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莉
多媒體開創幼兒閱讀課堂新天地
何麗莉

在以往的閱讀教學活動中,大多數是以教師讀、幼兒聽的形式開展,幼兒因為較長時間處在“靜止”狀態中,通常過不了多久就坐不住,更不用說理解閱讀的內容了。而多媒體教學采用的是音像結合的教學形式,具有豐富性、直觀性、趣味性等優勢,可以寓教于樂,更能培養幼兒濃厚的閱讀興趣。
幼兒思維的主要特征就是具體形象性。在閱讀活動中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教師教得游刃有余,還能輕而易舉地攻破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提高課堂效率。
散文詩《綠色的夢》中青蛙夢到了綠綠的荷葉,田田的荷葉看不到邊,青蛙等著他的朋友小金魚。瓢蟲夢到了綠綠的葉子。晶瑩的露珠里,有一個好聽的故事。小溪流夢到了綠綠的大山,他給綠樹、綠草淙淙地唱著歌……這些詩句對幼兒來說不難理解,但很難讓他們體會到散文詩中美的意境。教師通過課件展示:青蛙蹲在綠綠的荷葉上,露出期盼的神情等待小金魚;瓢蟲趴在綠綠的葉子上,晶瑩剔透的露珠從葉子上滾落下來;小溪流嘩啦啦地流動,溪邊的綠樹、綠草有節奏地擺動著。幼兒通過直觀的畫面形象,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身臨其境般地體會到了散文詩中美好的意境。
對于幼兒來說,語言文字是具體抽象的,畫面是直觀形象的。如果要把抽象的書面文字轉為具體的形象思維,那就需要幼兒有一定的感悟力和想象力。而幼兒由于知識面窄、經驗缺乏、理解能力差,很難真正做到這一點。借助多媒體輔助幼兒閱讀,能有效幫助幼兒準確地理解故事內容。
大班故事《月亮船》中,一朵小小的蒲公英被風吹得很遠很遠,好心的小仙女看見了,問它從哪里來。蒲公英告訴小仙女自己的家在世界的東方,那兒有世界最大的海洋,那兒有最高的山,那兒有最大的廣場,那兒有最長的城墻……如果教師只是單一地講故事,就顯得枯燥乏味。教師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出示多媒體:一望無際的太平洋波濤洶涌、巍峨聳立的喜馬拉雅山白雪皚皚、開闊壯觀的天安門廣場人山人海、氣勢雄偉的萬里長城蜿蜒盤繞,動感的畫面盡收眼底,像是乘著太空飛船遨游祖國的大好河山。有了多媒體的結合,幼兒領略到祖國秀麗的河山,也知道中國地大物博,從而激發他們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他們為自己是中國娃感到驕傲。
幼兒的思維不受條條框框的束縛,他們可以天馬行空地暢游在想象的自由空間里。而多媒體教學就是把靜止的、單一的、枯燥乏味的文本式閱讀轉型為頗具動態的、直觀的、趣味性的新閱讀形式。教師可根據教學過程中的實際需要及幼兒的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來制作多媒體課件,創設出他們喜歡的教學情境,豐富他們的想象力,拓展他們的思維空間。
例如,在故事《艾瑪過化妝節》中,我出示故事的題目后直接采用定格,也沒告訴他們艾瑪是一頭大象,而是讓幼兒先想象他們想要什么樣的化妝節。在幼兒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后,我再出示課件,揭示出故事中的艾瑪是一頭大象,這讓幼兒頗為震驚,沒想到大象也可以過化妝節。大象艾瑪要和自己的朋友一起過化妝節,它們會怎么過呢?這時我又一次采用定格的方法,讓幼兒展開想象的翅膀,大膽猜測。在故事的結束部分時,我緊接著又拋給幼兒一個“球”,艾瑪說以后要和朋友過不一樣的化妝節,你們猜會是什么樣的呢?閱讀活動中多媒體的使用,將故事的畫面、聲音、情境有機地結合起來,集多元素于一體,展現在幼兒眼前的是生動形象的動感畫面,既調動了幼兒的閱讀興趣,又豐富了幼兒的情感體驗,同時還拓展了幼兒的思維。
(作者單位:浙江省臨海市小芝鎮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