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東福
福建省三明市第五醫院,福建三明 365000
D-二聚體在診斷下肢深靜脈血栓中的應用研究
巫東福
福建省三明市第五醫院,福建三明365000
目的探討D-二聚體在下肢深靜脈血栓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方便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該院收治的80例懷疑有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分為觀察組,將同期80例門診體檢的健康人員分為對照組,采集所有觀察對象的血液標本進行D-二聚體測定,并進行超聲造影檢查明確診斷,對比分析檢測結果及D-二聚體檢測的診斷意義。結果 觀察組患者血漿中的D-二聚體含量(2461.9±1782.6)μg/L明顯高于比對照組(168.3±47.3)μg/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中D-二聚體>500 μg/L有70例,提示有血栓形成,超聲明確診斷下肢深靜脈血栓65例。結論D-二聚體是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特異性指標,對早期診斷下肢深靜脈血栓有重要的診斷意義。
D-二聚體;下肢深靜脈血栓;診斷價值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D-dime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DVT.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dividing 80 cases of persons at January 2015— January 2016 who were doubt to DVT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Dividing 80 cases of healthy persons into the control group,Collecting all the persons blood samples for D-dimer test,then using Contrast-enhanced to diagnosis the disease.To analysis the test results and diagnostic valiable.Results The D-dimer conten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2461.9±1782.6)μg/L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168.3±47.3)μg/L,the results is useful(P<0.05).Inthe observation group,70 cases of persons D-dimer content>500 μg/L,it's prompt has blood clots.The Contrast-enhanced diagnostic DVT 65 cases.Conclusion D-dimer is the specitic indicators of DVT,It's important for DVT to get the correct early diagnosis.
[Key words]D-dimer;DVT;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臨床常見的外周血管疾病,主要見于術后、長期臥床或晚期惡性腫瘤患者[1]。主要因久病體虛、久臥久坐、缺乏運動、刺激性藥物、機械性損傷、感染性損傷、纖維蛋白酶溶解能力降低等因素導致血液出現高凝狀態、損傷靜脈壁、血液循環速度減慢從而形成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主要表現為患肢疼痛、腫脹、壓痛、淺靜脈曲張、Homans征,遺留皮炎、瘀滯性潰瘍等后遺癥,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靜脈血栓脫落后會形成肺栓塞,預后較差[2]。所以早期明顯明確診斷,并采取有效的溶栓、抗血栓治療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預后。臨床主要采用血管無損傷性檢查法、上行性靜脈造影、超聲造影檢查、實驗室檢查等。實驗室檢查中D-二聚體可以反映機體的纖維蛋白酶的溶解情況,采用免疫比濁法進行檢測[3]。D-二聚體陰性可以排除有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可能,D-二聚體結果呈陽性提示有下肢深靜脈血栓,診斷特異性較高。而且操作簡單,檢測費用低,診斷準確性高,對早期診斷下肢深靜脈血栓有重要意義。該文就2015年1月—2016年1月該院收治的80例懷疑為DVT患者與同期健康人員進行D-二聚體檢測,探究D-二聚體對DVT的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80例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齡31~80歲,平均年齡(43.2±3.8)歲,病程為1個月~8年。病變肢體有97條,其中左下肢59條,右下肢38條。將同期在門診進行體檢檢查的健康人員分為對照組,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齡29~78歲,平均年齡(42.8±3.5)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納入標準:①經超聲造影檢查、血管無損傷性檢查結合患者的臨床癥狀明確診斷為下肢深靜脈血栓,符合《臨床疾病學》中關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診斷標準;②有患肢腫脹、疼痛、壓痛等癥狀,需要明確診斷的患者;③所有患者均了解實驗目的,簽署知情同意書,獲得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④入院前無下肢深靜脈血栓,未服用導致D-二聚體含量增高的藥物。
排除標準:①下肢纖維組織炎、淋巴管炎、血液性疾病、急性動脈栓塞患者;②近一周內使用過高滲藥物、刺激性藥物治療患者;③不愿意配合實驗的患者;④對造影劑過敏、有超聲造影檢測禁忌癥的患者。
1.2檢查方法
