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民進河北省委
推進我省建筑節能工作進一步開展
文/民進河北省委
全球建筑行業及相關領域造成了70%的溫室效應。在我國,建筑能耗已經上升到社會總能耗的30%以上。抓好建筑節能工作已經成為節能減排,應對大氣環境污染的必要措施。我省對建筑節能工作高度重視,已實施“綠色建筑百項重點工程”,提出了綠色建筑和可再生建筑在新建建筑中比例要達到20%和40%的具體目標,并計劃2017年完成具備條件的老舊住宅改造80%的目標。
在我省推出的《河北省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13(J)185-2015)提出了新建住宅建筑節能75%的新標準,目前保定市和唐山市等地已經開始強制執行,未來將在全省普及。從目前來看,雖然我省節能建筑累計4.49億平方米,占現有建筑總量的37%,但在既有建筑中絕大多數仍屬于高能耗建筑。
在當前節能減排的大背景下,尤其是我省在西臨太行山脈,北依燕山山脈的特殊地理環境下,在“工業圍城,中間開花”的不利條件下,發展建筑節能也是緩解大氣污染的手段之一。同時節能也是節約,也是改善農村貧困人口的生活條件,精準扶貧的一種有效方式。發展建筑節能,促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因此,應進一步采取措施,做好建筑節能工作。建議:
一、使建筑節能觀念深入人心和行業。在建筑節能工作上,政府推動和媒體宣傳是需要先行的。應發揮政府主導的優勢,以嚴謹科學的態度做好建筑節能宣傳工作。應通過媒體宣傳提高公眾的節能意識,充分認識到節能就是節約、節能就是改善生態環境。據測算,使用者對建筑能耗的影響達到30%以上。因此,不僅要有好的建筑節能技術,也需要提高人們的的建筑節能意識。
二、制定支持建筑節能發展的政策措施。一是針對新建建筑打造設計、施工、建材應用和運行管理等各環節全覆蓋的標準體系,在基礎條件類似的地區,采用建筑保溫與結構一體化設計。二是根據我省不同地市間的資源、氣候和居民消費水平,制定出適宜的建筑節能方案,不搞一刀切。三是針對我省既有建筑的等級,制定更加細化、可行的節能改造措施。四是從政策上提高新建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執行率及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比例。五是抓好公共機構用能的監管,目前的監管僅僅流于形式,缺乏必要的手段。六是確立全省統一的標準和權威的評估機構,以保障對節能建筑等級和節能率的準確認定。七是做好工程建設監管信息平臺建設,以實現對工程項目的動態管理和現場實況的實時監控。

三、將綠色建筑作為主要的發展方向。綠色建筑是一種和諧建筑,既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又不破壞生態平衡。雖然綠色建筑的成本高出普通建筑物近30%,但能耗可降低85%,完全可以通過后期低成本運行收回成本。一是以星級評定的模式,推進綠色建筑發展。通過綠色認證后,應給予一定優惠政策,讓開發商獲得實際收益,減小投資風險。二是財政投資的項目和上規模的公共建筑應強制執行綠色低碳建筑標準,發揮示范意義。三是建立財政補貼、稅收減免和返還土地出讓金等扶持機制,激勵綠色建筑的市場開發。四是通過綠色建筑發展基金等多元化的資金籌措機制發展綠色建筑。
四、引入節能第三方服務公司。推廣第三方節能服務模式,將節能交給專業公司來做,使項目建設單位、物業管理及用戶不需要再為節能支付先期成本,負擔大幅減少。同時,由于節能公司收益直接與節能量掛鉤,更加利于節能建筑技術的推廣。目前可開展投資(BOT)、收購(BOO)、合同能源管理(EPC)、公私合作制(PPP)和企業委托管理(EOT)等第三方節能服務形式。政府在其中只需要出臺相關措施對節能公司進行監管和引導即可。
五、做好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工作。
上世紀80、90年代的建筑沒有采取節能措施,能源浪費嚴重,因此對夏熱冬冷地區的既有居住建筑實施節能改造尤其重要。在目前改造模式很難統一、效果參差不齊、難以大面積推廣的情況下,可以采用效果明顯、投資較小、便于實施的節能改造方式。首先可針對保溫性極差的門窗墻體、不合理的系統,和效率很低的淘汰落后設備進行更新更換,再根據建筑形式和居民承受能力,進行節能改造方案的優化設計。
六、對建筑工程招標投標進行規范。一是擴大招標的范圍,拓寬招標監管的范圍,圍繞建筑原材料采購、建筑設計和施工等環節加強建筑工程招標投標活動的法律約束機制。通過備案管理的形式,將建筑節能的強制規定,貫徹到合同條款中。二是建立省級以上的評標專家數據庫,專家要為評定的項目終身負責。通過評標專家庫的隨機抽取機制,保證招投標的合理性和公正性。三是對虛假招標、規避招標的行為進行處罰。四是加強事后監管,嚴防低價中標后,降低建筑質量標準以壓低成本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