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玉花
(北京外國語大學日本學研究中心,北京 100089)
?
【文史論苑】
黃遵憲與《日本國志》對近代中國知識分子借鑒日本文化的影響
仲玉花
(北京外國語大學日本學研究中心,北京 100089)
在政治和外交方面貢獻卓越的黃遵憲是中國近代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及詩人,其著作《日本國志》全面而系統地對日本,尤其是日本的明治維新,做了詳細介紹,黃遵憲主張清廷引入西法,尤其主張學習日本的明治維新而變革落后的社會法制。黃遵憲的思想及其巨著《日本國志》對近代中國知識分子在認識與借鑒日本文化方面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黃遵憲;《日本國志》;近代中國;日本文化
中日兩國早在兩千多年前就開始了文化、經濟等各個方面的交流。公元8世紀,日本大規模引入唐代的文學、法制等優秀文化,而到了19世紀下半期,清朝則在內憂外患的背景下開始引入日本的法律、科技等先進文明。就近代中國引入參考的日本法律文化而言,不得不提清朝首任駐日參贊黃遵憲與其嘔心瀝血耗時近十年編撰的《日本國志》。近代中國知識分子對鄰國日本文化的認識與借鑒,乃我國學術界一大研究課題,而關于黃遵憲與《日本國志》對我國近代知識分子產生的影響,則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一)《日本國志》問世的背景
19世紀初,當歐洲一部分國家完成資產階級工業革命時,中國尚處于落后的封建社會。1840年,震驚世界的鴉片戰爭爆發,腐敗的清政府戰敗并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中國從此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戰敗的清政府對外妥協的同時卻對內繼續殘酷統治,為反抗清政府的腐敗統治,19世紀40年代,發生了數次農民起義,而規模最大的太平天國起義沉重地打擊了腐敗的清政府,動搖了清政府的封建統治根基,并且也向廣大人民輸入了反帝反封建的意識,特別是統治階級內部的進步人士和一批有識之士逐漸開始“睜眼看世界”,認識到學習西方和改革的必要性。
林則徐和魏源編譯編輯的《四洲志》和《海國圖志》,為我國近代中外文化交流開啟了探索之旅。1877年11月,以何如璋為首的第一屆中國駐日使團從上海出發,黃遵憲作為第一任駐日參贊隨何如璋出使日本,駐日使團拉開了中日近代關系史上極為重要的文化交流活動的序幕。
(二)《日本國志》簡介
黃遵憲駐日期間,在了解和考察了日本明治維新前后的社會政治制度后,他深刻地認識到晚清的天朝上國已褪去了昔日的輝煌,到了應睜眼看世界的時候,他尤其關注和考察日本明治維新改革的過程,認為清廷應借鑒日本明治維新進行變革。于是,黃遵憲廣泛搜集各種相關史料和文獻,并開始做編撰《日本國志》的準備工作,希望該書能讓國人了解明治維新的作用,進而能給予國人參考。《日本國志》從國統、鄰交、天文、地理、官職、食貨、兵制和刑法等方面系統而全面地介紹了日本,全書50萬言,分為40卷,可謂是一部系統研究日本的百科全書。
黃遵憲駐日期間,深感明治維新對日本社會等方面產生的影響與變革,且在此期間,黃遵憲也接觸到了從西方傳入的資產階級民主自由學說,其思想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轉變。因此,黃遵憲極力主張清朝學習西法,深入考察日本的社會制度、政治外交等方面,尤其主張借鑒日本通過明治維新積極引入西法而變革落后的社會法制?!度毡緡尽贩怖姓f:“日本自維新以來,舉凡政令之沿革,制度之損益,朝令夕改,月異而歲不同”。[1]黃遵憲的思想及其從多方面介紹日本的著作《日本國志》對近代中國知識分子在認識與借鑒日本文化方面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對此,筆者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簡單論述。
(一)對晚清維新派效仿明治維新產生影響
黃遵憲曾在《日本國志序》中指出:“咸豐、同治以來,日本迫于外患,廊然更張,廢群侯,尊一主,斥霸府,聯邦交,百務并修,氣象一新,慕效西法,罔遺余力。……當有可與西國爭衡之勢?!保?]黃遵憲在肯定日本明治維新取得成果的同時,也用世界的和客觀的眼光審視著中國的情況:“中國士夫好談古義,足己自封,于外事不屑措意,無論泰西,即日本與我僅隔一衣帶水,擊柝相聞,朝發可以夕至,亦視之若海外三神山,可望而不可即。若鄒衍之談九州,一似六合之外,荒誕不足論議也者,可不謂狹隘歟!”[3]黃遵憲認為,清朝士大夫對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維新變革非但不敬慕,認識模糊,甚至更以中國為世界的文明中心而自居自封。黃遵憲不但客觀地認識和了解了日本明治維新后日本社會制度、政治外交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而且清醒地意識到甲午中日戰爭之后天朝上國正處于生死攸關的關鍵時期,更加認識到中國要想如鄰國一樣“與西國爭衡”,就必須效仿日本進行維新改革。
康有為在《日本雜事詩序》中寫到:“而公度天授英多之才,少而不羈,然好學若性,不假師友,自能博群書,工詩文,善著述……及參日使何公子峨幕,讀日本維新掌故書,考于中外之政變學藝,乃著《日本國志》,所得于政治尤深浩。及久游英、美,以其自有中國之學,采歐美人之長,薈萃熔鑄而自得之,尤倜儻自負,橫覽舉國,自以無比?!保?]由此可以看出,康有為不僅認為《日本國志》“考于中外之政變學藝”,“采歐美人之長”,且贊賞黃遵憲“博群書,工詩文”以及“橫覽舉國,自以無比”的學識文采和思想見解。由于康有為對黃遵憲極其欣賞,二人“自是朝夕過從,無所不語”。從康有為為黃遵憲所作的《日本雜事詩序》看,康有為極其贊賞黃遵憲的文采,也肯定黃遵憲的維新思想。
據《劍橋中國晚清史》記載,“黃遵憲在長期的海外經歷中,他形成了強烈要求變法維新的傾向……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他的《日本國志》和關于日本的歷史詩篇是中國文人了解明治維新情況的一個重要來源,從1895年起,他積極從事政治改革的活動。他是康有為的強學會上海分會的會員。在上海分會被解散之后,他是贊助創辦《時務報》的少數人之一,梁啟超是該報主筆?!保?]
