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繼華 詹銀楚 姜仁鴉 姚宏宇 汪正飛 方 劍 陳康杰
1.浙江省衢州市人民醫院肝膽外科,浙江衢州324000;2.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肝膽胰外科,浙江杭州310003
ICG測定評估肝癌切除手術安全性的研究
姜繼華1詹銀楚1姜仁鴉1姚宏宇1汪正飛1方劍1陳康杰2
1.浙江省衢州市人民醫院肝膽外科,浙江衢州324000;2.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肝膽胰外科,浙江杭州310003
目的探討結合吲哚菁綠(indocyanine green,ICG)清除實驗決策樹在評估肝癌切除手術安全性中的實際價值。方法選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共收治肝癌患者40例,其中肝臟外科手術切除的肝癌患者28例,評估以吲哚氰綠15 min儲留率(ICGR-15)為主的決策樹評估肝部分切除術的安全性。結果本次臨床實驗嚴格遵守日本東京大學肝膽胰外科臨床治療研究所提出的吲哚氰綠清除實驗決策樹原理,本組病例通過術后病理證實為肝癌共28例患者,28名肝癌患者所測ICGR-15等級呈遞增趨勢,其中Child-Pugh A級測量值為(6.5±1.8)%、B級測量值為(14.8±3.2)%、C級測量值為(23.1±4.1)%,3級測量值相比有明顯差異(P<0.05)。且合并肝硬化患者的ICGR-15測量值明顯高于無肝硬化患者。此外,患者術后并無重大并發癥與二次手術,患者手術后未出現肝功能衰竭致死現象,均安全出院。結論以吲哚氰綠為基礎所建立的肝膽癌患者清除決策樹,在患者臨床手術后,能輔助臨床醫生準確評估肝臟部分切除患者的肝功能現狀,有效降低肝癌患者的并發癥發病率,有效避免患者出現肝功衰竭,值得推廣使用。
肝細胞肝癌;肝切除;吲哚氰綠清除試驗;肝功能衰竭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decision-making tree with indocyanine green(ICG)cleaning experiment in safety evaluation of liver cancer resection.Methods 40 patients with liver cancer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of which 28 patients were given surgical resection.The safety of liver cancer resection determined by decision-making tree with 15 min retention rate of ICG(ICGR-15)was evaluated. Results This clinical trial strictly observed the principle of decision-making tree with ICG cleaning experiment raised by Clinical Treatment Institute of Hepatopancreatobiliary Surgery,University of Tokyo,Japan.Among the patients in this study,28 were confirmed with liver cancer by postoperative pathology.The grades of ICGR-15 of the 28 patients showed an increasing tendency,with the measurement values of Child-Pugh grade A as(6.5±1.8)%,grade B as(14.8± 3.2)%,and grade C as(23.1±4.1)%.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easurement values of the three grades(P<0.05).The values of ICGR-15 in patients combined with liver cirrhosi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patients without liver cirrhosis.In addition,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mplication or second operation after surgery.No patient experienced hepatic failure causing death.All patients were safely discharged.Conclusion Decision-making tree based on indocyanine green cleaning experiment for liver cancer patients can assist surgeons to accurately evaluate the liver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partial liver resection,an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prevent patients from hepatic failure,thus is worthy to be promoted.
