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類意識的逐漸覺醒,我們開始對這些問題有了看似合理的解釋。或許我們處在一個飄浮的圓盤上,或許這個圓盤是在一個巨大的龜背上。或許我們在夜空中看見的那些針孔大小的亮光是外部世界的一瞥,亦或許那里是我們將來去世后的歸宿。如果我們能夠找到天地相接的地方,就能夠探出頭去看看外面世界的那些有趣的事物。
大約1萬年以前,孤立的人類部落開始聯合起來,形成第一批城市。人們得以生活在更大的社會群體中,對比不同部落和不同世代的記錄。隨著學習技巧的提升以及證據的積累,新發現便浮出了水面。
很顯然,世界是球形的,而不是一個圓盤。這意味著世界的邊界是外部一個更大的球體。和我們一起在這個球體中懸浮的天體,以及它們之間的距離,遠遠超過我們之前的想象。然后,一個令人不安的發現產生了:
太陽并不是圍繞我們旋轉,而是我們在圍繞太陽旋轉。
這是一個超級不討人喜歡的發現。我們怎么就不是世界的中心了?這意味著什么?我們到底在哪里?
這個球體已經巨大到了令人不快,如果我們不是它的中心,我們是不是僅僅處于其中隨便哪一個球體上?我們的存在是不是沒有什么特別的理由?事情果真是這樣的嗎?
更糟糕的事情發生了。
似乎這個球體邊緣的那些針孔狀的光亮也與我們以為的不同——它們是我們這個太陽以外的其他太陽。這些“太陽”懸浮在更遙遠的空間中,像我們的太陽一樣——這意味著我們根本不是處在一個球體內。非但我們的星球不是世界的中心,就連我們的太陽都僅僅是太空中一個浪蕩的公子哥兒,被虛無包圍在一片未名之地中。
我們的太陽原來是更大的一個什么東西當中小小的一個部件。這個更大的東西是由幾十億顆太陽組成的美麗而又浩渺的云團,一切的一切。
至少我們曾經那樣想過。后來我們意識到我們的這片空間不是全部,它只是這個樣子:
漆黑一團。
隨著我們的研究工具和理解的增強,這幅圖景被不斷放大,而越放大,情況對我們來說就越糟糕。對“我們在哪里?”的解讀,威脅到的是我們自己,這種解讀一路把我們帶向了這樣一種認識,那就是:我們在宇宙中無比孤獨,居住在一個被層層包裹的島嶼上,孤立無援。
這就是我們所處的境況。
在我們這個種族最近1%的歷史當中,我們成為地球上第一種知曉這一境況的生命,并從此擁有了集體的存在危機感。
不要因此責備我們。從不知道宇宙的存在,到意識到有宇宙存在,信息量實在太大啦。
我們大多數人處理這種危機感的方式,是生活在一個愉悅的假象當中,假裝我們生活在一片充滿色彩和溫暖的無垠的土地上。
這一假象的最好幫手,莫過于清朗的藍天。藍天看上去就像是為人類用來裝作不存在宇宙而發明的,像一塊完美的幕布,將我們與現實隔離開來。但是當夜晚來臨時,宇宙就呈現在了我們面前。
哎呀,真是如此啊……
這種旋轉木馬式的心理沖擊,在大部分近代史中,就是我們與宇宙之間關系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