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敏明 吳晗冰 顧方媛
自古以來稅收都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稅收職能作用的充分發揮,既為改善民生提供了重要保障,更能有效推動經濟增長,增強發展活力。當前,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新常態”,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換擋,經濟的“新常態”也催生了稅收的“新常態”。“新常態”既給地稅事業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和挑戰,更給地稅部門提高站位提供了難得的機遇。面對“新常態”,地稅部門要在思想和行動上全面樹立“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和“坐不住”的責任感,本著對事業、對人民、對歷史高度負責的態度,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努力為推動經濟增長,增強經濟發展活力作出應有的貢獻。
充分發揮聚財職能,以組織收入保障地方經濟發展
依法組織好稅收收入,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提供堅實的財力保障是地稅部門最大的“政治”。地稅機關要時刻站在講政治、顧大局的高度,緊緊圍繞“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的奮斗目標,突出“完善管理服務體系、提升稅收治理能力”工作主題,完善管理措施,強化執法力度,依法組織收入,努力為新江蘇建設提供堅實的財力保障。一要通過嚴格組織收入原則,全面保障地方財力。嚴格執行“依法征稅,應收盡收,堅決不收過頭稅,堅決防止和制止越權減免稅”的組織收入原則,按照大修過的《稅收征管法》及實施細則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嚴格稅收執法,充分運用稅收保全、強制執行、行政處罰等法律手段保障國家稅收權益,真正把該收的稅收上來。二要通過強化收入預測分析,積極服務政府決策。密切關注經濟發展走勢、宏觀經濟政策和稅收政策變化,全面開展經濟稅源、政策效應、收入進度分析,善于從稅收看經濟、看社會、看發展,抓好行業、產業深度分析,積極為全省調結構、促轉型、惠民生、防風險提供重要參考依據。三要通過發揮政策引導作用,全力培育后續稅源。充分發揮稅收政策的引導作用,堅定不移地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先發展,推進企業自主創新,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產業結構優化,著力在推動全市經濟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培育出更多優質的后續稅源。
充分發揮調控職能,以政策支持助推企業轉型升級
稅收調控政策是稅收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地稅機關要繼續落實好各項結構性減稅措施,充分發揮稅收政策對于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和改善民生的積極作用,全面引導好全省企業的轉型升級和發展壯大。一要通過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幫助企業及時掌握政策。進一步加強對納稅人需求的調查和研究,根據納稅人的需求確定宣傳、解讀內容,不斷增強政策宣傳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采取舉辦各類培訓班等形式,充分利用網絡、報刊、廣播、電視等媒體開展形式多樣的稅收宣傳,及時解讀新出臺的稅收政策和管理措施,幫助企業第一時間掌握最新的政策動向。二要通過加大政策執行力度,幫助企業用好用足政策。堅決落實各項稅收政策和稅收調控政策,切實發揮稅收對結構調整的引導作用。繼續貫徹“營改增”等結構性減稅政策,切實減輕小型微型企業稅收負擔;全面落實高新技術企業優惠政策,積極扶持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大做強,不斷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三要通過加大政策評估力度,幫助企業爭取更多政策支持。要組織專門力量,深入做好稅收優惠政策執行效果的評估工作,全面分析稅制改革和稅收政策調整對企業發展和經濟運行的影響,積極提出完善稅收政策的合理化建議,努力為企業轉型升級爭取更多的稅收優惠,使稅收政策更有效地促進地方經濟結構的調整。
充分發揮服務職能,以良好環境增強經濟發展活力
納稅服務是地稅部門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也是激勵納稅人依法誠信納稅、提高稅法遵從度的必然要求。地稅機關要以工作格局現代化為目標,打造內外聯動的服務體系,全面減輕企業的辦稅負擔,激發企業做大做強的內生動力,從而為全省經濟發展注入更多活力。一要整合辦稅服務資源,全面減輕企業辦稅負擔。積極構建納稅服務聯動機制,大力推進12366服務熱線、辦稅服務廳、地稅網站(微博、微信)、納稅人學校等服務平臺的基礎建設,完善優化功能齊全、友好互動的服務載體,引導納稅人選擇最優、最便捷的平臺實現自身服務需求。二要拓展維權服務方式,全面保障企業合法權益。推進“納稅人之家”轉型發展,探索開辟涉稅維權“微”通道,整合互聯網、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開通“網上納稅人之家”,給予納稅人維權更多的參與權和選擇權;建強12366服務平臺,建立12366后援團快速聯系制度,無縫對接政府公共呼叫平臺,全方位解決納稅人的合理訴求。三要打擊涉稅違法行為,全面優化企業發展環境。持續加大稅收違法案件查處力度,深入開展稅收專項檢查、分級分類檢查和舉報案件查處,嚴厲打擊發票違法犯罪活動,切實整頓和規范區域稅收秩序,努力營造公平、公正、法治的稅收環境,從而全面帶動全民創業激情、企業轉型熱情和經濟發展活力的有效增強。
(作者單位:江陰地方稅務局)
責任編輯:尤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