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鍇 劉興 范金怡 李嘯浪 王能強
【摘 要】編寫資料長編,是志書編纂中必須具備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成就一篇高質量志書的基礎和前提。本文對資料長編的重要性和編寫方法進行探討,指出第二輪《貴州省志·科學技術志》資料長編工作中存在問題,分析問題產生原因,并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科學技術志;資料長編;問題
科技志是地方志中的專業志,是按照志書體例記述一定歷史時期、一定行政區域內的科學技術事業發生、發展、變化以及全社會科學技術進步歷程的資料性著述,具有“資治、教化、存史”的功能。2012年,貴州省科技廳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主持第二輪《貴州省志》卷二十三《貴州省志·科學技術志》(以下簡稱《貴州省科技志》)編纂工作,貴州省科技情報研究所承擔具體續修工作,其時間斷限為1978年-2010年??萍贾纠m修工作自啟動至今已歷時四年,經過篇目設計、資料收集步驟,現在進入資料長編編寫階段。編寫資料長編,是志書編纂中的一個重要步驟,是將分散的資料變成志書初稿的過渡環節,一部好的資料長編是成就一部高質量志書的前提和基礎。認識資料長編對志書編纂的重要意義,研究資料長編編寫方法,分析當前資料長編工作中存在問題的產生原因,探討如何做好續志的資料長編工作,對完成《貴州省科技志》續修具有重要意義。
1 資料長編的作用和意義
志書的資料長編,是指按志書篇目的結構層次,將收集到的原始資料作整理、加工、歸類、鑒別、取舍、考證處理,以條目形式順時編排的一種資料匯集。輯編資料長編,是保證志書質量、加快成書進度的有效途徑。
1.1 有利于熟悉、檢驗資料
資料長編將所收集的原始資料進行分類、鑒別、消化,編纂人員在這個過程中逐步熟悉進而深刻了解、面全掌握資料,進一步理清所記事物的發展脈絡。對比志書篇目設置,將所有資料歸類,可以發現哪些資料還需搜集補充,進行查缺補漏。排比、印證資料時,容易發現問題,對存疑的資料進行考證、核實,以保證資料真實可靠。
1.2 有利于修訂篇目結構
通過對照,發現哪些資料不能歸類在已有的篇目中,是否需要增設篇目;哪些資料缺項或無法搜集,不能支撐相應的單元,是否需要刪減篇目。以此印證和修訂志書篇目,使其符合實際發展,更加合理。
1.3 有利于纂寫志稿
通過系統化整理,使零散的資料歸其位,成為編纂初稿的有用的資料。此外,此次科技志編撰時間較差長,修志人員流動變化大,編寫資料長編可避免人員變動時出現資料散失的被動局面,并能使新加入的人員迅速了解工作。
1.4 有利于審改志稿
資料長編既保留了原始資料的原貌,又注明了資料出處。審稿人員在審改過程中,常常需要查閱原始資料,查看志稿所載來依據是否真實可信,對史實的表述是否合適,對事物所作的歸納、概括、總結是否確切等等。資料長編可以讓審稿人員準確快捷的查看原始資料,省時省力。
1.5 有利于人才培養
這次科技志續修工作中的人員大部分都沒有志書編寫經驗,通過編寫資料長編,可以提高編纂水平,增強專業素養,是修志新兵鍛煉的好機會。
1.6 有利于史料留存
資料長編往往是志稿的5到10倍,比志稿內容更豐富詳盡。由于志稿篇目大綱志書字數有限制,不能把所有的資料錄入,而那些被割舍但又很有價值的資料,都可以在資料長編中體現,成為更全面的史料資源寶庫,有寶貴的開發利用價值。
2 資料長編編寫方法
2.1 確定提綱
資料長編的資料,是根據志書篇、章、節、目的順序,以目為單元進行整理的,篇目大綱是資料長編編寫的依據。有了一個科學合理的提綱,才能歸類資料,使資料層次分明,脈絡清晰。
2.2 梳理資料