[Key words]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epatectomy;Indocyanine green cleaning experiment;Hepatic failure
如今,人們的生活質量逐漸提升,但受工作、環境等客觀因素影響,我國癌癥患者人數逐年攀升,原發性肝癌作為我國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嚴重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據相關資料顯示,原發性肝癌現已成為腫瘤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1]。目前,對于腫瘤患者的臨床治療手段主要以手術為主,當前我國醫學界公認與首選的該病治療方式為外科手術切除[2]。眾所周知,手術治療方式雖然治本,但其風險與術后并發癥的預防措施對患者能否康復有著決定性影響,然而術前評估作為降低手術風險的主要途徑,準確的肝儲備評估,在患者身體機能承受范圍之內的預設切除體積,竭盡全力避免患者出現肝功能衰竭,是各大醫院以及相關主治醫生的責任與使命[3]。近年來,我國醫患糾紛時常發生,尤其是在手術治療的相關疾病當中,迫于社會輿論與各界媒體所施加的壓力,如何靈活運用科學性較強的肝儲備評分方法判斷患者的安全切除體積,成為我國臨床醫生所面臨的共同難題[4]。
吲哚氰綠(indocyaniane green,ICG)是一種水溶性合成染料,該物質是由三羰花氰系紅外感光組成,當吲哚氰綠進入人體后,僅在人體的血管內運動,并能迅速被肝細胞吸收,主要以原始形態排出,不會參與到患者的腸肝循環當中,患者體內ICG的排泄速度與其體內的正常干細胞有著密切聯系,因此臨床醫生可測定患者排放的ICGR15作為評估患者肝細胞功能定量指標,客觀反映出臨床手術前后患者的肝細胞代謝功能現狀[5,6]。但ICGR15也容易受到肝血流量、膽紅素水平等的影響,故高杰等[6]建議ICG與Child-Pugh分級結合應用。基于ICG R15及Child-Pugh分級,文獻報道[7,8]均提出了其肝膽中心的肝切除術肝功能儲備評價標準。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主要以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肝臟外科臨床醫生借鑒日本東京大學肝膽胰外科手術原理,結合吲哚氰綠清除實驗量制定的決策樹評估,并選擇手術治療方式醫治的肝癌患者,主要目的在于探討決策樹在手術治療的肝癌患者的肝臟儲備功能評估中的臨床價值。
1.1研究對象
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共接收肝癌患者40例,其中接受手術切除癌變肝細胞治療的患者28例,將28例患者作為本次臨床調查實驗對象,術前臨床醫生運用組織病理原理對患者進行確診,入選患者均為原發性肝癌患者,年齡33~77歲,平均(51±2)歲。
1.2方法
1.2.1術前檢查手術前期臨床醫生對本次臨床實驗治療所選的28名原發性肝癌患者進行常規肝功能檢查,并利用Child-Pugh評分體系對患者檢查結果進行了分級處理,該項工作均由我院檢驗科負責,檢查內容主要包括谷草轉氨酶、凝血酶原時間、血清總膽紅素、血清白蛋白、國際標準化比值等。
1.2.2術前評估主要按照日本東京大學肝膽胰外科以1個基本點3個變量為基礎建立的部分肝切除手術安全評估決策樹為原理,對患者手術前的ICGR-15(圖1)、腹水、血清總膽紅素水平等進行檢測,肝功能衰竭的評判標準為“50-50標準”,若患者在術后的第5天血清總膽紅素>50 μmol/L與凝血酶原指數<50%(即INR>1.7)則判定患者出現肝功能衰竭現象[9,10]。
