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消費不足論:基于馬克思再生產模型和斯威齊模型的討論

2016-10-14 13:40:39莊麟升
經濟科學 2016年4期
關鍵詞:馬克思理論模型

方 敏 莊麟升 胡 濤

?

消費不足論:基于馬克思再生產模型和斯威齊模型的討論

方 敏 莊麟升 胡 濤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 北京 100871)

消費不足論在馬克思主義危機理論中具有深厚的傳統和深遠的影響。本文以復興馬克思主義消費不足論的代表斯威奇(Sweezy)為研究對象,指出其論證的根本缺陷,在兩部類擴大再生產模型中引入資本在部類間的流動和投資(信貸),對斯威齊的模型做了擴展分析。結果表明,即使滿足擴大再生產的平衡條件,消費不足現象也有可能出現。但另一方面,消費不足也不像斯威齊斷言的那樣是資本主義固有的一種長期趨勢。資本積累過程中是否出現消費不足,取決于資本有機構成的變化及其與資本產出比的相互關系等條件。因此,把消費不足當作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是錯誤的。危機的根源是隱藏在消費不足現象背后的那些條件,即以利潤為目的并由競爭推動的資本不斷擴大規模、提高有機構成和生產效率的微觀基礎。本文的結論符合馬克思反對消費不足論的基本觀點及其危機理論的方法論原則。

危機理論 消費不足 再生產模型 斯威齊

一、引 言

危機理論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但是馬克思本人在創建自己的危機理論的過程中,從《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即寫于1857-1858年的《資本論》第一手稿)到《剩余價值理論》(即1861-1863年期間為《資本論》第二手稿而寫的筆記),再到《資本論》尤其是第三卷提出利潤率趨于下降規律,他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原因和形式的表述呈現出了幾種明確可辨的不同解釋類型,即危機的比例失調論、消費不足論和利潤率趨于下降規律等(歐內斯特·曼德爾,1991)。這往往給后人造成一種印象,似乎馬克思的危機理論是不完善、不一致和不成體系的(西蒙·克拉克,2011)。與此同時,關于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到底是比例失調還是消費不足,或者是由利潤率下降引起的爭論,貫穿了整個馬克思主義危機理論的發展史。

消費不足論在馬克思主義危機理論中具有深厚的傳統和深遠的影響。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有過以下表述:“一切現實的危機的最終原因,總是群眾的貧困和他們的消費受到限制,而與此相對比的是,資本主義生產竭力發展生產力,好像只有社會的絕對消費能力才是生產力發展的界限。”①相應地有一種簡化版的馬克思主義消費不足論,其核心觀點是資本主義對抗性的分配關系是資本積累或擴大再生產的界限,由消費不足引起的剩余價值實現危機阻礙了資本主義自我維持的增長。一方面,工人只能獲得相當于自身勞動力價值的部分,必須將其全部用于消費以再生產出自己的勞動力,而資本則獲得全部的剩余價值,這就限制了作為社會消費主體的工人階級的消費力;另一方面,由于資本主義積累不斷提高資本有機構成和勞動生產率的內在趨勢,資本積累對勞動的需求會逐漸降低,制造出相對過剩人口和工人階級的貧困化,進一步限制了社會的消費力。總之,隨著資本主義無限發展生產力的趨勢與工人階級有限消費能力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消費不足的趨勢就越來越明顯。

