學生由多媒體播放的景象,切合生活實際,想象課文中事物的變化和發展,從而加深學生對眼前事物的認識,豐富觀察的感受。
如,在教學《可愛的草塘》時,課文中主要講述的是草塘景色優美,特產豐富。文字的描寫畢竟有其局限性,學生很難理解作者看到草塘為什么有置身大海的感覺,而作者的文字敘述也不足以讓學生能切身感受到課文中的草塘的顏色為什么會有鮮綠色、翠綠色、墨綠色的變化。單單用文字來解釋是非常蒼白無力的,沒有親身的體會,學生是很難理解作者文中所述的內容,記憶也不能很深刻。對于這樣的課文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有意地運用多媒體來展現和還原文中的內容:讓學生觀看有關草塘的圖片(通過資料片錄制合成)并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隨著作者的思緒一起去看美麗的草塘。再配上音樂和解說,學生就好像身臨其境,進入了作者文中美麗神秘的北大荒。通過電腦多媒體的運用,學生通過感知,不僅能理解了這一段課文的內容,而且也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無定法,多媒體的運用同樣如此,它也必須因人、因事、因地而異。在語文課中可單媒體運用,也可多媒體組合進行。另外,在使用中還注意與媒體的有機調和,以盡量減少負效應。
總而言之,學生都有好奇心理,注意持久性比較差,在語文課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教學能為學生創設愉悅有趣的情境,對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有極大的作用。多媒體教學能通過圖像、文字、聲音、動畫等的方法傳遞課文內容,用生動形象的圖片、聲音來還原文章的本身內容,能讓學生身臨其境,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掌握課文知識,還原課文內容,比起枯燥的文字,多媒體教學更能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為學生學好語文,牢牢掌握課本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林建貞.淺談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A].新世界中國教育發展論壇第二卷[C],2007.
[2]趙永福.淺談中學語文教學的創新教育[J].科學大眾, 2008(2).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