1.2.3術前ICG排泄實驗在手術開始前的1~3 d時間內,臨床醫生會對患者的身高、體重以及體內血紅蛋白含量進行測量,所有患者術前6 h內禁食,并對其進行常規碘試,若出現碘劑過敏,當患者安靜下來后對患者進行測試,之后向患者注射吲哚氰綠(25 mg/支),本次臨床檢測所使用的吲哚氰綠均由遼寧丹東醫創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首先利用蒸餾水將其稀釋為5 mg/dL,根據患者體重決定注射含量,按照1千克體重0.5 mg計算,注射位置在患者上臂靜脈血管當中,隨后采用鼻黏膜探頭檢測患者血液中的ICG濃度,最后在注射6 min以后利用自動計算系統對患者身體各項檢測指標進行計算。

圖1 東京大學肝膽胰外科制定的結合吲哚氰綠清除試驗決策樹
1.2.4手術方法所有患者采取仰臥位,手術在全麻狀態下進行,在臍周作1 cm小切口,置入1個5 mm trocar,置入腹腔鏡并建立氣腹,壓力設定于13 mmHg,并于上腹部置入4個5 mm trocar,作為操作孔。首先觀察患者的肝臟腫瘤位置、數量及其與周圍血管的關系,充分顯露第1肝門后使用超聲刀離斷肝周韌帶,仔細分離病灶周圍血管,于距離腫瘤1.5 cm處,使用超聲刀切斷肝段、肝葉及病灶周圍部分正常肝臟組織,取出標本,使用蒸餾水沖洗手術創面,充分止血,吸盡沖洗液,保證無明顯出血及膽漏后,安置引流管并關閉腹腔。
1.2.5術后肝功能評測在手術完成之后的1周時間內,臨床醫生會對患者進行檢測,其中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內容:首先是常規凝血功能與肝功能檢測,檢測內容與手術之前檢測內容一致;其次對患者肝功能恢復情況進行測評,若患者手術過后無腹水、無肝性腦病、總膽紅素≤34.2 mmol/L,則肝功能代償良好,若總膽紅素>34.2并≤68.4 mmol/L、出現輕度腹水、移動性濁音陽性則肝功能輕度代償不全,若總膽紅素>68.4mmol/L或出現肝性腦病,并且以上癥狀半個月以后并未消除則視為嚴重肝功能代償不全;最壞情況則是患者由于肝功能衰竭致死。
1.3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正態分布計量資料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本次臨床研究當中,28例肝癌患者所測ICGR-15等級呈遞增趨勢,其中Child-Pugh A級18例測量值為(6.5±1.8)%、B級7例測量值為(14.8± 3.2)%、C級3例測量值為(23.1±4.1)%,3級測量值比較有明顯差異(F=15.78,P<0.05)。術后病理顯示28例患者中25例患者為合并結節性肝硬化,占總人數的89.3%,其ICGR-15平均值為(16.9±2.6)%;無肝硬化患者的測量值為(5.9±0.8)%,合并肝硬化患者測量值明顯高于無肝硬化患者(t=6.42,P<0.05);除此之外,在本次臨床手術治療當中,9例接受局部性切除手術肝癌患者的總膽紅素值17.5~25.2 mmol/L、4例接受行腫瘤剜除術治療患者的總膽紅素值27.4~31.5 mmol/L,余15例患者總膽紅素正常,其ICGR-15平均值為(18.7± 3.5)%,此15例患者中1例患者的ICGR-15值≥40%,該患者行肝癌剜除術治療;1例患者的ICGR-15值為34.9%,該例患者主要接受行肝局部切除術;4例患者的ICGR-15的平均測量值為(14.9±4.7)%,患者主要接受Ⅵ、Ⅶ段切除術或行Ⅴ、Ⅷ段切除手術治療;6例患者的ICGR-15的平均值為(5.8±1.7)%,患者主要接受擴大右半肝切除術或行(左)右半肝切除術。
術后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規護肝、抗生素、白蛋白、輸注新鮮冰凍血漿以及靜脈營養等治療,患者手術之后的并發癥情況較少,并無重大并發癥發生,沒有患者因肝功能衰竭致死,其中5例患者出現可控制的腹水、12例患者出現少量胸水、3例患者的切口愈合出現問題、1例患者出現膽漏,通過科學有效的臨床治療,患者并發癥均得到控制,均安全出院。
