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黎明(湖北省武漢市光谷第一小學,430079)
2016獲獎案例選登-23 關注細節 守護健康
梅黎明
(湖北省武漢市光谷第一小學,430079)

9月的一天,我上一年級體育課,要求體育委員領著學生跑兩圈。學生們一個個從我身邊跑過,無意中看到一名女學生嘴在動,像在吃什么。我連忙喊停她:“你在吃什么?”她很害怕地望著我,趕緊用手捂住嘴巴。我又問了一遍:“你在吃什么,吐出來!”她吐出了一個直徑約一厘米的塑料球。這次驚慌地不再是那個女學生,而是我!如果她一直含著塑料球跑,那該是一件多危險的事情啊!
我當著全體學生面,將此事講述了一遍,教育學生們運動時不能含異物在嘴里,容易引起窒息,甚至危及生命。可是就在我說話時,一名男生將米尺往衣袖里藏,可能是怕我發現后會批評他。我將他叫到隊伍前問道:“能不能把尺帶上體育課?”他說:“不能。”我將帶尺上體育課會劃傷身體的危害在學生面前又說教一番。
一年級學生因為年紀小,對很多危險沒有預判能力,喜歡將學具盒里的塑料小棒、小球、玩具放在嘴里咀嚼,來緩解對學習的壓力,對陌生環境的壓力和人際交往的壓力,甚至有的學生因為無聊,將鉛筆筆芯嚼碎,嘴里留下黑黑的一片。對教師反復提示的安全教育不太重視,認為跟自己沒有關系,所以經常會嘴里含著異物上體育課,而這一些行為會給體育教師帶來很大的“壓力”!這是因為近幾年,部分學校在體育課上頻頻發生學生猝死和意外受傷事件,這讓體育教師的工作變成了“高危”職業,體育教師在課堂上變得謹小慎微,因為一旦出事,那微薄的工資遠遠不夠賠償。
課后,我思慮“今天算不算運氣好,細心發現兩個安全隱患并及時解決,否則學生很容易出危險,輕則會被尺子劃傷身體,重則會出現窒息,甚至死亡。”本班人數有五十八人,按照體育課常規要求,我在上第一節課時就在學生面前強調過不允許帶玩具、尺子、小刀上體育課,必須穿運動服等等。
我覺得自己一直都很認真地備課上課,沒有想到開學沒多久,在同一班同一節課就出現不允許的事情。我深深地感到一年級體育課安全教育不可松懈,必須早教育,早發現,早預防,并隨時觀察每一名的學生細微變化,才能守護學生健康,才能讓他們健康成長。
據2000年國家兒童少年“安康計劃”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約有1.6萬名中小學生因為意外傷害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0多人。我國不滿14歲未成年人意外死亡已占這一年齡段總死亡人數的第一位,達31.3%。其實這些意外中80%是可以避免的,所以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就變得尤為重要了!怎樣避免和杜絕體育課上出現學生猝死和受傷事件?
(一)提高醫學常識
1.體育教師要學習基本醫學常識,平時學會對學生進行簡單的望、聞、問、切;學會合理安排“病號”的運動量,面對緊急出現的頭昏、嘔吐、抽搐等,教師要能采取及時、合理的急救方式,及時打電話通知救護車,確保學生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最佳的救治,將會大大減少死傷率。
2.通過體育室內課,體育教師要傳授學生一些簡單處理傷口的方法(摔傷、擦傷、扭傷等);識別一些常規醫學藥品(紅藥水、碘酒、創口貼等);提高學生自我判斷身體狀態的能力(拉肚子、發燒等)。
(二)提高對危險的預判
1.小學生因為年齡小,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有限,對危險的預判幾乎為“零”,所以危險如“猛虎”一樣隨時可能會吞噬學生們的健康。因此,體育教師每天要關注新聞,將有“價值”的新聞下載成為教學資源,借用新聞來有效地教育學生們遠離危險,守護生命與健康。
2.利用體育室內課時間播放新聞視頻,能更真實有效地讓一年級學生了解危險的存在,更高效地傳授學生自救的方法。這也更適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需求,能夠有效地提高小學生對危險的認知度和關注度,有效地提高小學生對危險的預判。
