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混合式學習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模式,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和發展為混合式學習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探討了移動智能終端的特點及其運用于混合式學習的優勢,并研究了基于移動智能終端的混合式學習模式。實踐證明,這一學習模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
關鍵詞:混合式學習;移動智能終端;學習模式
混合式學習是指結合各種學習方式的新型學習模式,如將課堂學習、計算機遠程學習、協作學習等學習方式進行組合,以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和網絡技術的普及,混合式學習在原有的內涵上被賦予了新的定義,即“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E-Learning(即數字化學習或網絡化學習)的優勢相結合,既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在高校教學過程中,除了傳統的課堂教學以外,如何利用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實現混合式教學以達到最佳學習效果成為我們亟待解決的
問題。
一、混合式學習簡介
自1996年第一篇發表在美國《培訓雜志》的E-Learning論文起,教育技術人員和培訓領域工作者開始了對在線學習和培訓的研究,逐步建立起關于E-Learning的理論體系。自2003年混合式學習這一概念被引入中國以來,我國學者也對此展開了系統深入的研究。黃榮懷指出:“混合式學習是指綜合運用不同的學習理論、不同的技術和手段以及不同的應用方式來實施教學的一種策略,它通過有機地整合面對面的課堂學習和數字化學習這兩種典型的教學形式而成為當前ICT教學應用的主要趨勢,其目的在于融合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的優勢,綜合采用以教師講授為主的集體教學形式、基于合作理念的小組教學形式和以自主學習為主的教學形式。”王國華等對2003~2012年發表于國內期刊的學術論文進行了量化統計,從論文數量、論文來源、研究群體、研究內容四方面進行了分析,并得出結論。馬武林等探討了大學英語混合式學習模式,將大學英語教學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學生獨立開展基于網絡的自主學習;第二階段為學習者之間開展基于網絡的協作學習;第三階段為教師通過課堂對學生實施面授,進行師生互動。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
二、移動智能終端的優勢
近年來我國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迅速,網絡用戶規模不斷擴大。同時,移動智能終端市場也快速增長,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6.20 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占比90.1%,平板電腦上網使用率為31.5%。以智能手機、iPad等為代表的移動智能終端的普遍應用深刻地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隨著無線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移動智能終端以其強大的功能滿足了人們多方面的需求。在教育領域,移動智能終端也以其移動性、功能性和交互性體現出了無可比擬的優勢。
1.移動性
無論是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還是筆記本電腦都具有可移動
性。移動智能終端便于攜帶,方便學習者隨時隨地進行學習。無論是在教室、家里、圖書館、公交車、公園,學習者都可以實現移動學習。
2.功能性
隨著科技的發展,移動智能終端的功能越來越強大。它可以是視頻播放器、電子書、隨身詞典,也可以隨時查閱信息、通過社交平臺與人交流、下載APP實現各種功能等。移動智能終端的強大功能可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3.交互性
通過網絡連接,學習者可以利用QQ、微信、twitter或其他平臺,實現學習者之間、學生和老師之間即時或延時的交流溝通。這種交互性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三、混合式學習模式設計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增強運用信息技術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在信息時代,學生的學習離不開網絡信息技術的支持,因此,通過移動智能終端來服務教學,實現混合學習具有重要意義。筆者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設計了如下學習模式。
第一階段為課前自主學習階段。教師根據要學習的內容在課前通過QQ或微信發布教學任務,指出下節課要學習的主題和主要內容,要求學生提前搜索查閱相關資料,并以小組為單位對學習資料進行整理。
第二階段為課堂授課階段。在課堂上教師講授知識,學生和老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由于移動智能終端具有存儲性和便攜性,學生課前搜集的資料可存儲在手機或iPad上,課堂上可隨時進行呈現和交流。同時智能手機或iPad還可以方便地在課堂進行錄音、拍照,對課堂上一些重要的內容進行即時記錄,便于課后復習。
第三階段為課后鞏固和反饋階段。課后教師發布鞏固復習任務。學生可利用智能終端存儲的信息隨時隨地進行復習,也可以繼續查找延伸知識。對于沒有弄明白的地方還可以通過QQ、微信等和老師同學進行交流,獲得即時或延時的解答。尤其是對于聽力或口語這樣的課程,還可以用手機下載相關學習APP,如,扇貝聽力、每日英語聽力、可可英語、隨身說等。真正實現隨時聽、隨時練,從而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總之,與傳統媒介相比,移動智能終端在學習中具有極大優勢,我們要善于利用這些優勢來更好地實現自主學習。但同時也要看到,在線學習不能完全代替課堂授課,教師的引導作用不能忽視,只有兩者完美結合,才能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上)[J].電化教育研究,2004(3):1-6.
[2]王國華.國內混合式學習研究現狀分析[J].中國遠程教育,2015(2):25-31.
[3]黃榮懷等.混合式學習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馬武林,張曉鵬.大學英語混合式學習模式研究與實踐[J].外語電化教學,2011(5):50-57.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