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志蓉, 伍洪營, 刁陽光, 劉勇軍
( 1.四川省美姑縣林業局,四川 美姑 615400;2.四川省涼山州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四川 涼山 615000;3.四川省涼山州林業局,四川 涼山 615000)
?
刺山柑在金沙江干熱河谷的早期生態生物學表現初探
冷志蓉1, 伍洪營2, 刁陽光2, 劉勇軍3
( 1.四川省美姑縣林業局,四川 美姑 615400;2.四川省涼山州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四川 涼山 615000;3.四川省涼山州林業局,四川 涼山 615000)
為全面了解刺山柑的特性,開展了對刺山柑在金沙江干熱河谷類型區域條件下的生物學特性試驗,結果表明:刺山柑在該區不同環境條件下,年生長節律基本相同,即2月初開始萌動,5月是其速生期,7月生長減緩,8月停止生長, 10月進入休眠期。但亦有一定差異,其差異表現在自然環境條件下,刺山柑地上部大部枯死,以5~10 cm高度樹樁形態越冬,而在一定的保護環境下,則僅上部未完全木質化部分枯死,中部以下木質化的樹干、枝則不枯死,以樹蔓形態越冬,且具備開花結實能力。
刺山柑; 金沙江干熱河谷; 生物學表現
刺山柑(CapparisspinosaL.),白花菜科(Capparaceae)山柑屬(Capparis)植物,多年生落葉藤本蔓生小半灌木。起源于亞洲西部或中部的干旱地區,其分布貫穿整個暖溫帶,從地中海地區穿過印度到達菲律賓群島和太平洋諸島。刺山柑不同的變種分布在不同的地區,但它主要分布于地中海地區。在我國,刺山柑主要產于新疆、甘肅西部,西藏也有分布。在我國刺山柑別名野西瓜、老鼠瓜、槌果藤。
2.1刺山柑的生態學特性
刺山柑是生長于干旱、半干旱少雨地區的多年生植物。為維持正常的生長和繁殖,植株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性會發生明顯變化,具有抗干旱、耐高溫和高光合效率等適應能力,在高溫、干燥、降水極少,年降水量僅16.6mm的吐魯番盆地,一些地下水深達10~30 m、多年內偶爾出現地表徑流的土質和石質戈壁,都可見到刺山柑灌叢。刺山柑栽植的年平均溫度要求高于14 ℃,降雨需求不高,其生長需要強烈的光照和較長時間的生長期,在原產地多雨的春季和干燥的夏季生長較快,而且能忍受40 ℃以上的高溫;刺山柑對土壤的適應性很強,在干燥的的丘陵坡地、石質低山和礫石質戈壁,植株的根部可產生酸性混合物來穿透巖石縫隙;同時,刺山柑能有效地防止地面起沙和阻擋流沙前移,刺山柑植叢高度能隨積沙的增加而增高,形成50~100 cm高的灌叢沙堆,可以不斷擴大固沙效果,是優良的防風固沙植物。它在二氧化碳、氧化氮、氨水和一些污染物的懸浮顆粒中時,仍然有93%的存活率。
2.2刺山柑的生物學特性
刺山柑是深根性植物,水平根較少,主根發達,根系粗壯,一年生植株根深可達3 m左右。刺山柑為多年生植物,入冬后地上莖葉全部枯死,以樹樁的形式越冬,次年從越冬莖上發出新枝。在地中海地區,刺山柑營養生長3~5月開始,花期主要集中在5~9月,10月葉片則開始脫落。
(1)經濟價值。刺山柑除具有良好的抗干旱能力外,還具有較好的藥用、食用和飼料價值。
(2)藥用價值。刺山柑的藥用部位為葉、果和根皮。味辛苦,性溫。具有祛風、除濕、通鼻竅、止淤消腫、止痛活血之功效;外敷患處治風濕性關節炎和瘡毒。世界許多國家都將其作為一種傳統醫藥而被廣泛應用。
(3)食用價值。在食用方面,刺山柑的花蕾經過鹽浸和醋泡后是一種深受歐美國家喜愛的食品,可以加入醬油、色拉、比薩餅、干酪等調料中來增加辛辣味。刺山柑還是理想的野生油料植物資源,種子的含油率34.36%,出油率22%,是以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為主的可食用油料,故地中海國家已將其作為經濟作物廣泛種植。
2.3刺山柑的飼用價值
在飼料方面,刺山柑的枝葉和果實均可飼用,果實是羊的抓膘掙料,特別是霜后的干枝葉效果更好。