肝切除手術治療是肝臟外科疾病臨床治療當中常用的治療方式,對肝功能疾病治療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但多數與肝臟有關的外科疾病患者的肝臟均有實質性的損害,尤其是在肝癌患者當中,手術治療雖能有效拔除病根,但其風險也相對較高,因此在肝臟外科疾病患者手術前期利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對患者肝臟儲備功能進行精準評估,為主治醫生治療方式的選擇提供依據,能有效提升患者手術質量,降低手術并發癥的發病幾率。臨床醫學表明,患者肝臟的儲備功能是患者能否承受手術的重要依據,因此在肝臟外科疾病的臨床手術治療前期,精準評估患者的肝臟儲備功能,通過評估數據全面分析患者對不同范圍內以及不同切除手術的承受能力,在此基礎上為患者選擇與其身體狀況相符的手術方式,能有效避免患者術后出現肝功能衰竭。相關研究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80%以上肝癌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癥狀,并且患者的肝儲備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壞,這類患者在臨床麻醉或切除手術進行中容易出現大出血,并且在手術過后容易患多種并發癥,甚至會由于肝功能衰竭致死。當前世界各國對于該類疾病的診斷與治療還未形成一個較為完善的系統,各國對肝功能衰竭的定義也存在一定差異,在本次研究中筆者主要采用Balzan等相關研究人員所制定“50-50標準”作為肝功能衰竭的診斷依據,當患者接受手術后,若在手術后5 d血清膽紅素>50 μmol/L,與此同時患者的血酶原指數<50%(即INR>1.7)時,患者出現肝功能衰竭幾率高達98%以上,患者死亡率在50%以上[11-18]。
在肝膽外科手術治療當中,廣為人知肝功能儲備評估方法為Child-Pugh分級評估法,但該種評估方式不夠全面,有敏感性差、主觀性強等特點,會對患者治療產生一定干擾,因此在現階段臨床治療當中該種評估方式主要用于患者的初級評估當中,難以滿足患者臨床手術的實際需求。近年來,ICG測定方法的出現深受世界各大肝膽外科治療中心的青睞,我國知名度較高的肝膽外科手術中心現已引進該種評測方法,并將其成功運用到肝膽外科臨床手術治療的前期評測當中,如今ICGR-15被世界公認為精準度較高的肝儲備功能現狀檢測方式,是用于該類疾病患者臨床手術之前最為理想的評測方式,日本肝膽胰島外科研究學者認為肝膽外科疾病臨床手術治療的ICGR-15上限為40%,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術前評估體系,以血清總膽紅素水平、腹水、ICGR-15值三個變量基礎制定的決策樹評估成為肝部分切除手術安全性測評的重要依據,當患者的總膽紅素值在18.8~25.6 mmol/L時,可對患者進行局部切除;當總膽紅素<17.1 mmol/L時,臨床醫生可根據患者測評的ICGR-15預估切除范圍,在這一情況下,若患者的ICGR-15在10%~19%之間時可對患者進行1/3的切除如右半肝切除,若<10%,則對患者進行右三葉切除及擴大左半肝切除,對于測量數值超過30%的患者只能對其進行剜除手術或局部切除,若在20%~29%之間,可對患者進行1/6切除術,在決策樹范圍之類,日本東京大學肝膽外科在107例患者的治療當中均未出現患者死亡[19-25]。在本次臨床實驗當中,我院嚴格遵守日本東京大學結合吲哚氰綠制定的決策樹評估標準,通過臨床治療所得結果與日本東京大學肝膽外科報道結果相似,足以證明吲哚氰綠清除實驗的科學性與有效性,值得我國各大肝膽外科疾病診治中心推廣使用。
[1]向倫建.腹腔鏡與開腹肝切除術治療大肝癌的前瞻性隊列研究[D].第三軍醫大學,2015.
[2]李崗.光學分子影像技術在肝癌動物模型構建及診療中的應用研究[D].南方醫科大學,2015.
[3]葛忠.肝大部切除術最小殘肝體積的相關實驗研究[D].山東大學,2014.
[4]Zhou XD,Yu YQ,Tang ZY,et al.Results of liver resection for primary liver cancer[J].Journal of Hepato-Biliary-Pancreatic Surgery,1994,1(2):118-122.
