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耀瑞
摘 要 隨著經濟技術發展的突飛猛進,以及全球氣候的持續性變暖,全國各地頻繁的發生諸如干旱、洪澇以及臺風等不同程度的災害性氣候,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都帶來了難以預估的風險,同時,也是對網絡新聞媒體應急報道的嚴峻考驗。文章以臺風為例,對災害性事件報道中網絡媒體的作用以及作為進行了簡要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 災害性事件;臺風報道;網絡媒體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09-0003-01
臺風一旦出現,會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不小的損失,抗臺便成為了至關重要的工作,而臺風的報道通常是每年新聞報道的重要專題。網絡媒體要及時、全面以及深入地報道這一消息,在保障知情權的同時,也可以讓觀眾增強防范意識。而新聞報道的價值越高,那么對于穩定人心、化解情緒以及應對災害的都具有深刻的意義。
1 時間優勢:快捷
災害性事件報道的一個主要因素就是時間,時效性可以體現出本次新聞報道的價值所在,并且可以有效減少災害性事件造成的進一步傷害。網絡報道的技術在先天上具備了即時性的報道優勢,但是要真正做到在第一時間對災害性事故進行報道,技術的支撐也只是比反映快速一步而已,關鍵還是得前期大量工作的投入。大部分災害性事件的出現,并非完全無法預測,網絡媒體應當對比較常見的災害事件,針對不同階段、不同層次以及不同重點制定詳細應急預案,這樣才能搶占災害性報道事件的先機。
2 傳播優勢:立體
災害性事件經常是發生或者發展的一個動態過程,只靠第一時間的報道遠遠不夠,網絡多媒體的傳播方法、互聯網技術的成熟等技術優勢都能夠將災害事件動態化,進行同步、全面的立體報道,從而進一步滿足公眾的知情權。
3 互動優勢:雙向
對于災害性的報道,網絡媒體在滿足公眾的知情權進行快速全面報道的同時,還應該盡量做到安撫民心、引領輿論等等社會功能。網絡媒體應該良好體現出其責任和力量,根據網絡媒體特有的互動優勢,在突發事件中和網民進行雙向的溝通和交流,積極有效地引領輿論。
4 資源優勢:整合
網絡媒體畢竟是一種新型媒體,雖然網絡媒體在災害報道中具有很多優勢,但是也需要充分挖掘到可利用的社會資源以及有限的自身資源,從而實現對資源的整合,擴大宣傳的影響。
5 臺風實例報道中的策劃、操作和流程
5.1 預案
新聞單位應該結合先前的實際經驗,把災害性事故發生的前、中、后期三個階段的報道內容做細致的分化與整合,從而進行完整的臺風報道預案。在直播連線報道或者是文字圖片的預案中,必須明確分工,真正做到在其位謀其職,同時要有明確的規定以及充足的準備,認真的對災害事故報道的現場進行報道、理智的撰寫災害的新聞資訊。
5.2 準備
全國抗臺預案已經逐步趨向成熟,當臺風可能來臨時,各地的防汛指揮部都會召開緊急會議,可以把此會議看作是啟動報道預案的先機。臺風的影響一旦明確下來,就可能登陸本市或者周邊位置,這時就可以大篇幅的開始防臺報道。
2014年9月16日上午9時多,該年第15號臺風“海鷗”強勢登陸海南省文昌市的翁田鎮,且在當天的中午時分,再次登陸廣東湛江市徐聞縣南山鎮五里村,臺風登陸時,中心最大風力高達13級。而早在臺風登陸前兩天,也就是9月14日,湛江新聞網就已開通了圖文直播方式的臺風報道專題,且在當天下午3時發布了一條廣東省政府應急辦以及來自省氣象局的短信通知,提醒市民,在9月16日臺風“海鷗”將正面向廣東省襲來,粵西地區將有大雨到特大暴雨,以便市民提前做好防御工作。
5.3 抗擊
開辟抗臺的特別報道節目。從臺風“海鷗”登陸的9月16日白天一直到17日晚,《湛江日報》的記者們都是“人不卸甲、馬不卸鞍”的狀態,一直守在前線,傳回來的新聞資訊成百上千條,包括文字、圖片甚至是視頻,都經過了他們的初步篩選,在當天夜晚,記者即使是在采編的空當時,也是完全沒有閑下來,繼續深加工自己當天收集到的新聞素材,湛江新聞網的城市聯播車以及配備有攝像頭的遙控飛機,都在臺風登陸的當天擔當進行巡城工作,盡量將最新情況直播給人民群眾。而兩報的后方編輯團隊,將各自所需要的新聞專題報道進行精心策劃。就比如《湛江日報》在18日就以2個版面的報道規模把湛江市快速清理掉災痕,然后進行重新部署的工作良好的傳達給了人民群眾。然后在17日和18日這兩天,《湛江日報》先后用10個版面和7個版面的報道規模大篇幅的報道了湛江市的災后重建工作,同時對一線記者的深度報道也給足了版面。
5.4 災后
當臺風退去,若是災情不算太大,此時就可以轉入到救災以及生產自救這些比較常態化的新聞報道。同時,還應對臺風期間,相關抗臺工作中的不足與紕漏予以改進,前方一線記者和后方編輯也應當對此次災害的報道進行總結,從而完善臺風報道的預案。
6 結束語
綜上所述,臺風災害的突發性以及破壞性較大,當災害發生時,新聞媒體最主要的就是滿足人們的知情權,給人們帶去及時有用的信息,判斷出災害對自身會造成的影響,然后采取相對應的解決措施。而如何更好的報道災害事故,對于網絡媒體自身來說,應該統籌以及加大全能型記者與編輯的培養力度、整合利用自身資源、提高原創報道數量以及質量等方法。
參考文獻
[1]沈嚴.災害性事件報道中網絡媒體的作為——以臺風“海葵”報道為例[J].中國記者,2013(3):111.
[2]李綱,海嵐,陳璟浩.突發自然災害事件網絡媒體報道的周期特征分析——以地震和臺風災害為例[J].信息資源管理學報,2015(3):18-24.
[3]王潤澤.探尋災害報道的模式突破[J].中國記者,2006(9):22-23.
[4]邢常葆.城市臺臺風報道的對策與實踐——以寧德電視臺的“莫拉克”臺風報道為例[J].東南傳播,2009(11):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