但是消費不足論并不是馬克思主義危機理論獨有的理論。自古典政治經濟學時代以來,消費不足論就一直是爭論的對象。早期的消費不足論者如馬爾薩斯和西斯蒙第都認為資本的過度積累會導致危機,因為資本的過度儲蓄意味著資本主義消費無法填補工人有限消費留下的需求缺口,而工人階級的貧困化只會加深這一矛盾。解決消費不足問題的辦法只能依靠資本主義的外部力量如“非生產階級”的消費或國外市場。馬克思在展開政治經濟學批判的過程中,既明確反對薩伊和李嘉圖等人否認資本主義存在普遍危機的錯誤觀點,又指出了西斯蒙第和馬爾薩斯等人解釋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必然性的根本缺陷,可以明確的說,馬克思本人是消費不足論的反對者。他指出:“認為危機是由于缺少有支付能力的消費或缺少有支付能力的消費者引起的,這純粹是同義反復。……商品賣不出去,無非是找不到有支付能力的買者,也就是找不到消費者(因為購買商品歸根結底是為了生產消費或個人消費)。”同時他也否定了那種“想使這個同義反復具有更深刻的論據的假象”,即以為工人階級只要從他們自己的產品中得到較大的部分或提高工資,資本主義消費不足的弊端就可以消除。①因為工人階級消費不足只不過是資本主義流通過程的一種表現,但是其根源已經存在于資本主義的生產過程。工人“只要他們生產剩余價值,他們就有東西消費。一旦剩余價值的生產停止了,他們的消費也就因他們的生產停止而停止。”“他們必須是剩余生產者,他們生產的東西必須超過自己的[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這些需要的范圍內成為消費者或買者。”因此,“恰恰同李嘉圖想說的相反,——也就是說,進行生產時不考慮消費的現有界限的,生產只受資本本身的限制。而這一點確實是這種生產方式的特點。”②在馬克思之后,恩格斯、考茨基等馬克思主義者對資本主義的消費不足問題都有所闡述。恩格斯認為資本主義供給和需求的失衡是系統性的,其根源在于消費不足和經常性的生產過剩趨勢。考茨基認為,當商品市場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后,由于生產的社會化,導致對他人需求的預測變得非常困難,所以危機的可能性也就增加了(胡瑩,2015)。杜岡-巴拉諾夫斯基在與俄國民粹主義者的爭論過程中,根據馬克思的再生產模型,對民粹主義者的消費不足論提出了批評。他指出,如果兩大部類之間保持正確的增長比例,資本積累就可以擺脫消費的限制,因此資本主義的危機只能來自于比例失調,而不是消費不足。羅莎·盧森堡則在20世紀20年代批評杜岡并質疑再生產模型的基礎上重新提出了資本主義消費不足的問題,指出資本積累需要一個游離于資本主義之外的購買階層,并認為這構成了帝國主義擴張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見,在經濟思想史上很少有其他學說像消費不足論這樣交織著幾乎完全對立的理論傳統之間的爭鋒。其支持者既包括馬爾薩斯和西斯蒙第這樣的庸俗經濟學家和小資產階級經濟學家,也包括盧森堡和斯威齊這樣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其反對者既包括薩伊和李嘉圖這樣的古典經濟學家和庸俗經濟學家,也包括馬克思本人以及列寧和杜岡-巴拉諾夫斯基等馬克思主義者(謝克,2013)。

在消費不足論的反對者中,杜岡-巴拉諾夫斯基是一個重要的代表人物,并且被認為是第一個完整表述馬克思危機理論的俄國人(Attewell,1984)。杜岡依據馬克思的擴大再生產模型對消費不足論進行了批評,但是卻在另一個極端上打開了馬克思主義危機理論的“潘多拉盒子”:如果資本主義保持正確的部類間比例就能進行無限積累,維持自我增長,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界限在理論上就不再清晰可見。《資本論》關于資本積累的歷史趨勢的論斷也就被動搖了。

1942年保羅·斯威齊發表了《資本主義發展論》,奠定了美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激進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基礎。斯威齊在這本影響深遠的著作中毫不含糊的批評和貶低杜岡的比例失調論,重新為消費不足論正名。斯威奇試圖克服早期消費不足論的種種弊端,通過“周密的、能避免先前各種提法所遭受責難的表述方法”,使消費不足論“在重要的和公認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占據一席之地”(保羅·斯威齊,1997,第201頁)。斯威齊不僅復興了馬克思主義危機理論中的消費不足論,而且還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至20世紀70年代的馬克思主義危機理論研究定下了基調,是研究馬克主義危機理論無法繞過的重要學說。時至今日,重新審視斯威齊的消費不足論,對于我們正確理解馬克思的危機理論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學術價值和理論意義。