采集患者的空腹靜脈血6mL在離心機中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10 min,檢測方法為免疫比濁法,采用D-二聚體檢測試劑盒進行測試,使用儀器為STA-R全自動血栓分析儀,嚴格按照檢驗操作要求進行測定。D-二聚體>500 μg/L即為陽性,D-二聚體<500 μg/L即為陰性。
超聲造影檢查:檢查前對患者進行藥敏試驗,對使用的造影劑無過敏反應的患者給予76%泛影葡胺造影劑注入股靜脈進行造影。超聲檢測儀器為飛利浦雙功能彩色多普勒超聲儀,超聲探頭頻率為5.0~7.5 MHz。患者先后取仰臥位、俯臥位,對下肢的血管、脛靜脈、腘靜脈、血管壁、血管內膜、官腔直徑,血栓范圍、形態進行明確診斷,對搜集的信息進行數據分析,得出診斷結果。
1.3統計方法
2.1兩組患者平均血漿D-二聚體含量
經過D-二聚體測定后,觀察組平均D-二聚體含量為(2461.9±1782.6)μg/L;對照組中所有觀察對象的D-二聚體含量<500 μg/L,平均D-二聚體含量為(168.3±47.3)μg/L。觀察組平均D-二聚體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 (t= 11.5042,P<0.05)。
2.2 D-二聚體檢測與超聲造影檢查結果
觀察組D-二聚體陽性有70例,10例為D-二聚體陰性排除下肢深靜脈血栓。對70例D-二聚體陽性患者進行超聲造影檢查,明確診斷下肢深靜脈血栓65例,見表1。

表1 D-二聚體檢測與超聲造影檢查結果對比(n)
下肢深靜脈血栓在臨床的發病率較高,長期臥床的重癥患者尤為常見。下肢深靜脈血栓造成了局部血液循環障礙,血栓脫落就會引起肺動脈栓塞,威脅患者生命安全[4]。下肢深靜脈患者有局部壓痛、水腫、活動受限等癥狀,在有這些癥狀時應提高警惕,有效的、安全的、快速的、無損傷的診斷方法對早期診斷下肢深靜脈血栓有重要意義。血漿中的D-二聚體由纖維蛋白裂解時產生,纖維蛋白原的作用是疏通血管,保持血管的正常排泄、循環,維持機體血液循環的平衡[5]。纖維蛋白出現異常,纖維蛋白酶溶解能力降低時就會導致血小板聚集,出現血液高凝狀態。凝血過程激活了纖溶系統產生纖溶酶,使交聯蛋白發生降解從而產生D-二聚體。D-二聚體的分子質量極小,屬于溶解酶系統中的最小片段[6]。因此,D-二聚體的增高可以準確反映纖溶系統的異常活性增加,提示機體的凝血功能明顯增加,出現血液高凝狀態[7]。臨床根據D-二聚體這一特性應用于缺血性腦卒中、冠心病、白血病、腫瘤分期轉移情況等疾病的檢測,可以反映患者的病變程度,對檢測患者的恢復情況、預測預后情況有重要的診斷價值。正常機體的D-二聚體含量低于<500 μg/L,當D-二聚體含量遠遠超過正常水平時,提示有血栓[8]。但是膿毒血癥、惡性腫瘤患者的D-二聚體水平也會升高,所以單獨采用實驗室檢測還存在缺陷。對D-二聚體檢測陽性患者采用超聲造影檢查可以提高診斷的準確性,明確診斷下肢深靜脈血栓。
該文觀察結果中,觀察組患者的D-二聚體水平(2 461.9±1 782.6)μg/L明顯高于對照組(168.3±47.3)μg/L,與亓明等[9]實驗檢測結果中疑似下肢DVT患者平均血清D-二聚體值為(1 654.78±872.40)μg/L,正常對照組(137.62±104.72)μg/L結果有一致性[8],說明下肢深靜脈患者的D-二聚體水平遠遠高過正常水平。觀察組患者中,D-二聚體檢測陽性70例,經超聲造影明顯診斷65例為下肢深靜脈血栓,說明血漿D-二聚體檢測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診斷特異性高。
綜上所述,D-二聚體陰性可以排除下肢深靜脈血栓,對下肢深靜脈的早期診斷有重要診斷價值。但是,D-二聚體檢測陽性對下肢深靜脈血栓診斷還不能完全檢出,聯合超聲診斷可以提高診斷的準確率。
[1]王國杰,張灼錦.血漿D-二聚體檢測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早期診斷價值[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14):2368-2370.
[2]余美琴,李俊來,曹曉林,等.老年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D-二聚體的臨界值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5(1):32-34.
[3]張立濤,張靜梅,梁俊生,等.老年人骨折后早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情況分析[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3,19(1):43-45,82.
[4]袁偉,馬華松,王曉平,等.全膝關節置換后短期血栓預測:DD二聚體與纖維蛋白降解產物的動態監測[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5,19(17):2661-2666.
[5]馬楠,李國智.D-二聚體與C-反應蛋白聯合檢測在下肢深靜脈血栓中的臨床應用[J].吉林醫學,2013,34(32):6689-6690.
[6]孫少君,王曉明.Wells評分聯合D-二聚體預測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價值[J].實用醫學雜志,2016,32(1):98-101.
[7]郭建斌,閆金洪,第五維龍,等.關節置換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早期診斷及危險因素分析 [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3,27(5):460-462.
[8]張碧瓊,黃遠清.下肢深靜脈血栓溶栓治療時血漿D-二聚體水平的臨床意義[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3,19(14):2184-2185.
[9]亓明,白云清.D-二聚體監測對老年長期臥床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早期診斷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7):4244-4245.
To Discuss the D-dime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DVT
WU Dong-fu
The Fifth Hospital at Sanming in Fujian,Sanming,Fujian Province,365000 China
R543.6
A
1674-0742(2016)08(c)-0079-03
10.16662/j.cnki.1674-0742.2016.24.079
2016-05-27)
巫東福(1964.11-),男,福建寧化人,大專,主管檢驗師,研究方向:血栓與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