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前陽
這個春天,父親走了。
我時常這樣想,作為村上一個卑微的農民,在故鄉的塊塊良田里,父親他使了多少力氣,磨破了多少衣衫,流下了多少汗水。這些年來他收獲的糧食,勞動換回的薄與厚、功與過,天知曉么?地明了么?人常說:“厚德傳承,行行都在續寫大愛永駐故土;善意涌動,滴滴都能傳唱父愛亙古永恒。”用心品讀這句話,再想想父親的一生,心里有種暖暖的味道。
在樂觀善良剛毅的老父親面前,我永遠是個長不大的娃兒。與父親的樸實真誠、博大仁厚相比,我做人、干事的方式顯得過于小氣,也不夠細膩嚴謹。在他老人家眼里,沒有大人的引導,我是走不出世俗、勢力及浮躁的怪圈的。
身為村子里為數不多的老黨員,父親是我一生最敬重的男人。他賢良慈祥的笑臉像陽光,時刻能感染家人。他勤謹剛毅的舉止像溪水,熱情奔放在關愛的草場上,無私無怨、正直無悔地輕輕流淌。
我的農民父親,只認準了種田這件事。只關心怎樣在土地上摸爬、田野里滾打更真誠些,怎樣在春種秋收這件事上,做得讓母親般的土地更滿意些。真誠實在地善待土地、呵護家園的他,用心盡力地梳理和耕耘土地的他,把玉米、小麥、水稻以及各種豆類和蔬菜種出豐收景象的他,肯為土地灑汗水、肯用智慧去耕耘土地、肯用心血去澆灌土地的他,一年四季不分白天黑夜奔忙在莊稼地里的他,與麥田交流互訴衷腸,讓玉米長出和兒女一樣“精氣神”的他——你能說他不是中國的優秀農民、不是這世上超級棒的父親嗎?
父親的離世,像一口濃痰,不能下咽又難以吐出,以至于讓我氣短郁悶了好多日子。當年在生產隊時,沒有文化知識的父親時常能通過別人的口述,科學育種、分類施肥;能根據地勢澆水、根據麥苗的顏色保墑;能精心培育出長勢喜人的麥子、玉米、棉花。在包產到戶的八十年代初期,子女們誰也想不到,他竟然是村子里第一個登上萬元戶領獎臺的“大能人”。
有人說,珍愛土地的農民是最有希望、更有前途的農民。那么受鄉鄰愛戴和敬重的農技師父親,在村里村外都有著極好人緣眾多摯友的好人父親,懂農業科技、會自己改良農具的能人父親,會看云知雨,能讓牲畜和小型農業機械“服從命令聽指揮”的父親,咋就不是有能耐、有希望、有前途的優秀農民呢?
小時候,父親經常被東家請去教揚場,被西家請去幫插秧。而自家的責任田,他只能利用黎明或者傍晚加班加點去侍弄了。這種沒黑沒白在莊稼地里勞作的疲憊和艱辛,只有時常陪在他身邊的我,能夠體會得更深刻。
父愛的博大不僅在于他的無私給予,更在于受益者的深刻理解、忠實銘記和默默傳承。
提起石油,父親神情就異常興奮,因為兒子在石油系統工作。
剛參加工作那會兒,每次回家探親,父親嘴上怪我回家太勤,但心里總是很高興的。他不停地問這問那,句句離不開油田工作。他會不斷問我的工作情況,問油田的發展歷史和輝煌前景,甚至有時會問我石油的生成、形狀、味道和顏色。看他這么感興趣,參加工作后的第三年,我把他帶到了馬嶺油田,讓他和石油近距離接觸,讓他親身感受石油的生成、形狀、味道和顏色。
沒想到從那以后,他對石油更感興趣了,看電視只看有關石油的新聞和兒子工作地區的天氣預報,諞閑傳常說與石油有關的話題。甚至設想過買一群羊,一邊看護羊兒,一邊幫我守護日夜操勞的磕頭機。
有一段時間,我回家帶去的舊工裝竟然成了他出門走親戚的正裝,而買給他的西裝和夾克,都變成了親戚外甥的禮服。鬧得母親不敢再讓我給家里帶工服了。近些年,年老的父親依舊關心石油,他也理解了石油的稀有和珍貴,了解到石油不可替代的價值。他從關愛子孫將來出發,真誠關注石油工業發展和油田建設。
父親常說:“努力工作的人不一定富有,但他生活得心安理得。”他要求孫子孫女學習的間隙,多看一些關于石油和能源開發的書,在適當的時候講給他聽。他懇切地對兒女們說,讀書學習就要全力以赴、善始善終,絕不能只讀不思考。雖然,他有時候拿知識、拿石油開發知識做例子,拿叔父和我做樣子,講道理給孩子們聽,用自己單薄的經驗和人生閱歷來要求他的孝子和賢孫們。但我,從他執著的神情中分明看出厚重的牽掛,從他癡迷的精神里能夠理解他這份對子女的真切鞭策、鼓勵及恒久期待。
石油的開發給了我很好的工作崗位和幸福的生活。我從父親對土地的珍愛、對石油的執著關注中,從父親的善良勤謹和寬厚博愛中學會了珍惜擁有、努力進取,懂得了感恩博愛、擁抱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