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訊(記者 高軍)為深入貫徹落實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深化與天津、河北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領域的聯動合作,合力構建跨區域食品安全應急協作機制,提升區域食品藥品安全整體保障水平,2016年11月15日,北京市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和天津市、河北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共同主辦了京津冀食品安全突發事件聯合應急演練。此次應急演練的參演人員近600人,是北京市近年來組織的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響應等級最高的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實戰演練,充分展示了京津冀三地政府部門應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指揮決策、協調溝通、科學研判、快速處置能力,達到了檢驗應急預案、鍛煉應急隊伍、增強科普宣傳、磨合工作機制的演練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孫咸澤、北京市副市長程紅、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徐志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品藥品稽查專員石耀宇,以及來自京津冀、山西、內蒙古等地的食藥監管部門、部分企業的相關負責人觀摩了演練。徐志軍主持演練活動。此次演練由北京市食藥安辦主任、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叢駱駱擔任總指揮。
演練現場,來自北京、天津和河北的食藥監管部門、市公安局、市衛計委的一線執法人員列隊21支;應急指揮車、移動實驗室、食藥執法車輛、急救車輛和公安執法車參與演練的事件調查、應急響應等環節;演練中臨時搭建的“北京某會議中心”、“急診”、“河北某商貿公司”、“天津某商貿公司”等相關事件發生地位于場館四周。演練以一場發生在北京市朝陽區的突發群體食物中毒事件為切入點,該區食藥監管人員對該事件按照程序上報、先期處置并展開急救。隨后海淀區、門頭溝區也相繼發生了相似食源性疾病報告,三個區事件患者均表現為眩暈、低血壓、心動過緩等一致體征,事發2小時50分鐘后,涉及人數已經超過100人。根據《北京市突發食品安全事件應急預案》要求,北京市食藥安委啟動了突發食品安全事件II級響應,成立了現場指揮部,組成了綜合協調、醫療救治、調查處置、監測評估、專家咨詢、新聞發布等6個工作組,涉及食品藥品、衛生計生、公安、宣傳、旅游、教育和地方政府等。隨后,在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多部門各司其職,迅速對事件展開調查,封存了可能導致安全風險的食品及原輔料,檢驗檢測可疑產品,對涉事單位和人員進行調查。經過深入細致地排查和分析,調查執法人員迅速把食物中毒原因指向某商貿公司當時正在進行二次分裝的可疑淀粉。通過向上和向下追溯,最終查明了可疑淀粉的來源和流向。北京市食藥監管局迅速查封扣押了全部問題淀粉,并在全市范圍內緊急開展淀粉專項監督檢查。演練共分為7個科目:事件的發生報告與先期處置、調查與處置、響應升級、京津冀協同處置、信息發布與輿情引導、響應終止、責任追究;時間跨度26小時,從第一天的12點半開始到第二天的14點,整個演練過程安排周密、流暢自然。

▲國家食藥監管總局副局長孫咸澤觀摩演練并祝賀演練取得圓滿成功

▲北京市副市長程紅充分肯定了本次演練成果
觀摩過后,國家食藥監管總局副局長孫咸澤表示,北京市組織的本次演練不僅切實提升了區域食品安全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也在規范程序、鍛煉隊伍、宣傳教育等方面對全國其他省市提供了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孫咸澤要求各食藥監管部門緊抓食品藥品安全風險預警、風險控制、風險管理和風險傳達,進一步提高輿情監測、事件處置能力,完善應急管理長效機制,提升公眾防范意識能力。
北京市副市長程紅表示,本次應急演練充分展示了食品安全領域各部門的良好精神風貌,她指出,下一步,北京市將密切與天津市、河北省的協作,完善體系,實現全面協同處置,大力提升風險防控能力,共筑食品安全屏障。
據演練副總指揮、北京市食藥安委副主任王福義介紹,京津冀三地食藥監管部門在此次演練前和演練中,以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為依據,就應急響應程度、范圍、方式方法等諸多細節進行了充分溝通并達成共識。這次演練不僅是“演”更是“練”,通過協同演練的方式探索建立京津冀三地食品藥品安全工作有效溝通、全面協作、快速聯動的應急協作機制,構筑更加牢固的食品藥品安全防線,共同提升區域食品藥品安全水平。
演練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等十省區市作為“北方十省區市食品藥品安全應急協作區”成員單位就“食品安全跨區域保障協作工作機制”和“食品藥品監督抽檢不合格產品信息通報處置工作機制”文件進行深入磋商,就探索建立重大活動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銷地準入和產銷銜接機制,就米面糧油、肉制品、水產品等重點品種協作開展全程監控,建立跨區域全鏈條追溯體系,就生產、經營環節發現的不合格產品統一處罰標準、界定原則等一攬子協作事宜達成了共識。

▲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徐志軍主持演練

▲北京市食藥安辦主任、北京市食藥監管局局長叢駱駱致辭

▲演練過程安排周密、流暢自然、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