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華
別讓孩子做“宅童”
劉亞華

由于長期寫作投稿、開網店,每天守著電腦,我成了典型的“宅女”。也許是受了我的影響,女兒也不愛出門運動。我一直覺得這并沒什么不好,心想:外面車多人多,呆在家里也安全些,這樣“宅”下去,頂多只是性格內向罷了,沒什么大不了。
那天,朋友來我家串門,我發現家里沒鹽了,對面有小超市,只隔了一條馬路,我吩咐女兒下樓去買。她猶豫地對我說:“媽媽,我不會過馬路,怕呢!”“從這都能看見超市,有啥好怕的!”朋友輕描淡寫地說。可女兒就是不肯去,一再解釋:“我過馬路都是媽媽牽著我的手,從沒單獨過馬路,萬一被車撞到咋辦?”我這才意識到,女兒長期做“宅童”,不僅膽小,而且連基本的過馬路都不會。
朋友說:“我家孩子一年級就開始自己單獨上下學。我經常帶她出去走動,不僅眼界開闊了,而且膽子也大,從不怕事。你該鍛煉她,讓她多走走,多看看。”
是呀!再看看我膽小的女兒,和朋友的孩子簡直天壤之別。因為長期“宅”著,缺少鍛煉,她的身體素質很差,動不動就感冒;也因為長期“宅”著,她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極差,遇到事不會隨機應變,作文成績也不好;又因為長期“宅”著,她雖然已經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但是卻不敢一個人從學校回家。
想到這些,我決定改變自己做“宅女”的狀態,帶孩子走出去,甩掉“宅童”的帽子。
送走朋友,我對正在玩游戲的女兒說:“寶貝,我帶你去對面小區玩吧!那里有個大的花園。”女兒起初不愿意,但禁不住我的再三勸說,終于決定跟我一起去玩。
走到樓下,我教她過馬路要走斑馬線,做到“綠燈行,紅燈停”。在沒有斑馬線的地方,先看左邊,再看右邊,確認沒有機動車通過時方可穿越馬路……我一次次地試驗,女兒終于學會了過馬路。
走進小區,花園里桅子花飄香,紫薇也開得繁盛,還有那些桂花,小小的花苞藏在枝葉間,深嗅一下,有醉人的甜香沁入心扉,頓時讓人心曠神怡!我原先還真沒注意到,這個小區的綠化這么好,公園里到處都是散步、運動、玩耍的大人小孩。我和女兒在搖椅上并肩而坐,新鮮的空氣撲面而來,女兒興奮極了,說:“媽媽,這地方真美呀!我們以后每天都來好嗎?今天的日記就寫這個好不好?”我開心地笑了“當然好啊!”
這之后,我每天飯后都帶她出去散步、玩耍,女兒的性格變得越來越活潑開朗,而且通過鍛煉,身體素質提高了不少,再也不會三天兩頭感冒了。更重要的是,女兒的膽子也越來越大,我終于可以放心地讓她一個人往返學校了。
(本欄編輯:張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