(三)提高對細節的關注
不斷提高教師醫學常識、課堂組織能力及對危險預判能力,才能預防和排除一切可能傷害學生身體健康的危險。那么,要關注的細節包括哪些?我認為包括:體育教師對課堂中學生“異常”的關注;對意外危險來臨的關注;對動態課堂中突發事件的關注;對運動后學生身體出現的異常反應的關注。
(四)提高對學生的關注
對體育課堂上“行為”異常的學生、“思維”異常的學生、“身體”異常的學生,體育教師不能以下課鈴聲為界,放棄對“異常”學生的關注。對在體育課堂上不聽指揮到處亂跑的學生,教師要向班主任反映,并要與家長及時溝通,讓家長成為體育教師的“得力”助手,聯合教育學生,效果會比自己“孤軍奮戰”好;對于“思維”異常的學生,要尋求學校專業心理教師輔導,并要與班主任交流,必要時候要家訪,避免學生過激行為發生;對于“身體”異常的學生,教師不要輕視,要及時與家長溝通,甚至要看病歷,要研究病情,否則“危險”總會來敲你的門。
例如:我曾教過一個患有“嗜睡癥”的學生,他是隨時會睡著,以前從來沒有接觸過,于是我在課前上網查病因,研究孩子的病情,隨時用短信與家長聯系,了解他最新的病情,課堂上時時關注他,并為他安排適合他的活動。
體育教師要有不斷發現危險、分析危險、研究危險的意識,才能時時提高對危險的預判!體育教師只有時時關注課堂細節,關注學生細節,才能將“死神”擋在課堂之外,才能將“傷害”趕離學生!這是體育教師守護學生健康天職使然,是落實“健康第一”的必然,是體現教師愛心的自然!
湖北梅黎明的獲獎感言:
無法割舍 值得擁有
從《中國學校體育》雜志2016年第3期,看到自己案例《關注細節 守護健康》獲得特等獎,自己從懷疑到欣喜!有很多話想要和大家分享:
一、感謝《中國學校體育》
1997年,我堅定地放棄很多,執意當了一名自己喜歡的小學體育教師,從教后才發現,沒有參加過一天師范培訓的年輕教師,想上好小學體育課有多么得難!面對困難,我無數次地想放棄當教師,后悔當初的選擇!1998年,無意中讀到《中國學校體育》雜志,它深深地吸引了我,讓我無悔地自費訂閱了18年。一篇篇好文章彌補了我沒有參加示范培訓的知識點和教學技巧,讓我堅守小學體育教學“陣地”19年!2000年,無意中在《中國學校體育》雜志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頓時點燃我內心即將熄滅的熱情和信心。為了下一篇文章的發表,我不斷在書海中“惡補”知識和技能;不斷向優秀教師取經;不斷在深夜練筆。16年的投稿,讓我在《中國學校體育》這片“圣地”,找到自己的舞臺,找到自己的知己,找到自己奮斗的動力。因為多年的深厚感情,讓我積極參加每一次雜志社舉辦的教案、游戲和案例比賽,通過積極練筆,嘗試將體育課堂中提煉出來的“智慧”與大家一起分享!
二、感謝“一線話題”欄目組
“一線話題”欄目一出現,就讓廣大工作在一線的體育教師有了一個可以說話的“好地方”,大家在一起訴說各自的教學經歷;一起討論教學中存在的難題;一起分享教學收獲。更大的亮點是文章中配上作者的靚照,對作者是最大的一種精神獎勵,讓作者有更多動力盡心寫作。讀者不僅對文章有所了解,對作者也有進一步了解,使讀者能更快地接受作者的觀念,兩者之間沒有距離,所有要感謝曹衛民老師為大家搭建“智慧”橋梁,感謝一線話題團隊為一線話題付出日夜辛勞,為案例評比的層層篩選。因為,你們的智慧付出,讓廣大一線教師有了智慧的“加油站”。正是你們不斷地付出,才有了大家學習、提高的機會。三、感謝當年的選擇
經常聽到身邊的人說“梅老師,你當老師可惜了,當體育老師就更可惜了!”其實,這個世界上很多事物只有你喜歡,它才有價值,唯有你在意它,它才是奮斗的原動力!我確實是喜歡體育,喜歡研究體育教學,更喜歡和年輕教師在一起,陪他們走過那段面對體育教學無可奈何,面對學生頭疼的日子,幫助更多體育教師堅守體育“陣地”,所以,我才會在手術前還在修改徒弟的上課詳案,剛做完手術,馬上趕回辦公室跟她研課……
這輩子有很多情感是無法割舍的,就像我喜歡的工作是體育教學,就像我喜歡的雜志是《中國學校體育》,就像我喜歡的欄目是“一線話題”,就像我喜歡的生活格言是“別給自己找借口,做好自己喜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