在熟悉資料的基礎上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對資料進行整理、分類。將資料和篇目大綱相對應,進行分類,并按照篇、章、節、目的編號,標注上相應名稱。整理過程中,資料過長的,要按志書體例作出摘要;一條資料記敘多個問題的,要根據需要進行分離;多條資料講述一件事情的,需要要進行歸納綜合,相互印證。
2.3 選取資料
選取資料要按照真實確鑿,有證可考的原則,主要選取六個方面的資料。一是,能反映記述事物的發展軌跡、興衰起伏的全過程的資料;二是,能反映事物宏觀面貌以及內在聯系的綜合性資料;三是,能反映記述主體的時代特點、地方特色的資料;四是,能反映記述主體本質的典型資料、對比資料及相關的背景資料;五是,各類人物活動方面的資料:六是,有價值的數據圖表表資料。
2.4 編排資料
按照事物的內在聯系和篇目要求,分別將資料按時間順序逐條編排到相應的記述單元,加以聯系,匯聚成文。編寫過程中要注意所用資料要圍繞事物的發生、發展、興衰、起伏、現狀和體現其規律性等方面去選取,掌握“寧重勿漏”“寧失于繁,勿失于略”的原則,盡量不遺漏有用資料。
3 編寫《貴州省科技志》資料長編面臨的主要困難
3.1 篇目設計不夠完善
貴州省科學技術志編纂委員會參考了其他省市科技志和第一輪貴州省科技志篇目設置,擬出草稿,然后經過多次調研、組織專家討論、征求相關單位意見,設計了10篇38章142節的編纂大綱框架,并按此大綱開始后續的資料搜集和資料長編編寫工作。其篇目設置雖然經過多次修訂,但仍存在分類不科學、層次不分明、內容有缺項等問題。例如第三篇“自然科學基礎研究”,設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天文學、地學六章,在“物理”一章中設有一節“力學”,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科分類與代碼國家標準》(GB/T13745-2009)和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物理學和力學是兩門不同類別的學科,而不是從屬關系;第二篇“科技管理服務”第九章“科學技術普及”,目的是記述貴州省科技普及事業情況,下設的科技社團、學術活動、科普活動三節,但“科學技術普及”和“科技社團”之間不是統轄的關系,“學術活動”可作為科普活動的一種方式,和“科普活動”不是并列關系,犯了層次不分明的錯誤。
3.2 資料收集困難
資料長編與志稿的比例至少為5/1,《貴州省科技志》設計80—100萬字,至少需要資料500萬字,但是,目前只搜集到的資料遠遠不夠,其原因有四。
一是,時間斷限長?!顿F州省科技志》其上限時間為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起,下限記敘到2010年末,這32年中不少資料損毀或遺失,造成歷料空白。
二是,涉及單位多。科技志內容涉及經濟社會的各行業、領域、學科和專業,涵蓋范圍廣,綜合性強。此次續修工作涉及管理、基礎研究、工業、農業、社會發展等多個領域,有30余家單位參加編纂。由于主持單位和參編單位溝通協調不夠暢通、單位相關負責聯系人頻繁更換、單位領導不夠重視等問題,使得資料的收集難度加大。
三是,機構變遷大。改革開放以來,貴州省機構調整撤并,院所企業改制,許多檔案資料的保管和移交中,由于管理混亂,影蹤難尋。
四是,人員流動大。數十年里參編單位干部升遷、調進調出、退職退休等人事變動不計其數,掌握和熟悉全面情況的老同志越來越少,在職的多是年輕的新同志,對單位的科技發展歷史情況知之甚少。
3.3 資料匯總困難
一是,參編人員多。此次參加編纂科技志的人員眾多,又各有歸屬部門,其組織管理、指揮協調工作十分困難?!顿F州省科技志》編纂委員會根據篇目設置,按行業分類分解任務到相關參編單位,由各單位開展任務板塊的資料搜集和資料長編,再交由編纂委員會匯總編纂。編纂人員的寫作習慣、表述方式、文章風格各不相同,導致提供的資料五花八門,文風難以統一。
二是,缺乏專業人才。編纂人員大部分都是新兵外行,沒有接受過專業的修志編史訓練,將各行各業科技發展的歷史分門別類、全面系統、客觀真實、有條不紊地匯編在一起,對編纂人員來說是個巨大考驗。