金沙江干熱河谷地區是我國西南氣候較干燥,植被恢復難度較大的地區,且由于金沙江干熱河谷地形地貌具有谷深、坡陡、高差大、雖然降水偏少,但雨量集中,水土流失嚴重,土壤石化、砂化趨勢明顯。若能引進適于退化土地的植物用于該區植被恢復,對改善該區的生態環境無慮是十分必要的。鑒于刺山柑的優良特性,在中國林科院的支持下,開展了對刺山柑在金沙江干熱河谷的引種試驗。為全面了解刺山柑的特性,首先開展了對刺山柑在該區環境條件下的生物學特性的觀察試驗,以便為今后進一步開展研究打下基礎。
4.1試驗區自然概況
試驗區位于寧南縣城的苗圃及景星鄉。試驗區海拔在1050~1200 m,年平均氣溫17~19.3 ℃,最高氣溫40 ℃,最低氣溫3~5 ℃,大于等于10 ℃年積溫5500 ℃以上,無霜期340 d左右;年降雨量930 mm左右,年蒸發量2500 mm以上,年降雨90%以上集中于6~11月,屬典型金沙江干熱河谷氣候類型。
野外試驗地植被為干熱河谷稀樹灌叢,主要植物種類有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黃荊(Vitexnegundo)、車桑子(Dodonaeaviscosa)、扭黃茅(Heteropogoncontortus)、擬金茅(Eulaliopsisbinata(Retz) G.E.Hubb)等。
野外試驗地土壤主要為礫質砂土,土層厚度30~40 cm,石礫含量70%左右,土壤有機質含量1.35%,全氮0.1034%,全磷0.0121%,有效性氮8.82mg/100g土,速效磷0.325mg/100g土,速效鉀2.211mg/100g土。
4.2試驗材料及方法
由于刺山柑種子發芽率低且發芽時間較長,故此次試驗采用中國林科院提供的組織培養苗先在苗圃進行煉苗,然后于雨季分別上山造林、在苗圃就地露地移栽和在樓房陽臺盆栽三種環境條件下進行試驗觀測。
造林試驗及苗圃露地栽植觀測株均固定30株,陽臺盆栽觀測株5株,單株掛牌自造林后的次年植株萌動開始每月對其生長情況和相關因子進行調查。 上山造林、圃地露地栽植和盆栽后的管理:對上山造林后的植株,每年分別于6月、9月僅進行除草管理;圃地露地栽植按苗圃地管理要求及時除草但不澆水、施肥;盆栽植株,待盆內土壤干燥深達10 cm左右時進行澆水管理。
通過近兩年的生長情況觀察,刺山柑在本區特殊氣候條件下,在不同的環境中其生物生態學特性既有相似性,又有不同的特點。相似性表現在其一般的生長規律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越冬形態和特殊氣候條件下生長具有一定差異(表1)。

表1 不同環境條件下刺山柑年高生長節律及生物學特性觀測結果
從初步試驗觀察結果可以看出,刺山柑在試驗的不同環境條件下,一方面共同表現在于其生長自2月開始萌動,2、3月生長較緩慢,4月生長速度加快,5月是其速生期,6、7月生長速度趨緩,8月生長停止,樹葉開始出現變化,且自頂梢起,逐漸向干基枯死,但未枯死部分葉尚未脫落;9月葉開始脫落,梢自上而下加快干枯,逐步進入休眠,10月后進入休眠期。其生長過程與刺山柑原產地的表現基本相同。
另一方面,通過試驗可以看出,刺山柑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其生長速度及外觀形態亦表現出一定的差異。這主要表現在在自然環境條件下(荒山及苗圃),刺山柑枝干到11月底,一般干枯至地表以上5~10 cm左右,以樹樁形態休眠,第二年自樹樁上萌發新枝干,再次生長。而在陽臺可見光條件下,刺山柑枝干僅上部未完全木質化部分枯死,而完全木質化部分則不枯死,次年從保留的枝干上繼續萌發生長。同時,通過陽臺盆栽看出,刺山柑在該區具備開花結實能力。
[1]徐裕華,王宗德. 西南氣候P5-32[J].北京: 氣象出版社, 1991.
[2]張立運,海鷹.《新疆植被及其利用》專著中未曾記載的植物群落Ⅰ.荒漠植物群落類型[J]. 干旱區地理, 2002,25(1):84~89.
[3]吾斯曼·吐爾遜. 刺山柑(老鼠瓜)的藥用探索[J]. 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06.
2016-06-20
冷志蓉(1976—),女,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實用技術的推廣工作。
S666.1
A
1674-9944(2016)16-02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