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要證明“陽光動力”方案是否可行,即僅靠太陽能電池供給動力能不能使這架舉世無雙的飛機飛起來?特別是能否晝夜不停的飛?怎樣才能更好地駕駛它?應當如何改進?凡此種種,誰也沒有經驗!怎么辦?“是騾子是馬牽出來遛遛”,即試飛。
2009年12月3日,由試飛員馬庫斯·斯爾德(Makus Scherdel)駕駛進行了試飛,雖然只體驗了30秒、飛行350米,但卻是劃時代的一步:證明它能飛!于是,在又進行了一系列地面測試的基礎上,2010年4月7日,仍由他駕駛正式進行首飛,歷時87分鐘,最高升至海拔1000米。
3個月后(7月7日至8日),由波許博格駕駛實現了首次晝夜連續飛行,持續時間為26小時10分19秒,這創造了一項世界紀錄。
同年9月21日至22日,波許博格又駕機飛越整個瑞士,中途在日內瓦和蘇黎世降落,供粉絲們參觀。
國內試飛成功,下一步就該出國了。2011年5月13日,Si1再次由波許博格駕駛完成了首次跨國飛行,從瑞士的杜本多夫機場飛到比利時的布魯塞爾機場,歷時12小時59分,航程480千米。
2012年5月25日至7月24日,Si1再次實現了首次跨洲飛行,從歐洲的瑞士飛到非洲的摩洛哥,再飛回來。整個航線分為7段:瑞士的杜本多夫—西班牙的馬德里—摩洛哥的首都拉巴特—摩洛哥的南部城市瓦爾扎扎特—拉巴特—馬德里—法國的圖盧茲—杜本多夫。
在這一系列成功試飛的鼓舞下,他們決心來一次跨美洲飛行,起點就選在山景城。
但是,怎么到山景城呢?直接飛去太遠,雛鷹初展翅尚無把握,于是決定用飛機運。為此,“陽光動力”團隊的人們,把他們的心肝寶貝分解成了10部分,再裝進經過改裝的波音747,并于2013年2月20日從瑞士的杜本多夫機場飛往山景城的莫菲特機場。他們在山景城駐扎了兩個多月。把10部分復原組裝成整機,在硅谷上空反復練習、豐羽健翼。
2013年5月3日清晨6點12分,由皮卡爾駕駛的Si1從山景城出發,歷時19小時后,成功抵達鳳凰城天港機場(Sky Harbor)。
接著,他又斷斷續續地飛了4段:鳳凰城—達拉斯—圣路易斯—華盛頓—紐約(2013年7月6日),勝利完成橫跨美洲之旅。至此,Si1試飛結束,運回杜本多夫倉庫封存。Si1的成功,敦促著他將Si2的計劃推上實施議題。
果然,Si2于2011年開工建造,3年之后,皮卡爾再次來到山景城。這次他們的太陽能飛機不是運來的,而是飛過來的!是他親自駕駛正樣Si2,飛越太平洋,來到山景城?;貞涍^往的崢嶸歲月,怎不叫他心潮起伏、激動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