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晨 王一鳴
給鄉村教師“看得見、摸得著”的校本培訓
校本培訓要抖掉花架子,瘦身減肥,必須以課例研修為主線,整合自主反思、同伴互動、專家引領和行動研究,做實“需求診斷、實踐指導、資源服務”三項學習支持。通過“任務驅動、問題解決和績效評估”三個推手,為一線教師提供“備課校校通、微課派送、課例選學、教學門診、賽課擂臺”服務,讓鄉村教師在看得見摸得著的“一例、一題、一研、一改、一得”中改善實踐,扎實成長。
同時,為切實提高鄉村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可在開展幫扶支持,城鄉結對帶動,組建區域講師團,送培送教示范,聯片成立教學指導組,進行常態化的課堂指導方面進行一些嘗試。
如我所在的區域教師培訓機構在成立教學指導組,進行常態化的課堂指導方面進行了大膽探索。具體講就是深入片區學校進行調研會診,發現問題現場解惑。將農村學校按區域位置分成四個教學協作片,在每學期開學后的第一個月內,由協作片牽頭,組織片內的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組成調研團隊,對區域內各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和課堂教學情況進行現場調研。除每次把調研情況在學校當場交流外,在調研結束后,調研組成員還要集中精力對調研情況進行梳理分析,總結出該校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片內學科帶頭人定期來該校進行現場指導和培訓,同時,各學校將調研發現的問題作為主問題,利用平時的教研活動,發動教師圍繞主問題來反思、分析教育教學實踐過程,及時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加以改進。各學校在開學初收集整理教師發現的問題,最終確定一個學期或學年校本教研要研究的問題。調研會診的實質是用問題來引發教師的思維活動,其目的是引領教師從“不疑”轉向“有疑”。實踐證明,這種調研會診、發現問題的培訓機制有利于教師增強問題意識和提高反思能力,很受教師歡迎。調研會診激活了教師的思維,讓教師從“只顧拉車”變為還要“抬頭看路”,同時提升駕馭課堂的能力,被鄉村教師稱為“看得見、摸得著”的培訓。
增強了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