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志紅
【摘 要】《變頻技術》是電氣自動化和機電一體化專業的核心課程,目前在該課程的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本文針對《變頻調速》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改革措施,供參考。
【關鍵詞】變頻技術;問題;措施
進入二十一世紀,由于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IGBT)、集成門極換流型晶閘管(IGCT)等新型電力電子元器件性能不斷提高及計算機技術的進步,極大地促進了變頻調速的發展,使變頻器在調速精度范圍、運行效率、驅動能力、功率因數、輸出郊能及使用便利性等方面均優于傳統常規交流調速方式,其部分性能指標甚至超過了直流變頻調速方式。目前交流變頻調速以其優異的性能廣泛應用于電力、軋鋼、化工、空調、交通、機床、工業自動控制等行業,為各行各業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為滿足市場需求,各高職院校相繼開設了《變頻調速技術》課程,由于該課程的理論性和實用性非常強,抽象枯燥,知識量大,難以理解,造成學生在學習該課程時很費力,教學目標難以實現。本人結合多年來從事《變頻技術》教學的實際經驗,分析研究了該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如何改革該課程的教學進行了探討。
1 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 師資狀況
《變頻技術》是電氣自動化、機電一體化專業的核心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結合較緊密的課程。本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了解變頻器的發展過程、發展方向、應用技術現狀;掌握變頻調速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設置典型變頻器系統參數的方法;掌握典型變頻器的安裝及調試方法;掌握排除典型變頻器系統故障的方法;掌握變頻器與pLC系統的調試方法。
近些年來,由于變頻技術的發展與社會需求的增加,很多高職院校均開設此課程以滿足市場的需要,但是由于師資力量問題,大多采用校內教師帶課或者在外面聘用教師。以校內為例,主要傾向集中于理論教學;以校外聘用教師來看,由于對于這門課程認識不足,往往聘用的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存在經驗不足,以工作為謀生之道,對于教學的效果并不關心。因而造成了在此課程的專業教學中出現了教條式的或者以書本為主的教學方式。不但給教學質量帶來了影響,同時也荒廢了學生。以此看來,一是由于教師對該課程在實際中的具體應用情況不熟悉,二是對此課程認識不夠,三是以理論為主,未能抓住本課程的綜合化要求,教學與實踐發生了脫離。
1.2 教學環境
由于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因而,對于教學環境要求很高。從當前狀況看,高職院校在教學方面的硬件資源配置有所欠缺,對該課程的認知與準備還不充分。一方面教學中沒有專用實驗室,另一方面實訓設備簡陋,只供學生看,動物機會少,并不能起到實訓課程的訓練作用。再者,這種教學設備的增設需要投注更多資金,在高職類院校中存在著資金供應困難。尤其是這門課程要求最后檢測,但目前來看,教學中產品元件缺乏,課程設計只能停留于理論,裝配實踐很難實現,所以最后鑒定環節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因此 應該充分認識到教學中的不足,以此為突破口,加強資源配置的建設。
2 改革措施
2.1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首先,應當轉變教學理念,認識到《變頻技術》課程在自動控制領域中的重要性,理解《變頻技術》課程是一門能夠體現出社會實用價值的專業課程。其次,應該認真做一些社會調查,搞清楚這門課程在社會中的發展情況以及應用前景,明確教學任務與教學目標。第三,在教師培養方面,不但應該注重從社會引入人才,更重要的是要把好引入關,對人才的教學能力,對這門課程的認知應該有一個清晰的認知、評估。第四,盡可能的設立培訓項目,定期不定期對教師加以培訓,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這也是根據這門課程的具體要求提出的,應該加以關注。第五,把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合理安排,保障課程的完整。這就要求加強硬件配套設施的建設。
2.2 建立實驗基地,加強校企業聯合
由于高職類院校在該方面資金較少,所以應該盡可能的去找一些相關企業,進行校企聯合,把社會資源或企業資源與學校資源加以合理應用,使各方都從中得到補充與實際利益。一方面,企業可以進行人才的專門化、對口化培養,減少了相關的人力資源支出,實現了定向培養的目的,將實習聯系到教學之中,節省了實習成本;另一方面,學校通過企業資助,可以將教學中的實訓課程具體化與直觀化,使學生能夠充分體驗到,所學課程在社會應用方面是什么樣子,同時也能夠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將其培育成社會所需求的人才,增加其就業率,也減輕了社會負擔。二者的聯合,不但有利于自身,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間接的體現了我國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價值觀。
2.3 探索基于世界大學城的《變頻技術》課程教學改革
2.3.1 利用“世界大學城”建立即學即用的信息化立體教學資源庫
“世界大學城”為每個教師提供的個人空間實質上是一個強大的、海量存儲空間,各種資源(文字、圖片、動畫、視頻等)都可以有條不紊地存儲在里面,磁盤空間歸個人所有;而整個世界大學城則是一個巨大的存儲空間,里面的資源可以高度共享。它突破了傳統紙質媒介乃至單個信息終端對信息儲備的有限性,為教師個人資源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現實性和便捷性。因此可以利用職教新干線數字平臺,為《變頻技術》課程改革,提供“按需而用 、即需即用、快速聚合”,創建靈活敏捷的立體教學資源庫。
2.3.2 創建“基于世界大學城”的《變頻技術》空間課程資源
本人以“解構工作 、重構學習”為原則,創建了《變頻技術》空間課程資源。建立了視頻庫、資源庫、概念庫、原理庫、方法庫、標準庫、動畫庫和案例庫等空間教學資源。利用表格教案組織教學,把教學者和學習者緊密地聯系起來,增加教與學的溝通。在空間教師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方式的研究;學習者可以利用這個平臺,針對自己的學習情況、學習進度;選擇性地學習,強化自己已經掌握的,補充自己的不足,是真正“自主性學習”、“主動性學習”。
2.3.3 利用“世界大學城”組織空間教學
教師首先在自己的空間 ,發表博客或帖子(布置任務) ;學生通過互聯網、書本或實踐操作等途徑找到答案后,發表評論或跟帖(完成任務) 。教師學生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在空間靈活機動地完成教學內容。實施空間教學,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改變,由知識擁有者轉變為空間資源建設者和過濾者;由知識的灌輸者轉變為教學設計者和組織者;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習的引導者和協作者。從而凸顯了“以學生為主體, 教師為主導”的新職教理念。
2.3.4 利用“世界大學城”布置和檢查空間作業
利用“世界大學城”平臺,教師在自己的空間布置和檢查作業,學生完成作業后發表到自己的空間,然后把空間作業地址鏈接到老師指定的地方,教師直接(鏈接)進入學生的空間檢查作業,再給出評語。通過這種方式老師可以適時掌握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并及時給予指導,從而在空間實現教師和學生的作業互動。
3 結束語
《變頻技術》作為電氣自動化、機電一體化專業的核心課程,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在教學中, 只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 將理論教學和實踐緊密結合, 不斷探索和改進教學方法, 不斷提高教師自身專業素質, 才能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國臣,吳占和,等.淺議提高高職院校《變頻技術》課程教學質量的途徑[J].科技信息,2008(09).
[2]錢金法.變頻技術教學改革實踐[J].機械職業教育,2000(02).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