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納·迪茲克
跟陌生人說不了幾句話,尤薩曼·哈吉巴什就必然碰到一個所有人都難以免俗的問題:“你是做什么的?”
她總是故意給出模糊的答案。

她完全可以告訴對方自己是哈佛商學院的MBA,或者目前正在巴克萊非洲集團擔任高管。但這位家住約翰內斯堡的首席數據官卻并未給出詳細答案,她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將自己在職位與工作之外的生活分割開來。“我希望人們在知道我的職位和學歷之前更好地了解我。”她說。
“這甚至可以算是一種測試,因為我想知道他們是否仍會尊重我。”
像哈吉巴什這樣在自己的社會身份和工作職位之間左右為難的人并非個例。職業專家表示,在社交環境中,如果能夠拋開通過工作獲得的自我感受,即使最成功的人也可以受益匪淺。
保留一個獨特的身份可以降低失業時的悲傷情緒,還能在辦公室之外建立更加真誠的人際關系,不僅如此,當你離開了位高權重的職位后,這也可以幫助你感受到更多的尊重。但隨著企業要求員工全天候保持工作狀態,很多職場人士發現越來越難以將自己的身份與職位隔離開來。芝加哥洛約拉大學商業倫理教授、《我的工作,我的自我》一書的作者阿爾·基尼認為,這最終有可能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我們的業余愛好越少,就越依賴自己的工作。所以當我們丟掉工作后,就會徹底崩潰。”他說。
新加坡Counselling Place總監、心理學家霍希偉(HoSheeWai,音譯)表示,需要明確的是,人們詢問你的職業只是為了拼湊出你的社會地位,就像有些亞洲文化會關注你的家族和父母的財富,而不關注職業一樣。
霍希偉表示,人們詢問你的職業只是為了拼湊出你的社會地位——但不要讓各種標簽限制自己。
即便人們詢問你的職業是為了了解你的社會地位,過早地借助公司或成就來提高自己的地位,也會創造一種錯誤的自我認知,或者將你與你急于擺脫的職業深深地關聯起來。“不要落入圈套,不要讓這些標簽限制自己。”她說。
忘掉工作

在社交環境中,創造一種多層次的身份尤其重要。
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阿莫斯特分校心理學教授蘇珊·克勞斯·懷特伯尼表示,如果一個人只通過工作來定義自己,一旦失去了工作,就很有可能陷入絕望。與之相比,其他人卻可以很快振作起來。她還補充道,專門跟朋友和家人探討與工作無關的話題,可以幫助你在工作自我和社會自我之間構筑起必要的屏障。
對自己的工作最滿意的人,恰恰需要花費更多時間與工作切斷聯系。
有些人出于內在原因而非常享受自己的工作,例如很感激自己的工作,或者能夠從工作中獲得樂趣。根據克勞斯·懷特伯尼的研究,這些人比純粹為了金錢和地位工作的人更難以擺脫自己的工作身份。
她補充道,雖然本能地熱愛日常工作可以讓你幸福快樂,但卻會導致你更加難以擺脫工作身份。
建立多層次身份

舊金山IT行業高管弗朗索瓦·多茂德表示,舉例來說,根據你的技能創造一個獨特的品牌,而不是關聯自己的公司和頭銜,便可起到一定的幫助。當多茂德從沉悶的微軟跳到更有創業氛圍的蘋果以及現在這家不太知名的公司后,他決定用他在IT行業的職能來介紹自己,而不再提及具體的公司和頭銜。
這種變化幫助他創造了一個更加連貫的身份,尤其是在那些并不了解他的工作變動的熟人面前。他不會在別人面前說自己在某某公司擔任某某職位,而是會告訴對方,他是一個“渠道負責人”,借此強調自己的銷售開發背景。“對我來說,雇主已經成為次要問題。”他說。
但克勞斯·懷特伯尼表示,對多數人來說,關鍵是在工作之外找到真正有價值的業余愛好。她每個星期都會花好幾個小時制作手工和刺繡。
“你必須重視這些業余愛好,而不僅僅是把它們看成愚蠢的事情。”她說。很多員工都會在工作之外開展業余活動,但隨著工作責任的增加,他們也會很快放棄。關鍵是要重視這些活動,從而鼓勵他們在自我介紹時強調這些活動。
即便擁有一份令人滿意的職業,哈吉巴什還是表示,多樣化的社交圈——包括家庭主婦、教師或企業家——仍然可以避免別人完全通過工作來認識她。跟朋友在一起的時候,她的工作不會自然而然成為聊天的話題,因為對行業之外的人來說,這項工作的技術含量有點高。另一方面,確立職場之外的身份,讓她可以有更多時間展示真實的自我。她補充道:“就算只是跟這些人待在一起,也可以幫助我脫離工作狀態。”
(綜合整理自英國廣播新聞網)(編輯/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