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貴陽市貴州民族大學建筑工程學院(550025)周穎悟
國外休閑旅游農業發展概況
貴州省貴陽市貴州民族大學建筑工程學院(550025)周穎悟

休閑旅游農業是一種全新高度復合型產業模式,它的發展依托于自然環境和生態農業,具有創意新穎、環境舒適、活動多樣等特點,并因能夠提供多樣化體驗活動而富有顯著優勢,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同時也能提高農業經濟水平及農民收入。休閑旅游農業意味著改變現有農業單一的生產模式,建立以景觀、生產、休憩為核心的一體化全新產業模式。
先進的休閑旅游農業模式既實現了傳統農業轉型和城鄉統籌規劃的整體目標,又完成了旅游市場生活體驗性缺失的產業革新;既解決了農產品安全及信用危機,又解決了農業自身發展的瓶頸問題。發達國家將鄉村休閑旅游農業視為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村就業和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產業加以重點扶持。我國休閑旅游農業起步不久,需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從而探索出符合國情的休閑旅游農業發展的著力點。
美國為解決戰后出現的農產品過剩的困局,由農業部推出了農地轉移方針,為休閑旅游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制度支持。美國發展休閑旅游農業的優勢得天獨厚,以鄉村環境優美、配套設施完備為知名特點,也因此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紛至沓來。另外,美國奉行的是高度自由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但在發展休閑旅游農業模式的過程中,政府部門不遺余力地加大了休閑旅游農業的公共管理力度,積極出臺政策,設立相關協會等,以推進鄉村休閑旅游業的發展,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市場經濟的不足。例如,從1992年開始,美國政府成立了“農村旅游發展基金”和“國家鄉村旅游基金”,用于支持休閑旅游農業的發展,各州政府也設立了鄉村旅游委員會,提供相關的咨詢和服務。其中,農業部門專設多項扶持基金,對符合條件的地區和個人經營者開設綠色通道;城市規劃局也在規劃建設中鼓勵農民發展休閑旅游農業,并從交通、住宿等方面提供各項便利。農業部還下設了鄉村委員會,大力支持各團體協會組織的自發建立,提供咨詢及指導等增值服務。

美國將農耕文化、民俗特色、地域風情等多項文化特色融于重大傳統節日中。著名的草莓節、南瓜節等,提高了本土休閑旅游農業的世界影響力。舊金山的半月灣號稱“世界南瓜之都”,每年舉辦的南瓜藝術節成為舉世聞名的休閑農業旅游節慶活動,年經濟收益已近千萬美元。又如美國得克薩斯州的波蒂特草莓藝術節,2003年被評選為最精彩的地區藝術節之一。
美國政府及社會非常重視鄉村景觀保護,而且也采用各種形式的營銷策略,例如廣告宣傳、文化活動等,使美國人乃至西方世界民眾都樂于參與美國鄉村休閑旅游。
早在19世紀后半葉,德國的休閑旅游農業發展就頗具規模,但其快速發展是在20世紀70年代后。歷經30多年的發展,其發展模式主要表現為“市民農園”和“度假農莊”兩大方向。
德國有專門的《市民農園法》來保護本國市民農園產業的發展。為了提供給市民體驗農家生活的機會,農民們特建立了市民農園。市民農園有不同的規模,其承租者可以自行決定何時耕種及怎樣耕種,并享樂于其中。目前,市民農園提供了體驗農耕設施、天然食物、綠色環境、娛樂場所及社交渠道等功能,其發展態勢良好。據統計,市民承租者現已超過80萬人,實現產品總價值占德國農業總產值的1/3左右。截至2008年,德國市民農園數量達到了10萬余個,市民農園產業擁有超過400萬的從業人員,占地面積超過4.66萬公頃。
德國的鄉村博物館,其風貌氣息、建筑形態、聚落樣式和文物造型,還有其中的生活文化,完全按照二三百年前的形態進行重建,而且建筑材料也取自于原有房屋的再加工。這使得德國的鄉村博物館不僅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也會給游客帶來休閑的藝術享受。
另外,度假農莊也在德國頗為盛行。度假農莊里的游客多以家庭為主,游客可以住在農民家里,參與生產活動,體驗鄉土風情,融休閑觀光餐飲娛樂于一體,以放松心態,追求自然。同時,為支持度假農莊的設計理念,防止其走完全商業化的城市路線,政府還在規定的農莊規模下給予一定的經濟及稅收補貼支持。嚴格限制休閑農莊的經營規模,例如規定農舍旅館規模必須在4~15個床位才可享受稅收優惠。
法國的休閑旅游農業始于1955年。20世紀80年代初,法國就擁有了2萬余個休閑農場。與美國相似,法國休閑旅游農業離不開農業協會的指導與支持,協會不僅負責指導休閑農業的從業農戶,提供培訓和幫助,還同政府合作,共同推動法國的休閑旅游農業的發展。據統計,截至2005年,法國有1.77萬從事休閑農業旅游的農戶,全國農業旅游收入已達244.6億歐元,占全法國旅游收入的20%。法國農場達到了非常細的專業化、功能化的水平,例如有畜牧農場、蔬菜農場、水果農場等專業性的農場,還有教學、狩獵、騎馬、探索、露營、農產品等功能性的農場。
日本休閑旅游農業發展的主要體現在“食”與“綠”兩個方面。作為較早引入休閑農業理念的國家,其發展形態實現了橫向與縱向的多元化貫穿。2003年4月日本放寬了農林漁家體驗民宿的政策,并于2001年合并設立了“財團法人都市農山漁村交流活性化機構”。這個機構的主要職能是負責日本休閑旅游農業的日常管理,提供培訓服務,負責體驗活動的推廣等,以推進日本休閑旅游農業的發展。
日本現行的休閑旅游農業發展模式以休閑與體驗為主,按照國內外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將休閑旅游農業功能劃分為幾大板塊,經營形態很多,主要包括市民農園、觀光農園、民宿農莊、農村留學等形態。其中與德國相似的市民農園,主要服務對象為65歲以上的銀發族的農園,致力于花卉和水果種植并配有一般公園設施的農業公園;農民將自家多余的房屋出租給度假者,以提供住宿的農莊民宿,以及包括農園、漁村及兩者結合的觀光農業等多種形式。另外,根據不同的人群特點提供不同的體驗方式,其中,較為關注的是兒童對農業體驗性需求的體驗農業。
(本欄編輯:陳妙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