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艾志飛 通訊員 李新春
從校長到教師的完美“逆行”
本刊記者艾志飛通訊員李新春

王景魁(右三)帶學生在祁陽油茶基地進行創業教育體驗
三年前,王景魁完成了一次從高處往“低處”的逆行。
當時,他年僅42歲,擔任校長職務17年,執掌著該縣窗口學?!聪?。但在他人不解的目光中,2013年下學期,王景魁加入祁陽縣職業中專,成為了該校的一名普通德育教師。
記得原來參加高中教師任職資格考試時,主考官曾問他:“身為初中校長,為什么還要參加高中教師資格考試?”他回答:“我想成為一名專家型教師?!?/p>
這是他最本真的想法,他也一直這么堅持著。在擔任初中學校領導時,他不僅沒有脫離講臺,還先后兼任過班主任、備課組長,所帶班級的成績多次進入全縣前十名。同時,他還出版了個人教育專著一部,主持的研究課題獲得過省級一等獎。
加入祁陽縣職業中專后,他在名師成長的道路上繼續前進。
王景魁授課風格頗具特色。他講課時總是引經據典,博古論今,但絕不乏味。課堂上的歡笑和掌聲代表的是學生對他由衷的信服。他喜歡跟同學們講述他經歷過的一些趣事,加上自己的親身感悟,用事例聯系教學內容,使學生理解并牢固掌握所學知識。他還經常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告訴學生:只要仔細觀察生活并不斷思考,就會有所發現,走向成功。
因材施教是王景魁一直堅持的教學思想。他認為學生就像彈簧一樣,自滿的學生可以適當加壓,對那些自卑的學生,需要老師更多的鼓勵。他曾經的學生王軍(化名)由于缺乏自信,平時不愿與人交流。在他的鼓勵下,王軍參加了省級導游技能大賽,鍛煉了膽量。現在,王軍十分自信,在工作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從事職業教育幾年時間,王景魁不僅在業務上不斷成長,還發揚自己的寫作特長和宣傳能力,讓社會更好地認識了祁陽縣職業中專。
之前,祁陽縣職業中專連續入圍“全國中職改革發展示范?!薄昂鲜∈着吭街新殞W?!眲摻ㄐ辛?,祁陽縣也獲得“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縣”等榮譽,但“酒香還怕巷子深”,由于宣傳不夠,學校的社會形象和美譽度一直未得到相應提升。
學校把宣傳這一重擔交給了王景魁。在王景魁的推動下,學校先后調整或新創了《職教簡報》、校園門戶網、微信公眾號和宣傳年鑒等自媒體平臺,并與祁陽手機報、中國微祁陽等新興媒介建立了長期、有效的合作,逐漸構建了融“兩報、兩號、一站、一書”于一體的宣傳渠道。三年來,單是王景魁自己撰寫的通訊稿件就達220篇,在《中國教育報》《湖南日報》等重要媒體發表長篇報道25篇。
去年2月,省教育廳公布湖南省第九批特級教師評選結果,王景魁名列其中。今年3月,永州市召開“三名工程”推進會,王景魁身披綬帶,從市委書記陳文浩手中接過“永州市首屆名師”大紅證書,成為全市唯一入選“名師”的職業學校教師。
永州市教育局局長蔣俊林寄語王景魁:“你不當校長是學校的損失,你甘愿做一名普通教師,更是教育界的一大驚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