從以上史料可以看出,康有為贊賞黃遵憲出色的文采的同時,也極其肯定黃遵憲主張效仿日本進行維新變革的政治思想??梢哉f,康有為的維新思想來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黃遵憲的政治變革與維新思想的影響。
(二)對晚清司法改革效仿日本產生影響
戊戌變法期間,康有為向光緒進呈《日本變政考》,且積極主張變法,設立法律局,以引進日本法律。①據劉俊文、池田溫《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法制卷稱,當時康有為《日本變政考》實際上受到了黃遵憲《日本國志》的影響。[6]維新期間,維新派所推出的各種維新舉措無不受到明治維新的影響,甚至有記載稱光緒帝曾命令大臣從黃遵憲處索取了三本《日本國志》。
1901年,光緒皇帝發布上諭,聲稱三綱五常雖為萬世不易之理,但政府的統治方法應順應時勢加以改革。[7]在光緒皇帝所主持的改革中,清政府曾發布了“憲法大綱”,大綱以日本明治時期頒布的憲法為范本。它開宗明義寫道:
(1)大清皇帝統治大清帝國,萬世一系,永永尊戴。(2)君上神圣尊嚴不可侵犯。[8]
百日維新雖然受到守舊派的反對而失敗了,但清廷依然采取了一些變革措施,修訂大清法律的趨勢不可逆轉。據清史稿記載:“自各國互市以來,內地許傳教,而中外用律輕重懸殊,民、教日齟齬。官畏事則務抑民,民不能堪,則激而一逞,往往焚戮成巨禍。家本以謂治今日之民,當令官吏普通法律。然中律不變而欲收回領事審判權,終不可得。會變法議起,袁世凱奏設修訂法律館,命家本偕伍廷芳總其事;別設法律學堂,畢業者近千人,一時稱盛。補大理寺卿,旋改法部侍郎,充修訂法律大臣。”[9]20世紀初,清廷設立修訂法律館,并任命沈家本為修訂法律大臣。從此,大清走上了法律改革的道路。
沈家本主持修訂法律之初,就曾指出要了解各國法律,就不得不翻譯各國法律,而對于同洲同文的日本,則最有必要了解和取法。在面臨取法歐美和取法日本的抉擇面前,20世紀初的日本留學熱潮以及黃遵憲等人對日本明治維新的推崇,也使沈家本的大清法律修訂工作具備了更為有利的條件。
在沈家本主持下的大清法律修訂過程中,從翻譯各國法律的情況看,僅據光緒十三年(1887年)的統計,《現行刑法》《改正刑法》《陸軍刑法》《海軍刑法》《刑事訴訟法》和《監獄法》等譯自日本的法律就占了所譯外國法律的一半以上。
相對于清朝法律的“重道德”,黃遵憲推崇西方法律中的“權限”與“民主”,更積極肯定并介紹明治維新后日本的法律:“獨有所謂《治罪法》一書,自犯人之告發、罪案之搜查……務使上下彼此權衡悉平,毫無畸輕畸重之弊”[10]黃遵憲的這種反觀大清法律弊端而積極認識西方法律的思想,以及《日本國志》中對日本法律的譯介,對大清法律的修訂及晚清引入日本法律帶來了一定程度的積極影響。
黃遵憲及其著作《日本國志》在我國外交史和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也成為我國對日研究中不可超越的一座高峰。雖然黃遵憲沒有直接參與百日維新,但黃遵憲“橫覽舉國”的眼光,以及他“薈萃熔鑄”和“考于中外”思想,《日本國志》中對西方法律的認識與肯定,以及對日本明治維新的研究和推崇,都對康有為等維新人士和近代中國的司法改革產生了積極影響。也正是因為黃遵憲撰寫的《日本國志》一書,并翻譯引入《日本刑法》和《治罪法》,才真正開了中國引入外國法律的先河,也對晚清的法律修訂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1][2][3][10]黃遵憲.日本國志[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1.653.654.643.
[4]陳錚.黃遵憲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370.
[5][7][8][美]費正清,劉廣京.劍橋中國晚清史(下卷)[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 353.436.458.
[6]劉俊文,池田溫.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2·法制卷[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194,196.
[9]趙爾巽.清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77.12448.
【責任編輯:周 丹】

漢 當王
K256
A
1673-7725(2016)08-0230-04
2016-05-05
仲玉花(1977-),女,甘肅酒泉人,博士,主要從事日本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