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雯
摘 要 新媒體的出現給傳統媒體帶來了沖擊,但傳統媒體并不會因為新媒體的出現而消沉或是消失。為了穩固自己在信息傳播領域的市場保有量,傳統媒體必須改革創新。由于沒有資源優勢,也沒有雄厚資金實力,基層電視媒體要在電視新聞、自辦欄目以及與新媒體融合等方面努力創新。
關鍵詞 貼近;服務;發展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09-0071-02
從烽火狼煙到衛星定位,信息的傳播直接反映著社會的發展步伐;從鴻雁傳書到全球直播,信息的傳遞速度也在影響著時代進步的里程。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之后,信息的傳播方式發生了質的突破,每一個網絡終端都變成了信息發射器,遍布全球的網絡系統也讓各種消息唾手可得。信息傳播方式的更新,帶來了傳統媒體的動蕩,作為基層媒體的縣級電視臺該何去何從呢?
對于傳播媒體而言,新舊媒體的更新,早有先例。從報紙到廣播,從廣播到電視,再到如今出現的網絡新媒體。每一次信息傳播方式的變革都在人類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回顧歷史的發展,我們也可以總結出,新媒體的出現的確會給傳統媒體產生沖擊,但傳統媒體并不會因為新媒體的出現而消沉或是消失。雖然菲利普·邁耶在《正在消失的報紙》中提出按照目前的報紙讀者流失速度,到“2043年春天的某一天,美國的一位讀者把最后一張報紙扔進了垃圾桶——從此,報紙就消失了。”[1]但是。時至今日,我們依然可以在市場上找到一些極具影響力的報紙、期刊。在我國,報紙沒有任何想要消亡的意思。為了穩固自己在信息傳播領域的市場保有量,傳統媒體的改革創新,卻是必須的。
面對前所未有的沖擊,曾經的新媒體——電視,受到了來自網絡的重創。面對前所未有的沖擊,中央級或省級電視臺利用自己的資金和資源優勢,開辦了諸多具有影響力的電視節目,讓自己在媒體競爭的洪流中博得一席之地。依靠著各類選秀,真人秀,各大衛視穩穩地守住了自己的收視率。在這種情況下,既沒有資源優勢,也沒有雄厚資金實力的基層電視媒體,想要在這次動蕩中站穩腳跟,必須要在電視節目的制作上努力創新。
新聞是立臺之本,曾經“報紙因其在社區所起過的歷史作用,具備了充當最值得信任媒體的資格”[1]。而現在,在網絡傳播缺乏監管,互聯網信息可信度偏低的情況下,電視新聞成了普通大眾核實網傳信息的主要渠道。相比于其他節目而言,縣市級電視臺的本地新聞,受到了觀眾的更多關注。基層電視媒體,首先要做的就是新聞節目的創新。為了讓電視新聞節目,更加貼近群眾,可以從以下幾點開始轉變。
從報道會議向解讀會議邁進。一直以來,縣市級電視臺的主要工作,就是報道當地的政府工作,充當地方政府的喉舌,讓政令上聽下達。于是政府機關相關會議的報道,變成了電視臺新聞節目的主要內容。會議報道的一般化,程序化的“窠臼”,只會讓受眾在電視機前索然無味。為了改變這一情況,新聞媒體要主動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報道形式上進行創新。要讓新聞內容更具有貼近性,站在受眾的角度,解讀會議精神,讓大家了解政府工作與自己生活的連接點,從而更加支持和配合政府的工作。
從政策議題向百姓民生轉移。政府工作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但對于大多數受眾而言,政策議題畢竟是要不可以新聞頭條,反而是自己身邊的民情民生更能夠引起關注和共鳴。
為了適應新常態,新聞節目也可以適當地向百姓民生轉移。增加民生新聞在節目中的比例,關注群眾熱點話題,給受眾以積極正面的輿論導向。讓電視新聞,更好的為群眾服務。
從政府喉舌向群眾呼聲靠攏。電視臺是一個傳聲筒,電視機把政府的聲音傳進了千家萬戶。但電視臺并不是一個單向的傳聲筒,媒體工作者也需要把群眾的聲音,傳遞給政府機關,甚至是執法部門。媒體的工作是傳播信息,縣級電視臺的任務就是連接基層群眾和政府機關。在新時期,電視臺要做群眾的傳聲筒,為百姓服務。
