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佩
摘 要: 合作學習是新課標指導下的重要創新學習策略之一,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被廣泛應用于現代初中英語課堂中。作者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結合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實踐,探究適合中學生有效學習英語的課堂合作的學習策略,關注其必要性,分析其實施要點,闡述其重要意義,更好地發揮其在英語課堂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激發中學生英語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強中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促進中學生的全面發展的作用。
關鍵詞: 初中英語 課堂教學 合作學習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文化軟實力逐步提高,同時我們與世界各國的交往聯系日益緊密。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已經成為國與國、人與人之間彼此聯系生存發展的重要品質。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教育事業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初中英語教育在義務教育階段的舉足輕重作用,決定了研究初中英語課堂學習策略的必要性。
合作學習是我國新課程改革提倡的一種重要的教學策略,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明確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因此,初中英語課堂策略中的合作學習策略正是為適應時代發展和新課程改革要求而產生的一種新的學習方法。
一、合作學習策略在初中英語課堂運用的必要性
合作學習是20世紀70年代興起于美國的一種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它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指導;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本組織形式;以教學中的人際合作和互動為基本特征;學生為了共同的學習目標,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在小組或團隊中進行明確的責任分工、團結合作、互幫互助、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一種教學策略。
它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填鴨式教學的固定方法,打破了傳統課堂中教師占主導地位的課堂模式,沖擊了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定式思維。它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順應了新課程標準的需要,同時結合時代發展達到了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和創新思維的要求。
二、合作學習策略在初中英語課堂運用中需注意的要點
1.成員合理搭配,確保參與均衡。
由于學生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及家庭對學生學習關注程度的差異,造成學生本身學習能力的不同。在初中英語課堂中實施的合作學習,必須確保合作成員的合理分配,避免出現因合作自由化造成的成員分配不恰當的現象。合作小組要具有一定的異質互補性,通常小組由4人組成,其中1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1名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2名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明確各自職責,強弱互助,優勢互補,實現機會平等、人人參與、共同進步。
2.優化教學過程,科學選擇內容。
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要合理配置預習、講新知、討論、練習、溫故知等教學環節,精心設置預習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做好充分的課前預習。在宣講新知時進行合理的知識建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討論是合作學習中最關鍵的一步,可針對難度稍大、較有價值的問題進行討論。在練習的環節適時地給予學生時間進行口語練習,知識討論,同學合作,完成知識鞏固。在合作學習中進行知識間的聯系比較,及時復習舊知,從而實現學習效果最優化的目標。
3.明確合作主體,建立合理評價機制。
任何學習活動,都必須明確學習主體。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老師僅僅是課堂的引導者。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課堂的應用中轉變了傳統教師為主導、學生只是參與者的舊觀念,實現以學生為主導的新的課堂模式,達到師生互動、生生交流的效果。與此同時,應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它是學習策略得以有效實施的有力保證。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組內異質為合作互助奠定基礎,而組間同質又為各組間公平競爭創造條件。評價機制的建立依靠組間公平的競爭,師生結合合作的目標、過程、結果在評價機制中共同參與分析和評估,充分體現合作學習的評價觀,使學生樹立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的學習觀。
三、合作學習策略在初中英語課堂運用的意義
1.促進教師更新知識結構,優化課堂教學模式。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學生可以原諒老師的嚴厲刻板,甚至是吹毛求疵,但絕不能原諒他不學無術。”新課標主張任務型教學,要求教師在有效的課堂時間內高效地采用更適合學生語言能力發展的教學方法以實現教學目標,推進課程改革。合作學習策略是新型的模式,強調語言的交際功能,在初中英語課堂中很好地發揮其獨特作用。它不僅能夠促進教師順應時代發展變化擴大知識儲備、更新知識結構,而且能夠改變了傳統壓抑的教學氛圍,有力地推動現代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化。
2.增強學生自信心,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
在合作學習中,有五個基本要素:積極的相互依賴;小組及每個小組成員的責任感;面對面的建設性的相互交流;小組合作技能;小組的自我評估。這些要素雖沒有物質的存在形式,卻在合作學習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他們知道他們不僅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而且要為他們所在小組其他同學的學習負責,小組的成績取決于小組總任務的完成情況,而小組成績將影響個人的成績記錄。在合作學習中,各成員進行有效的溝通,彼此信任,互幫互助,增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新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3.挖掘學生的潛能,促進知識創新。
傳統教學追求教學的速度和訓練的頻率,課堂活動設計單一,教學模式固化,造成學生狀態松懈、思維封閉。合作學習策略的應用活躍了課堂氛圍,創新了教學模式,調動全體學生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它要求學生不僅自身對學習內容充分理解、培養了其發散性思維,而且進行生生交流,及時發現思考并解決合作中存在的問題。這一過程無疑深挖了學生潛能、培養其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促進了學生對知識活學活用、舉一反三、實現知識的創新。
4.培養學生合作競爭意識,提高合作能力。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指出:一個缺乏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的人,其職業生涯、人際關系及愛情婚姻都會出現嚴重問題和遭到失敗。當今的時代是競爭的時代,只有選擇合作,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才能成為最具競爭力的一族。我們作為時代中人,必定要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培養合作意識,提高合作能力。不會合作的人是舉步維艱的,善于合作的人是所向披靡的。初中英語課堂合作學習策略的運用,使學生形成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新格局,培養學生合作競爭意識,提高合作能力,促進學生彼此之間合作交流和共同發展。
5.形成和諧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英語課堂不僅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場所,而且為英語學習者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可供交流的社會環境。任何語言的學習都需要大量的語言語用輸入,方能達到學習者歷時輸出的要求。課堂中合作學習策略的應用,給予英語學習者一個良好的媒介。師生互助、生生交流促進了英語口語的練習,在合作交流中學生學會采用合適的語言清楚表達自己的思想,提高語言交際能力。
四、結語
實踐證明,合作學習策略是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效學習策略,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新型教學理念。它具有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參與意識、培養學生團結協作能力、實現英語課堂教學交際化的優勢。所以,結合教學實踐,創新教學理念,分析教學現狀,轉變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課堂實施高效的合作學習策略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不言而喻。
參考文獻:
[1]陳琳,王薔,程曉堂.英語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師大出版社,2002.
[2]何安平.新課程理念與初中英語課程改革[M].東北師大出版社,2002.
[3]曾琦.合作學習的基本要素[J].學科教育,2000,(6):7.
[4]熊煒.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有效實施[J].觀點,2014,(8).
[5]湯華.初中生英語合作學習之我見[J].試題與研究.
基金項目:該論文是河南省南陽師范學院2016年大學生教學實踐創新項目(SPCP):淺談初中英語課堂中的合作學習策略、2016-394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6-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