本文分析認為,斯威齊的消費不論及其論證由于自身的嚴重缺陷,對杜岡的批評并沒有取得真正的成功。我們結合杜岡采用的馬克思的再生產模型,對斯威齊的分析加以擴展之后得到的結果表明,在一定條件下,即使滿足再生產的平衡條件,資本主義經濟也可能出現消費不足。但另一方面,消費不足也不像斯威齊斷言的那樣是資本主義固有的一種長期趨勢。資本積累過程中是否出現消費不足,取決于其他更深層次的條件和原因。因此,消費不足不可能作為馬克思主義危機理論的根本解釋因素。這一結論符合馬克思反對消費不足論的基本觀點及其危機理論的方法論原則。

二、斯威齊的消費不足論及其缺陷

杜岡雖然采用了馬克思的再生產模型,但是其論證方法實際上是薩伊定律的馬克思主義翻版。杜岡從兩大部類再生產平衡條件出發,試圖說明消費不足的危機路徑并不存在,危機只是比例失調引起的。

按照經典的馬克思再生產模型,兩大部類的構成如下:

社會全部的生產資料來自第一部類,全部的消費資料來自第二部類,由平衡條件就有:,,因此簡單再生產的平衡條件是:。

同樣可得擴大再生產的平衡條件:

由于簡單再生產的條件依舊需要滿足,即:

所以,擴大再生產追加投資的平衡條件就是:

至此,杜岡描述的這種極端情況即“為生產而生產”的資本主義擴張過程至少在理論上沒有破壞再生產的平衡條件,但是這也需要有前提,即資本有機構成不斷提高。因為只有資本有機構成不斷提高,擴大生產資料的投資才可以在資本家的消費和勞動需求保持不變的條件下,滿足的條件。這時,第一部類不斷擴大的生產能力全部被本部類消化吸收掉,不會進入第二部類轉化為消費品生產能力的擴大。

杜岡的理論對馬克思主義危機理論來說隱含著巨大的挑戰性和破壞性。首先,該學說表明資本積累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獨立于消費,不僅無產階級貧困化等馬克思主義經典命題被排除在危機理論之外,而且還意味著資本主義只要保持正確的比例就能自我維持無限度的增長。其次,一旦危機產生的原因被歸結為比例失調,危機充其量就不過是資本主義經濟在“試錯”過程中的插曲,而不構成資本主義固有的一種長期趨勢。最后,該學說為“有組織的資本主義”等改良主義打開了缺口。因此,杜岡的學說遭到列寧、盧森堡等馬克思主義者的批評就不足為奇了。但是真正通過經濟理論證明以回應杜岡的學說并復興消費不足論的工作,主要是斯威齊完成的。

斯威齊毫不留情的指出杜岡的比例失調論沒有太大的價值,只具有次要的地位(保羅·斯威齊,1997)。同時他又認為利潤率下降規律存在不確定性。這樣一來,危機理論就只剩下消費不足這樣一條解釋路徑。斯威奇提出,消費不足論的根本任務是要論證資本主義固有的一種長期趨勢,即消費品生產能力的擴大快于消費品需求的增長。為此,斯威齊提出了資本主義的兩個固有趨勢:積累()占剩余價值()的比例不斷提高,投資()占積累的比例不斷提高。既然資本投在生產資料上的支出比投在工人工資上的支出增長更快,消費資料的生產能力自然就比工人的消費能力增長更快。二者形成的“需求缺口”就是資本主義的消費不足。

斯威奇的消費不足理論及其模型和證明如下。

假定是以價值表示的凈國民收入,是工資總額(=工人的消費),是剩余價值中資本家消費的部分,是剩余價值中追加到不變資本的部分(=投資),于是有:

首先假定工人的工資與資本家的消費都是追加不變資本(投資)的函數,并且都具有隨著資本積累的擴大而相對減小的傾向,即:

同時,還假定國民凈收入按照固定速度增長,即:

由資本主義固有的積累趨勢,必然存在:

根據(6)式,則有:

將(7)式對時間求導,并根據(2)、(3)與(4)的假設,有:

從(5)與(8)式可以看出實際資本積累隨時間變化的趨勢,一階導大于0,二階導小于0。

以上分析了實際投資率的變化規律。假定隨消費需求增長所需的投資率為,有:

將對時間求導,可以看出:

從(2)、(3)與(8)中,可以看出:

從(5)與(11)的對比中可以得出結論:實際投資率對時間的一階導大于0,而隨消費需求增長所必需的投資率對時間的一階導小于0。這就產生了一個矛盾,由實際的資本增長帶來的消費品生產能力的增長快于消費需求的增長。這就是由資本積累固有趨勢造成的消費不足危機。

斯威齊據此批評杜岡:“現在明擺著的是,消費不足正是比例失調的一種特殊情況——消費品需求的增長同消費品生產能力的增長比例失調。不過,這種比例失調不同于杜岡所想象的比例失調,它不是導源與資本主義的不協調和無計劃性質,而是導源于資本主義的內在屬性。”(保羅·斯威奇,1997,第204頁)換言之,斯威齊把消費不足看成一種特殊的比例失調,即消費品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失調。消費品的供給由的實際水平決定,而需求由,也即的合意需求來決定。如果表示第一部類的實際投資率,表示第二部類的實際投資率,斯威齊已經證明了第二部類的合意投資率是小于0的,即:

其實不然。斯威齊的論證存在著一個根本缺陷,它和早期傳統的消費不足論一樣,把資本主義生產看作是為消費而進行的生產。第一部類僅用作第二部類的投入,甚至可以看作是第二部類垂直一體化的一個部分,因而生產資料的增長才會必然提高消費資料的生產能力。換句話說,斯威齊實際上只做了總量分析,而不是兩部類平衡條件分析。然而杜岡的分析重點在于,只要滿足再生產的平衡條件,在保證消費水平不變的情況下,生產資料可以用來制造生產資料,生產資料的增長可以無關乎消費資料生產能力的提高。依照杜岡的分析,所謂實際投資率高于消費需求所需的投資率完全不會導致消費不足,因為消費品部門與生產資料部門相對獨立,滿足消費需求所需的投資就等于第一部類的消費需求,而實際投資率則由第一部類投資率的拉動而提高,即:

如此的話,即便斯威齊模型中的實際投資率對時間的一階導大于0、隨消費需求增長所需的投資率對時間的一階導小于0的條件成立,也不一定會出現消費不足的情況。從這個意義上講,斯威齊不僅沒有切實回應杜岡的挑戰,甚至可以說是回避或篡改了杜岡提出的關鍵問題。

本文接下來的分析將回到杜岡采用的兩部類擴大再生產模型,以彌補斯威齊總量分析的缺陷。與此同時,正如前面的分析已經指出的,杜岡意義上的第一部類可以拋開消費需求單獨擴張的成立有賴于資本有機構成的變化情況。我們的分析表明,即使滿足兩部類擴大再生產的平衡條件,資本有機構成及其與其他因素的相互關系仍然可能引發消費不足,由此才能真正回應杜岡對消費不足論的否定。

三、斯威奇模型的擴展分析

把投資或信貸關系引入兩大部類的分析符合馬克思再生產模型的本意。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二卷分析剩余價值的流通時,十分明確的提出信用制度在“提供貨幣資本或使貨幣資本發生作用時所具有的生產力”,并且“這樣也就解決了一個毫無意義的問題,即資本主義生產按它現在的規模,沒有信用制度(甚至只是從這個觀點來看),只有金屬流通,能否存在。顯然,不能存在。相反,它會受到貴金屬生產的規模的限制。”①“隨著資本主義市場的發展,信用制度也同時發展起來。資本家還不能在自己的企業中使用的貨幣資本,會被別人使用,而他從別人那里得到利息。對他來說,這種貨幣資本是作為特殊意義上的貨幣資本,也就是作為一種與生產資本不同的資本執行著職能。但是它在別人手里卻作為資本起作用。很明顯,當剩余價值的實現更加頻繁,剩余價值生產的規模更加擴大時,新的貨幣資本即作為資本的貨幣投入貨幣市場的比例也會增加,其中至少有一大部分會重新被吸收來擴大生產。”②