[5]Zhou XD,Tang ZY,Yu YQ,et al.Treatment of unresectable primary liver cancer:With reference to cytoreduction and sequential resection[J].World Journal of Surgery,1994,19(1):47-52.
[6]高杰,栗光明,王福順,等.單中心125例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術前肝臟儲備功能評估的臨床價值[J].肝膽外科雜志,2011,19(1):65-69.
[7]Zhou XD,Tang ZY,Yu YQ,et al.Multimodality treatment in advanced primary liver cancer[J].Gan to Kagaku Ryoho Cancer&Chemotherapy,1995,22(Suppl 3):286-289.
[8]Nagasue N,Galizia G,Yukaya H,et al.Better survival in woman than in men after radical resec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Hepato Gastroenterology,1989,36(5):379-383.
[9]Hsu HC,Wu TT,Wu MZ,et al.Tumor invasiveness and prognosis in resec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Clinical and pathogenetic implicationsr[J].Cancer,1988,61(10):2095-2099.
[10]Kenmochi K,Sugihara S,Koziro M.Relationship of histologic grad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to tumor size,and demonstration of tumor cells of multiple differ ent grades in single small HCC[J].Liver,1987,7(7):18-26.
[11]Zhou XD,Tang ZY,Yu YQ,et al.Recurrence after nesection of alpha fetoprotein-positiv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and Clinical Oncology,1994,120(6):369-373.
[12]Cox DR.Regression models and life tables[J].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2010,34(2):527-541.
[13]李芳飄.原發性肝癌手術治療效果分析[J].實用癌癥雜志,2015,30(1):72-75.
[14]藍雨雁.血液稀釋在肝癌手術病人中的應用[J].廣西醫學,2000,22(3):566-568.
[15]李旋,陳亮紅.超1千克重巨大肝癌手術治療[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1998,22(1):56-59.
[16]黃珍.標準殘肝體積聯合肝纖維化測定在原發性肝癌切除術的安全性評估[D].廣西醫科大學,2014.
[17]崔書中.腹腔熱灌注化療治療胃癌惡性腹水的臨床與基礎研究[D].南方醫科大學,2012.
[18]李東宇.氫生理鹽水對豬擴大肝切除術后肝功能的保護作用及機制研究[D].第二軍醫大學,2013.
[19]石玉柱.手術切除/PMCT治療原發性肝癌(≤5 cm)患者的生命質量對比研究[D].第二軍醫大學,2013.
[20]楊波.MELD、CLD和Child-Pugh肝功能分級在肝細胞癌術前風險評估中的對比分析[D].桂林醫學院,2012.
[21]吳曉峰,李相成,張峰,等.結合吲哚氰綠清除試驗的決策樹評估肝癌切除術患者肝儲備功能臨床應用[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12(16):1784-1787.
[22]楊潔.肝臟儲備功能評估的臨床研究[D].安徽醫科大學,2009.
[23]董一女.肝臟新型顯像劑~(99m)Tc-GSA的制備及臨床前研究[D].中國協和醫科大學,2008.
[24]李恒力,邢宏立,王艷靜,等.大肝癌肝切除可行性評估及合理手術模式的安全性[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4,4(11):1866-1867.
[25]張亞奇,勞向明,郭榮平,等.肝癌術前ICG_(R15)測定的意義[A].中國抗癌協會肝癌專業委員會、中山醫科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第八屆全國肝癌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中國抗癌協會肝癌專業委員會、中山醫科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2001.
ICG measurement in safety evaluation of liver cancer resection
JIANG Jihua1ZHAN Yinchu1JIANG Renya1YAO Hongyu1WANG Zhengfei1FANG Jian1CHEN Kangjie2
1.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Quzhou People’s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Quzhou324000,China;2.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and Pancreatic Surgery,Zhejiang Universit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Hangzhou310003,China
R735.7
B
1673-9701(2016)21-0042-04
2016-05-04)
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LQ13H160001);浙江省衢州市科技計劃項目(2012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