欄目是活臺之源,目前大多縣級電視媒體都有自己的自辦欄目。在自辦欄目的開辦與制作上,欄目主題與宗旨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民生欄目突出服務性。民生欄目是一種反映普通百姓生活的節目,貼近生活又富有真實性,一經推出得到了大多數人的關注和認可。民生節目,講述的是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但在吸引觀眾的同時,也要注重節目的服務性。在節目的采編與播出中為受眾提供幫助,在家長里短中,幫大家解疑釋惑。在筆者工作的定州電視臺就有一檔非常受歡迎的民生節目——《直播民生》。這檔欄目會根據百姓生活,報道新聞事件,比如,在供暖初期,協調供暖公司,調節各個居住小區的供暖溫度;在雨季到來時,幫助市民解決道路積水;在大學開學季,關注并呼吁幫扶鄉鎮村街的寒門學子等等。現在《直播民生》欄目受到了定州百姓的廣泛認可,在大家遇到困難時,都會想到電視臺的有一個欄目能夠為大家解決問題。在受眾調查中,《直播民生》欄目的關注率甚至可以與本地新聞《定州新聞》相媲美。
娛樂節目突出參與性。從2013年開始,娛樂節目中,真人秀節目異軍突起。縣級電視媒體沒有充足的資金邀請大腕明星,但完全可以打造自己本土的娛樂真人秀。讓普通群眾參與到電視娛樂節目中來,既可以豐富節目內容,也贏得了受眾對電視節目的關注。省臺、衛視上是大腕明星的詩情畫意,咱們地方臺就一頭扎進濃油赤醬的百姓生活。在定州電視臺的生活頻道播出的《舞臺正中間》欄目就是一檔全民參與的娛樂真人秀節目。這檔欄目利用定州豐厚的文化資源,把定州百姓自娛自樂的定州秧歌、跑旱船、廣場舞搬上了熒屏。既豐富了當地群眾的文化生活,也讓這檔欄目備受歡迎。
法制節目突出教育性。法制類電視節目作為一種特殊的電視節目形態,在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進程中,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法制類電視節目想要做到有所突破,必須實現節目的規范與法制化,建立健全的新聞管理體制和自律機制,同時還要加深對法的理解和對法治精神的把我,提高節目質量。讓觀眾在欣賞節目的同時,對法治產生基本認知,讓知法懂法守法成為受眾的共識,共同維護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媒體與受眾關系的創新。在網絡時代,受眾不再是一味地接受信息,每一個網絡終端都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和發布者。由于以平坦世界為平臺,越來越多的家伙通過網絡貢獻自己的新聞和些許看法,而不是通過報紙這個中介[2]。基層電視媒體也要改變自己一直以來的說教者的身份,讓受眾參與到節目的編排制作中來。在電視節目的制作上,更多地體現觀眾的主導權,體現受眾的意識。傳統媒體也可以利用新媒體的優勢,拓展自己的業務。比如:建立網站,對自己的節目進行時時更新;建立微信公共平臺,讓觀眾的意見得到及時的反饋;設置微博賬號,讓受眾可以與電視節目的制作人員直接溝通交流,增加節目的關注度;等等。在現階段,媒體與受眾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基層電視媒體必須跟進時代的步伐,讓自己快速投身到媒體融合的潮流中,努力贏得網絡受眾的認可。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強調,要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新媒體的產生對傳統媒體來說,是挑戰也是機遇。作為電視人,正視困難,揚長避短,努力創新,才是傳統媒體的發展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菲利普·邁耶.正在消失的報紙[M].張衛平,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7:41.
[2]托馬斯·費里德曼.世界是平的[M].何帆,肖瑩瑩,郝正非,譯.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73.