前面的分析已經指出,杜岡意義上的第一部類可以拋開消費需求單獨擴張有賴于資本有機構成提高。進一步講,如果資本有機構成提高的速度沒有生產資料生產的增長速度快,那么就會出現本部類不能消化掉的生產資料。在這種情況下,第一部類以大于等于0的投資回報率向第二部類投資(轉移過剩的生產資料)是完全符合第一部類資本家利益的。那么,受消費不足制約的第二部類的資本家是否愿意接受第一部類的投資呢?雖然從整個部類的角度看,新增投資的回報率應等于0,但是對個別資本和個別企業而言,擴大再生產的回報率或者預期回報率很可能是大于零的。這種類似囚徒困境的情況是馬克思在分析個別資本競爭關系時的一貫觀點。個別資本為了贏得與其他資本的競爭,以擴大生產規模、采取技術進步、提高資本有機構成等方式追求超額利潤,這么做固然可以提高個別資本的個別利潤率,但是競爭最終卻會降低全部資本的一般(平均)利潤率。因此,第二部類資本增加投資的激勵從資本的個體理性來講是合理的。

接下來我們通過一個簡單的正式模型分析前面提出的問題。

首先,模型的基本假設包括:

假設1:社會再生產分為生產資料與消費品兩大部類,稱作第一部類與第二部類。兩個部類內部的企業完全同質且完全競爭。

假設2:兩大部類的資本家消費恒定,工人的工資率均不變。

假設3:第一部類的擴張受到資本有機構成的限制,第二部類的擴張受到全社會消費能力的限制,但第二部類可以從第一部類借入不能由第一部類自身消化的生產資料。

假設4:資本有機構成外生變化,并且是時間的函數。

也即要求:

即要求第一部類的產出資本比增長率高于0,這是很容易實現的。

第二部類的企業投資受到市場消費能力的限制,同時第二部類可以從第一部類借入不能由第一部類自身消化掉的剩余生產資料,所以存在以下不等式:

所以很容易就可以得到結論:

即,對于第二部類的個別企業而言,向第一部類借入生產資料以擴大規模是合理的,因為可以獲取相對于同行業其他企業的超額利潤。再結合(19)式,就可以看出,(19)式是可以取等的,得到第二部類企業的資本量表達式:

假定對于第二部類的企業而言,合意的資本投資需要使全行業的產出剛好滿足全社會的消費,設合意投資量為,有:

其中第一部類一共有n家同質企業,第二部類一共有m家同質企業,結合(12)式、(22)式,則有:

根據(23)可以求得:

因分母總是大于零,如果(24)式要小于0,則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25)式是模型最重要的條件式,它給出了消費不足再次出現需要滿足的條件。為了凸顯(25)式的現實經濟意義,我們不妨假設都趨于無窮,并且有(第二部類的企業數量更多),那么(25)可以進一步簡化為:

下面我們通過一些討論闡明模型的經濟含義。第一,本文用于表達消費不足的式子是,這比斯威齊的表示更加直接,斯威齊通過證明意愿投資與實際投資分別與相同的第三個變量(時間)的變化是反向的來推論消費不足,本文直接通過意愿投資與實際投資的反向變化表達消費不足。第二,在本文的模型中,出現消費不足的現象是有條件的,即(25)式要成立,在式子中表示第一部類資本有機構成的增長率,而表示第一部類的資本產出比,因此就意味著只有當第一部類的資本有機構成的增長率與本部類的資本產出比相比不太慢時,消費不足才會出現。引用(26)式,解讀可以更加明確,只要,也就是只有當第一部類的資本有機構成的增長率大于本部類的資本產出比,才有可能出現消費不足。由此可見,本文的分析表明杜岡和斯威奇對消費不足的否定或證明都是有問題的。在一定條件下,即使滿足擴大再生產的平衡條件,消費不足現象也可能出現。但另一方面,消費不足也不是斯威奇所論證的一種固有的長期趨勢,即使經濟最初存在消費不足現象(這是本模型推導的出發點),一旦兩大部類可以轉移資本或通過信貸進行投資,經濟可以達到新的平衡,而消費不足現象則有可能消失(比如當第一部類資本有機構成的增長率慢于本部類的資本產出比時)。第三,更重要的是,以上結論及其引申表明,消費不足的出現是和資本積累過程中更為基本的經濟比例關系相聯系的,比如資本有機構成、資本產出率等。因此把消費不足當作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是錯誤的。危機的根源是隱藏在消費不足現象背后的那些條件。雖然這些條件在斯威奇和本文的模型中被當作外生變化,但是這僅僅是為了簡化分析。本文的模型及其分析表明,危機確實存在以利潤為生產目的、由競爭推動的資本不斷擴大規模、提高有機構成和生產效率的微觀基礎。

需要說明的是,本文的重點不在于分析資本主義再生產平衡或失衡的條件。在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發展史上,結合再生產模型討論資本積累和穩定增長的文獻可謂汗牛充棟,與西方的經濟增長理論也存在密切的聯系(顧海良,2015)。本文的目的是重新審視由斯威奇復興的馬克思主義危機理論傳統中的一個重要分支——消費不足論。因此,本文沿用了杜岡與斯威齊的基本模型,從而不可避免的接受了其模型分析技術方面的缺陷,比如靜態的分析框架和缺乏動態分析。從理論上講,模型中的重要變量如資本有機構成、產出資本比、投資與消費等都是時間的函數,更加細致的刻畫出資本有機構成、產出資本比、投資與消費的動態路徑不僅更加符合資本積累的本質特征,而且可以使我們更好的理解消費不足或經濟危機的發生機制,這可以作為后繼研究的方向。

四、結 論

消費不足論在馬克思主義的危機理論中頗具影響,其發展經歷了不同的歷史階段,并呈現出不同的理論特征,如早期以資本主義對抗性分配關系為基礎的消費不足論,盧森堡等用來解釋帝國主義擴張原因的消費不足論,斯威奇為反駁杜岡的比例失調論而復興的消費不足論,以及巴蘭、斯威奇等結合壟斷資本主義特征和凱恩斯理論而修正的消費不足論(保羅·巴蘭、保羅·斯威奇,1977)。

本文首先回顧了消費不足論在政治經濟學早期思想史上的主要觀點和爭論,選擇以復興消費不足論的代表斯威奇為研究對象,重新審視其對比例失調理論的批評和對消費不足理論的論證。本文認為,斯威齊的論證存在的一個根本缺陷在于和早期傳統的消費不足論一樣,把資本主義生產看作是為消費而進行的生產。第一部類僅用作第二部類的投入。斯威齊實際上只做了總量分析,而不是兩部類平衡條件分析,因此也就沒有真正回應杜岡對消費不足論提出的挑戰。

為了克服斯威奇的論證缺陷,本文結合杜岡采用的兩部類擴大再生產模型,引入資本在部類間的流動和投資(信貸),對斯威齊模型進行了擴展分析,結果表明,即使滿足擴大再生產的平衡條件,消費不足現象也有可能出現。但另一方面,消費不足也不像斯威齊斷言的那樣是資本主義固有的一種長期趨勢。資本積累過程中是否出現消費不足,取決于資本有機構成變化以及它和資本產出比的相互關系等其他更深層次的條件和原因。因此,把消費不足當作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是錯誤的。危機的根源是隱藏在消費不足現象背后的那些條件,即以利潤為目的、由競爭推動的資本不斷擴大規模、提高有機構成和生產效率的微觀基礎。