3.4 資料質量欠佳
資料長編要求按照志書的凡例和行文規定進行纂輯,但是參編單位提供的部分資料不符合要求,存在要素不全、圖片不清晰、文字有謬誤等問題,匯編時還需要編纂人員再次查詢補全考證,十分耗費時間和精力。
4 編寫《貴州省科技志》資料長編的對策建議
4.1 完善篇目設置,保障后續工作順利開展
篇目設置是整個資料長編工作的基礎,如同繪就建筑藍圖,做得好則可按部就班,完成建筑,做不好輕則返工,重則前功盡棄,及時修訂完善篇目設置,是順利開展資料長編的迫切要求。修訂篇目設置,需要掌握以下幾個原則:一是,縱橫結合的原則,橫分門類,橫陳特點,以類為緯,事以類從,縱貫發展,以時為經,序以時從;二是,類為條目,橫不缺項,縱不斷限的原則,三是,為彰特點(重點)可子類“升格”,子隨母類相并列的原則;四是,堅持學科分類和產業分類相結合的原則。
4.2 拓寬資料搜集渠道,夯實資料基礎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只有積累充足的資料基礎,才能寫好資料長編。目前資料搜集渠道主要有三個:一是,參編單位提供;二是,圖書館、檔案館查詢;三是,走訪當事人、知情人。我們一方面要繼續依靠現有渠道繼續發掘,下力氣、下功夫積累搜集,一方面要尋找新的資料來源。我省第二輪其他部門志、行業志也已啟動,部分已經完成初稿,挖掘其科技發展相關內容,是個可靠便捷的方法。此外,要充分發揮大數據時代互聯網的作用,在網上查詢線索,發現方向,再搜集原始資料予以驗證。
4.3 加強參編單位協調,發揮編纂隊伍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我省經濟社會迅速發展,科技創新活動十分活躍,各行各業科技成果涌現,續修《科技志》不能只靠某個部門或某個單位的幾個人閉門造車?!顿F州省科技志》的編修,是由科技行政部門組織領導,依靠各行業、各領域的參編單位專業人員參與撰稿,形成“政府主持、眾手修志”的模式。修志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段時間內參編單位常常發生負責人更換、參與人員調動、修志熱情喪失等情況,所以編纂委員會只有保持與參編單位的深度聯系,加強協調,及時掌握工作進展,才能真正發揮編纂隊伍的作用。
4.4 提高編纂人員素質,保證資料長編質量
一是,加強參編人員培訓。系統性、持續性、專業性、針對性地開展資料搜集和資料長編編寫培訓,組織參編人員進行試寫,搭建交流平臺,讓編纂人員分享經驗,討論得失,互通有無,培養一批學習型、復合型的修志生力軍。二是,聘請經驗豐富、專業素養強的老專家,以老帶新,讓修志新手盡快進入角色,加速成長。
【參考文獻】
[1]詹躍華.談資料長編的編寫[J].新疆地方志,2013,01:35-37+42.
[2]陳云華.淺議志書資料長編[J].新疆地方志,2015,04:37-38.
[3]張瑞山.上??萍贾酒陆Y構的研究與思考[J].黑龍江史志,2014,02:14-18.
[4]詹紹維,黃曉丹,胥芝韻.《江西省科學技術志(1991-2010)》資料長編編寫方法研究[J].江西科學,2014,04:568-570.
[5]王冶.資料長編的涵義、作用與編寫[J].黑龍江史志,2004,01:23-24.
[6]丁國明.淺議續志資料長編編輯的幾個問題[J].江蘇地方志,2002,S1:104-105.
[7]李天程.夯實資料基礎提高長編質量[J].青年記者,2007,20:95-96.
[8]任永花.科技志篇目設置方法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09,02:266-267.
[9]鄭翔.關于科技志編纂十大問題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地方志,1995,03:60-68.
[責任編輯:朱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