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園林管理處(225500)徐志鴻
紅脊長蝽及其防治
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園林管理處(225500)徐志鴻

一串紅、二月蘭、翠菊、葫蘆、牽牛花、紅花鼠尾草、藍花鼠尾草、花椒、刺槐、紫花槐、柳樹等等的花木,常常被應用在園林綠化項目上,但近年來常見這些花木受到一種害蟲——紅脊長蝽的侵害。紅脊長蝽,別稱黑斑紅長蝽,屬半翅目,長蝽科。在江蘇,其一年可發生2代。
在冬季,紅脊長蝽會以成蟲的形態,單只或是大堆的聚集在寄主植物附近的石塊下;枯葉雜草下的土穴中;墻縫里或是樹洞中,抱團越冬。待到翌年4月中旬,紅脊長蝽就開始活動,并會在5月上旬交尾。第1代的紅脊長蝽若蟲,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孵出。7月至8月時,紅脊長蝽就會羽化、產卵。卵,很小,呈淡黃色,成堆地產于土縫里、石塊下,或者是在植物根系附近的土表下。通常,每堆卵有30多枚,多時則達到上百枚。到了8月上旬至9月中旬,第2代的紅脊長蝽若蟲又會孵出,并在9月中旬至11月中旬間羽化。紅脊長蝽有世代重疊現象,所以在7月份至9月份,各蟲態的紅脊長蝽均會有。到了11月上中旬,紅脊長蝽就會陸續進入越冬期。通常在12月份以后,成蟲就基本上看不到了。
紅脊長蝽是不完全變態的昆蟲,其蟲態有:卵、若蟲和成蟲。若蟲與其成蟲的形態近似,但只是翅還沒有發育完全。紅脊長蝽的成蟲和若蟲,呈窩狀聚集于花木的莖、芽、葉、花穗以及果實等部位進行刺吸為害,常常導致被刺吸處失綠,進而呈現出褐色斑點。當紅脊長蝽為害較重時,也會導致花木莖、葉等部位的枯萎,使得植物長勢衰弱和提早落葉。所以紅脊長蝽對花木的生長發育有著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其對幼壯年花木,所造成的危害更大。另外,紅脊長蝽雖然并不會叮咬人,但因其具有群聚性,所以在一片葉子上面常常會存有一堆的紅脊長蝽,會使人覺得非常瘆人,嚴重影響園林綠化的景觀效果。其防治方法如下。
紅脊長蝽雖有一定的飛翔能力,且可近距離遷飛,但其主要還是隨著苗木的運輸而傳播至它處,所以務必要加強植物的檢疫工作。在引進花木時,調運苗木的有關單位(個人)要主動申請檢疫,嚴禁將帶有病、蟲、草害的花木調進或調出。如在購買花木時,已經發現有紅脊長蝽的為害,要及時進行處理,防止其擴散。
在選購花木時,應首選抗蟲品種,并在生產中對花木加強綜合管護,以提高其抗蟲能力。如:通過加強通風、透光,以及加強土、肥、水的管理,來補償植物因遭受蟲害造成的養分損失,增強植物的樹勢,以求得抗蟲害能力的提高。
對于那些已經定植的花木,要經常檢查,在發現有紅脊長蝽為害時,可立即進行人工干預。如在冬季和早春越冬蟲恢復活動前,及時徹底地清園,清除病蟲葉以及周邊的雜草。需要注意的是:清除下來的病蟲葉、雜草要集中銷毀或深埋,減少越冬蟲源。其次,適時涂刷石硫合劑,保護好樹體。日常要注意保護和利用好螳螂、蜘蛛、鳥類等紅脊長蝽的天敵。
紅脊長蝽雖然怕強光,但其白天還是會活動的,并且在上午10點以前和下午5點以后取食最盛。所以,也可以于早晚開展人工捕殺成蟲和若蟲,同時人工摘除卵塊。
紅脊長蝽對花木的為害期較長,且一般持續到11月份左右,而以5—9月間為主要為害期,在此期間可采用藥劑防治。在噴施藥液時,重點噴施花木的葉片和莖桿等部位,并且要噴到葉片的正反兩面,莖桿的上下部位。此外,周圍地面裂縫也都要噴上藥劑。噴藥時間一般選擇在紅脊長蝽若蟲三齡前為好。可選用的藥劑有:5%高效順式氯氰菊酯乳油2 000至3 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3 000至4 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2 500倍液,或50%辛硫磷·氰戊菊酯乳油3 000倍液,或10%聯苯菊酯水乳劑3 000~5 000倍液,或16%高效氯氰菊酯·敵百蟲乳油600~1 000倍液,或10%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微乳劑800~1 200倍液,或5%丁烯氟蟲腈懸浮劑1 000~1 500倍液,或52.25%毒死蜱·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90%敵百蟲晶體8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2 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8 500倍液,或20%甲氰菊酯3 000倍液,或48%毒死蜱·辛硫磷乳油2 0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800 至1 000倍液,或40.7%毒死蜱乳油1 500倍液,或4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或45%馬拉硫磷乳油1 5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 000~4 000倍液,或50%殺螟松乳油1 000倍液,或53克/升除蟲啉懸浮劑(吡蟲·除脲)1 000倍液等。此外,也可以用2.5%敵百蟲粉1千克,拌細砂20千克,撒入花木叢中來防治。當前,對紅脊長蝽的防治方法,主要是用化學藥物為主。防治的藥劑要輪換著使用,防止其產生抗藥性。藥劑防治的時間,以選擇晴天的下午5—7時為佳。一般噴施1~2次藥劑,就可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
(本欄編輯:董明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