本文的結論符合馬克思反對消費不足論的基本觀點及其關于資本主義危機理論的基本方法論。事實上,從《大綱》到《資本論》,馬克思解釋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根本原因的基本思路和落腳點是一致的。他既反對薩伊、李嘉圖等人否定資本主義存在普遍過剩危機的錯誤觀點,同時也批判了西斯蒙第、馬爾薩斯等人論證危機的理論缺陷,指出危機理論“要就危機來自作為資本的資本所特有的,而不是僅僅在資本作為商品和貨幣的存在中包含的資本的各種形式規定,來徹底考察潛在的危機的進一步發展”,為此就必須考察資本主義生產的現實運動、競爭和信用等等。①馬克思在這里提出了馬克思主義危機理論一個的方法論原則:危機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充分發展的結果,其理論上的必然性與現實的發生機制只有在充分闡釋了資本的生產過程、流通過程以及資本總過程的基礎上才能得到全面清楚的理解。單從資本的直接生產過程、流通過程或者分配關系某一方面出發,試圖從中找出危機的單一原因,在方法論上都是錯誤的。遺憾的是,這種錯誤在馬克思主義危機理論的后續發展中并不是孤立的存在。消費不足論就是受這種錯誤影響的代表性學說之一。

1.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6、7卷[M],人民出版社,2009年。

2.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II冊[M],人民出版社,1973年。

3. 保羅·斯威齊:資本主義發展論[M],商務印書館,1997年。

4. 歐內斯特·曼德爾:《<資本論>新英譯本導言》[M],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

5. 西蒙·克拉克:《經濟危機理論:馬克思的視角》[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

6. 胡瑩:《“消費不足論”還是“生產過剩論”——評馬克思主義經濟危機理論早期的一個爭論》[J],《當代經濟研究》2015年第7期。

7. 安瓦爾·謝克:《危機理論史簡介(上)》[J],《教學與研究》2013年第10期。

8. 顧海良主編:《百年論爭——20世紀西方學者馬克思經濟學研究述要》(中、下)[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5年。

9. 保羅·巴蘭、保羅·斯威奇:《壟斷資本:論美國的經濟和社會秩序》[M],商務印書館,1977年。

①《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48頁。

①《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56-457頁。

②《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II冊,人民出版社,1973年,第593-594頁。

①杜岡認為,由于資本主義生產的無政府狀態,這個正確的比例只有在偶然的情況下才能達到。他由此認為比例失調才是資本主義經濟出現經常的和反復的失衡與危機的原因。

①《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83頁。

②《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56頁。

①《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II冊,人民出版社,1973年,第585頁。

猜你喜歡
馬克思理論模型
一半模型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寶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堅持理論創新
當代陜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神秘的混沌理論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重要模型『一線三等角』
重尾非線性自回歸模型自加權M-估計的漸近分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在线播放毛片| 久久精品国产国语对白|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z| 久久国产热|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不卡f| 国产凹凸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模极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视频|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中文|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 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AV无码无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免费| 欧美自慰一级看片免费| 伊人久综合| 老司机久久99久久精品播放| 亚洲综合九九|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午夜毛片免费看| 97视频免费看| 999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播放| 欧美午夜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午夜电影| 九色综合视频网| 亚洲资源站av无码网址|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 国产自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精品拍自| 日韩a级片视频| 亚洲成网站| 在线视频97| 精品人妻AV区| 伊人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亚洲日韩日本中文在线| 99热国产在线精品99| 欧美日韩理论| 国产在线98福利播放视频免费| 韩日免费小视频|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国产精品区网红主播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色婷婷在线观看|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国产精品播放|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呦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综合|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黄色|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91在线一9|永久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v欧美| 久久青草热|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一区二区|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播放的| 国产对白刺激真实精品91| 一级香蕉人体视频| 国产免费自拍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久久精品电影| 97av视频在线观看| 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99久久亚洲精品影院| 精品一区国产精品| 最新国产网站| 亚洲欧美国产五月天综合| 91极品美女高潮叫床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免费| 精品国产毛片| 欧美日韩在线第一页|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高清精品美女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2020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