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環 宋佳麗
余村村:走發展綠色經濟致富路
黃玉環 宋佳麗

走進浙江省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村,三面青山環繞,小溪繞村而過,漫山翠竹綠葉,入眼皆是美景。讓人想不到的是,十多年前,這里曾是一副空中飛沙走石,河里泥漿遍布的“窮山惡水”景象。2005年8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來到余村進行調研,給當地指出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十多年來,余村切實轉變發展觀念,變靠山吃山為養山富山,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雙贏。
余村村域面積4.86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積6000余畝(1 畝=667平方米,下同)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上世紀90年代,山里優質的石灰巖資源,讓這里成為安吉縣規模最大的石灰石開采區。當年開采石礦,村里每年有200多萬元的純收入,是安吉名符其實的首富村。然而,采礦要用炸藥,村里經常是驚天動地的爆炸聲,整個村子都是“灰頭土臉”。是關閉石礦保護生態,還是硬著頭皮繼續開礦?假如關閉石礦,拿什么發展經濟?
2005年8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來到了處于轉型發展迷茫期的余村進行調研,當聽到村里下決心關掉石礦,停掉水泥廠,給予了高度的肯定,稱他們這是高明之舉,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給當地指出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從此,余村人下決心封山護水。村里關停全部礦山和水泥廠,并擠出所剩不多的集體資金修復冷水洞水庫,拆除了余村溪邊的所有違法建筑,把竹制品家庭作坊搬進了工業區,統一生產、統一管理、統一治污。
在認真分析客觀形勢和自身資源特點后,村里重新調整發展規劃,把全村劃分為“生態旅游區、美麗宜居區、田園觀光區”三個區塊,將村莊作了合理的布局。
村民們開始發展休閑產業,逐步形成了旅游觀光、河道漂流、戶外拓展、休閑會務、登山垂釣、果蔬采摘、農事體驗等休閑旅游產業鏈。幾經發展,全村現有農家樂床位500余張,年接待游客10萬余人次。同時,村里還建成文化禮堂、數字影院、文體廣場等設施,建立多支群眾性文體隊伍和志愿者隊伍,深入開展黨員網格服務、環保義務活動、美麗家庭創評等活動,用干部群眾的雙手扮美綠水青山,吸引八方游客。
十多年來,全村三產從業人員從85人增至341人,集體經濟總收入從55萬元增至304萬元,人均純收入從7 576元增至27 667元。十年來,鄉村游扎根拔節,游客量大幅攀升,實現了從“賣資源”到“賣風景”的華麗轉變。余村村也因新農村建設獲得了省級“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先鋒工程五好黨支部”、省級“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省級“綠化示范村”、省級“衛生村”、省級“民主法治村”、市級“生態村”等榮譽稱號。
(本欄編輯:葉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